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发现茶之韵】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他说的便是茶叶的生长环境。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安溪人,茶在生活中不可缺少,但是茶叶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我也一直心存疑问。今天,我有幸来到安溪茶业学校领略安溪悠久的茶文化。
要如何泡茶,也是一门学问。安溪茶业学校的几位老师们给我们表演了茶艺,行云流水的动作,显得优雅柔和,给人一种内心祥和的感觉,我和同学们都陶醉其中。
一杯芳香的铁观音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安溪茶业学校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制茶应有最好的材料,新鲜的茶青应该是一芽两三叶的茶叶,新鲜茶叶要先进行萎凋(也称晒青),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茄篱上,利用阳光照射的热能和吹风,使鲜叶的部分水分被蒸发。
在制作工艺中,摇青是决定茶的质量的关键,它促使茶青内含物质发生一系列理化反应。把茶青放在竹茄篱中,然后左右前后进行摇动。这时,那些茶叶仿佛醒了一般,在竹茄篱上伴着摆动的速度快乐地跳着舞。我也试着摇青了一下,像是画一个大圆一样摆动着,结果使劲方向不对,茶叶非但没有跳起来还往旁边掉了出去,不一会儿,便是满头大汗,双手止不住的酸痛,制茶可真辛苦。
“熊熊烈焰自汹涌,翩翩舞姿更从容。万般浮意随风散,一缕芳魂向天冲。”这首诗将炒茶青描述得淋漓尽致,茶青落入高温的炒锅,经过翻炒将茶叶的温度提高,破坏叶内酶的活性,使鲜叶内部水分部分蒸发,在散发青草气形成香气的同时,使叶质变软,为塑造茶叶形状工序创造条件。
接着就是揉捻,把炒青之后的茶青放入布袋中,放入揉捻机中进行多次揉捻。
最后的工序便是烘焙,将揉捻后的茶叶放入烘焙箱,散发水分,固定外形,发展茶香。最终便能够成为我们茶桌上的茶了。
原来我们身边的茶,需要这么复杂的工艺才能够完成,而且很多工艺需要多年的经验才能够做好。制茶好比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嫩叶要经过日晒,破碎,碾压,烘焙,才能去掉泥土的青草味,散发出迷人的茶香。我们要成功,也必须要嫩叶一样,经过各种各样的磨难,才能够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篇二:茶香四溢】
每逢有亲朋好友来家做客的时候,爸爸都会沏上一杯杯清香扑鼻的龙顶茶,热情地招待。散席了,客人们总是笑容满面满意而归。一杯普普通通的茶竟然可以让亲友之间的情谊加深,这有什么奥妙呢?
我带着好好奇的心理和妈妈一起走进了开化龙顶生态茶园,来一探究竟。我俩一下车,就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只见茶园四周云雾缭绕、青山怀抱,绿水环绕流过。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一眼望去,一垄垄茶树像一条条青龙蜿蜒盘旋。青龙在朝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金色的鳞片。走近一看,那鳞片原来是沾上了露珠的黄嫩新芽儿。一阵清风迎面吹来,我似乎闻到了茶叶的清香,沁人心扉。
这时我发现茶垄之间有三三两两的妇女低着头,双手不停地在茶树上摆动着。我问妈妈,她们在干什么?妈妈告诉我,原来她们是采茶农。我连忙跑近看,只见她们头戴斗笠、腰扎围裙,肩上挎着个竹篓,聚精会神的采着茶树上金色的新芽。她们采摘的动作娴熟,双手齐下,又快又准。我探了探,篓子里已有半篓子了新芽了。这时太阳已经慢慢升高了,采茶农们的额头上趟出了粒粒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落入了泥土。可她们却毫不在意,依然专注着采茶。她们如此辛劳,深深地感动我。这种勤劳质朴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听妈妈说这些采摘品质优良的茶青也离不开茶农的辛勤培育,茶青还要见过许多工序才能制成优质的龙顶茶。
哦,一杯茶香四溢的龙顶凝聚着这么多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