【篇一:一盏灯烛】
有一盏灯烛,曾给陷入黑暗孤苦无助的我送去了信念;有一盏灯烛,曾给迷失在荒郊野岭的我燃起了温暖之光。那照明未来燃烧自己的灯烛,就是我的——父母。
十几年了,无数的汗水血水在我们身上倾洒过,只是没有泪水。这份坚强陪我们度过了风霜雪雨。我们何尝道过一声“我爱您”?惟有懂父母之心,解父母之苦。
静逸的午后飘着春天的暖风,幽静的,温暖的。一向不喜欢午休的我被爸妈逼着休息了一会儿。当被爸爸叫醒之后,我不紧不慢地从床上爬起来、收拾,又不紧不慢地整理书包。就这样几个小动作,便白白地浪费了十分钟。抬头一看表,要迟到了!匆忙的我顿时心急如焚,不由地埋怨起爸爸叫我太晚,火一般着急的我冲着爸爸大喊大叫,无奈的爸爸一言不发,只站在旁边由我宣泄着不满。下午上课,我还没有迟到,却总是浮现爸爸无奈的表情,心中升起阵阵惭愧……
也许二十多年后,我为了让需要充分休息的“儿子”在中午休息一下,为他不眠地看着时间,在准确的时间叫醒了他,可他慢悠悠地白白浪费了十分钟,当他的眼光扫向钟表时,脸上充满了愤怒,唠叨着上学迟到,数落着叫他晚了。此时我想,我会一定要严厉地煞煞他的凶气,让他以后长点教训,让他学会感恩,然后给他班主任打个电话,改改他的坏脾气……
两相比照,凸现出来的是我的父母,父母就是这样,忍一身委屈,撒一生伟爱。他们的脊梁,宽阔而弯曲,承载者上下的包袱;他们的双手,苍劲而粗糙,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他们的目光,深沉而活跃,教育这我们正确的人生……这就是伟大、超凡脱俗的的父母!
海阔凭鱼跃,海要鱼一个承诺:有朝一日跃龙门;天高任鸟飞,天要鸟一个壮志:待他一天翔九州。
朋友,我们有什么资格不汇报父母呢?不用太多的钱财,不须太多的官权,不须长大,不须以后,现在,就是重于泰山的责任。如果说是谁在黑暗里指明道路,又在光明中燃尽生命,那就是——父母,这盏灯烛!
【篇二:青春需要雕琢】
三字经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块璞玉,要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才能焕发出炫目的光彩。其实,谁不是这样呢?没有坚持不懈的突破,哪会有蝴蝶破茧而出的惊艳?没有迎难直上勇气,哪会有雄鹰御风翱翔的气概?没有千锤百炼的锻造哪会有宝刀斩尽豪情?青春需要雕琢,人生更需要磨练。
有时觉得人生就像一场游戏,我们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能力值。大家一起修炼升级为的就是打过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敌人,可惜我们不是贵族玩家,生活也不是人民币能解决的了。所以我们靠的就是自己日复一日地完善自己,没有你今天的付出,哪来明日的收获?磨练是什么?它能帮你抹去眼中的灰尘,打开心灵的窗户,看清整个世界与自己。但,生活终究不像故事那样简单,故事中说的困难仍为故事,而人生要经历现实的雕琢。当我们从稚气走向成熟;天真成为深沉,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不计其数的艰难。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没有挫折,人不得以明志,更不得行远。每个挫折都是上天赐予你的一架天梯,困难越多,越证明你能爬的高,望的远!
想当初,司马迁在狱中忍辱负重,就是为了完成世上的巨作——史记,也许我们会想,与其受那么多年的痛苦,为何不选择放弃和逃避?不,正是因为他经历了烈火的考验,遭受了人们的嘲讽,才能让他的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千古流传!再想想失聪的贝多芬、高位截瘫的张海迪,我们都要为他们挑战命运的勇气点赞。
我们如果在这青春年少时不多经历些困难的磨练,那么长大后怎能历经各种风雨的考验和洗礼,怎能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怎能成为“少年强则国强”的承载者?有时,生活总会先踢你一脚,然后又给你一个苹果,只有品尝过磨练的滋味,才知晓苦尽甘来的醇香。
生活不会没有坎,当你被绊倒时,你会体会,自己在通往成功分阶梯上,一块青春的顽石,只有被雕琢,才能让世人看到它与众不同的光彩。
【篇三:为青春点赞】
我们激情肆放,我们正值年少,我们就叫青春。
——题记
正当年的我们如同清晨的太阳,拥有梦想,追逐梦想。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我们的青春,来了!
青春,如同一束阳光,透过晨曦,我看到了一束阳光,由稚嫩慢慢走向成熟,我们是清晨的那束阳光,不仅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还承载者未来的希望。我们的青春洋溢着激情,我们的青春充满着朝气,我们的青春五彩斑斓。青春,要像向日葵一样,哪里有阳光就要向着哪里,你听,青春在呼唤;你看,青春正在招手。青春如同一杯咖啡,有苦也有甜,正是因为苦,才让我们记住了它的甜。
青春,如同一朵玫瑰。青春期的我们如同一朵刺玫瑰,美丽却又碰不得。脆弱的玻璃心经不起丝毫的打击,可正是因为这样,如风雨一般的打击才会磨砺的更加鲜艳诱人,青春的我们,像尽力挣脱父母的束缚,你是否也有过闺蜜间手拉手走过铺满落叶的校园小路,偷偷分享着那些属于你们的小秘密?青春是属于我们的小秘密,走过的路回头看一看吧,哪是青春的痕迹,我为青春点赞。
青春,如同一缕春风。冬天的湖面,春天的到来,伴随着第一缕春风悄然无息的到来,我们也看到了希望,1919年五四大运动的爆发,我看到了一批爱国学生的分歧。他们凭借新潮的思想,毅然决然地弃学举行游行示威,面对被捕也丝毫不气馁,五四运动的消息传遍了北京城,传到了上海,使得无户阶级第一次发挥了他们的价值,学生们的爱国精神也令我动容,我从你们的青春中获得了希望,我为你们的青春点赞。
我们不是孤立,我们也有青春,我们不是懦弱,我们也有坚强。青春,愿你一生有梦可依,有树可栖。别认输,毕竟天黑之后就是日出,我为青春点赞。
【篇四:文化】
人们常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支柱,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文化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它用那神秘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不仅仅取决于它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也有很大一部分看它的文化底蕴。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自然是源远流长。自尧舜时代,夏商周时期,秦皇汉武,明清时期,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这些都证实了中国是古老的东方文化大国,中华文化是悠久的。
然而,文化的悠久却不能代表它的对错,因为所处环境差异,所处时代不同,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往于古人存在着一些差异,甚至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对文化不能盲目崇拜,跟从,要以正确的目光去看待它,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取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在当今社会,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因特网的出现,各式各样的信息不断地进入我们的大脑,洗去了我们属于中华民族那种稳重、理性的气质,将一个民族的劣根性展露出来。如中国大妈在卢浮宫门前泡脚;中国游客在埃及金字塔下写下“到此一游”;中国人在干净的会场上留下了垃圾。这种事情屡出不鲜,我们也见怪不怪,却没用思考到底是文化在落后,还是我们在退步。物欲横流、急功近利就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这个时候,文化的选择只有两种,一种就是随着我们这些文化的承载者一起堕落,被其他民族所唾弃。一种就是重新它那浓厚的底蕴,神秘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心态,让我们浮躁的内心能够得到冷却,混浊的思想能够得到洗涤,让中华文化重登巅峰。
这些仅靠文化本身是不可能完成的,不是需要我们主动接纳、吸收文化,媒体也应该积极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政府也有责任去推进大众接触文化,体会文化。我们要用明辨是非的眼光去看待文化,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培养属于中华民族稳重、理性的气质。以中国人为荣,而不是以中国人为耻。
【篇五:最美栖霞山】
这次修学游——南京之行,留给我最深、最美印象的,还是那栖霞山。
栖霞山,如其名。落日的余辉布满天空后,洒向大地,但凡是经过这的彩霞,都被收拢起来,在山中散发出美丽的光束,分不清到底是天空把山映红了,还是山把天空染红了,或许在遥远的天际望去,它就是块光彩夺目的红宝石。
做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的栖霞山,枫叶就是这儿的灵魂,栖霞山魅力的真正所在之处。从踏入栖霞山的那一刻,就完全进入了枫叶的圣地了。抬头仰望,真是个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只要是能看见的地方,都被红枫所占,不留丁点儿空隙。枫树中间紧夹着的白色小路,蜿蜒曲折,一直向上延伸,在这座红色的山中,显得独特而富有情趣。
继续向前前行,这才发现,自己是真正所包围了。那一棵棵粗壮的红枫树挺拔笔直,向天空伸去。偌大的树蓬聚集在一起,将山的上空遮蔽,枫叶间的缝隙,透过束束霞光,射入枫林间,使空气也散发出红色的味道。最令人关注的,还是那一片片枫叶红如血的颜色。那种红,红得明朗,红得深邃,红得人心中澎湃激昂,久久不能平复。那是能控制人心的一种颜色。它所具有的魔力,使你对着那片红枫看上一眼,就深深被它吸引、着迷。它牵动着我们的灵魂,直至内心深处。
明净的湖水承载者落叶,倒映着枫叶的影子,不细看,竟令人错认为那是个带着红水的湖,夸张的说,那简直像血。驻足在湖边,水中的一切都换上了红色装扮,失去了原有的色彩,一条条红色的大鲤,破水而出时,才得以让人明白,它是白色。总之,眼睛看到的,映入眼帘的,都是红色。
当落霞与红枫交织在一起时,再也分不清互相的颜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已经完完全全融合在一起了,为栖霞山带来了绝世的美景,为世间带来一片圣地。
在游人离去时,换回这样一句呼唤:最美栖霞山!
【篇六:我家的一件珍品】
每个家庭都有一件他们独特的珍品,也许它们并不贵重,也许它们并不罕见,但是它却承载者一段独特的回忆,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
我们家也有一件珍品,那就是一根针,一根缝衣针,一根用了很多年,依然闪闪发光的缝衣针。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针,特别是缝衣针,是一件很平凡的东西,而且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到针的地方会越来越少。但是对于妈妈来说,我们家的这根针,却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贝。
我们家的这根针是外婆给妈妈的,那个时候,妈妈才十来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个时候,妈妈已经开始学习缝衣服。外婆家很穷,有心让妈妈上学,可是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允许,所以妈妈只能辍学在家做农活。仔细算来,这根针跟随妈妈已经有了足足三十年。
妈妈用这根针给家里的人缝制了许多衣物,每次用这根针的时候,妈妈就特别专注,用完了之后,就很小心的把针收起来。有一次,妈妈把针收好后,第二天,再用的时候针却找不到了。于是,全家的人都发动起来,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可是还是没找到。妈妈急得快哭了,说:“这根针陪了我几十年,我不能没有它啊。”爸爸安慰说:“找不到就算了,改天我去镇上买一把给你。”
虽然家里人都安慰她,妈妈的心情并没有好起来。我正准备出去,突然发现门口有一根细细的东西闪闪发亮。我蹲下去一看,就是妈妈的那根针!我急忙跑进家里,把针给妈妈,妈妈破涕为笑高兴极了,然后小心地把针收了起来,家里其它人的心也都安定下来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用她的的那根针,给我们兄妹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即使再过几十年,我们也无法报答。
在妈妈的普普通通的人生道路上,那根缝衣针却闪耀着亮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