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泉相关作文

【篇一:江南奇泉】

一路的山景,像一幅刚完成墨迹未干的油画铺展开来,弯弯绵绵,曲径通幽,待豁然开朗之际便到了洞桥。

踏过长长的石阶,穿过平地。耳边隐隐传来哗哗的流水声,往前走,伴着流水的召唤,我们来到了枫林咽泉。

清新的空气,重峦叠嶂的竹海,幽深青葱的山野。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地上有的是铺着石头,有的是泥土,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一块巨石下涌出一汪泉水,上面生满青苔,刻着枫林咽泉几个红红大字,泉水一级一级往下流。水中无鱼也许正应一句话“水清则无鱼。”这句话。真是好一幅美丽的画卷。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小诗。让人陶醉。

急促的泉水慢慢变缓,“哗哗”的流水声也随之减弱。渐渐地,渐渐地,泉水不再涌出,只剩下三汪小潭。走上去,捧起一捧泉水,泉水,冰凉无比,凉的沁人心脾,喝进嘴里,泉水异常甘甜,喝下去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好像脱胎换骨或如梦初醒。

五六分钟过去了,巨石之下传来呜咽声,声音低沉、沉闷,有像漱口的声音。忽然间,小谭的水位迅速升高,不一会儿便奔涌出来;水量越来越大,“哗哗哗”的泻到下水潭,如白莲飞剑;下面的水潭水满后又溢出下泻,形成两级瀑布。向下奔涌的泉水好似一匹白色的骏马向下奔腾而去。泉水又恢复了活力。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山溪,见枫林坞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乐而忘返,忽觉口干舌燥,走到溪边狂饮一阵,水呛入气管,差点噎死。乾隆皇帝说:“泉水虽然好,但嫌来太快,口渴者易丧”皇帝金口,从此泉水“遵旨”,不再连续不断的涌出了。

这就是有名的枫林咽泉啊。

【篇二:寻访枫林咽泉】

我早就听说了“枫林咽泉”的奇妙,但耳听为虚,总想着亲眼去看一看。终于,这次我参加了郁达夫文学社组织的“走读施肩吾”活动,有机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洞桥探访这“江南第一奇泉”。

在山脚下,我们看见一座朱红色的拱门,上面刻着“江南第一奇泉”六个大字,枫林咽泉果然名不虚传!沿着山脚小路而上,我们便看见了枫林咽泉。仔细一听,便听见泉水“咕咕”的流淌声,好似一人在喝水,可真有趣。过了几分钟,小水潭的水位慢慢升高;再大约过半分钟,泉水一点一点从谭边溢出;水量越来越大,如一颗颗大珍珠从天而降,“哗哗”的声音响彻云霄;大约过了4分钟,泉水又慢慢恢复了原样,这是为什么呢?

听老师讲解,我知道了其实这个泉还有个故事呢:相传很久以前,乾隆皇帝来江南游玩,乐而忘返,突然觉得口干舌燥,于是来到枫林咽泉饮水,一不小心,泉水呛入气管,差点噎死。好不容易缓过神儿来,感慨地说:“泉水虽好喝,但流得太急了,不免会呛入气管。”皇上金口玉言,泉水只好“遵旨”,时出时止,便形成了有趣的现象。

其实呀,这种泉也叫“洪吸泉”,是因为底上有很多石灰岩,石灰岩受地下水溶蚀,每隔15分钟,就会连在一起,泉水便喷涌而出,便形成了有趣的“洪吸现象”。洪吸现象是自然界极为罕见的,所以枫林咽泉才能名扬中外。

今天我们还许了愿,我的愿望是“以后考上清华或北大,当上大领导,有十亿万元”!嘻嘻,为此,我一定要格外努力。

今天我们参观了罕见的自然现象,我想,我一定要多了解自然知识,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

【篇三:记洞桥枫林咽泉】

位于富阳洞桥的枫林咽泉,自古以来声名远扬,据说有江南第一奇泉的美称。那么,它究竟奇在哪里?为什么会奇?我有幸随郁达夫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一探究竟。

驱车赶到目的地,同学们飞奔进奇泉的大门,见一巨石上书“枫林咽泉”红色大字。石旁多处水流汩汩往下流,越往下水流越急,直至流到上水潭里,片刻,水满了,哗哗哗地向下水潭泻下去。水潭清澈见底,看不见它在流动。下水潭水满后又溢出,形成了两级小小的瀑布,约1米高,虽小却来势汹汹,像这样约两三分钟,水量逐渐变小直至停止水流涌出。约十分钟后又重新飞腾而下。如此周而复始,从不间断,甚是奇妙!

带队老师说,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形成原理是因为泉水多数出在石灰岩地层,石灰岩受地下水溶蚀,在内部形成一些沟和洞,当它们凑巧连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潭内水流浅而复溢,溢而复浅,循环往复的现象,物理学上称“虹吸现象”。据说这种自然现象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咽泉是十分难得的奇景。

古代老百姓不懂科学,于是有了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三溪口时觉得口干舌燥,捧起泉水狂饮一阵,不想水呛入气管,差点噎死,乾隆皇帝感慨道:“泉水虽好,但嫌来的太快,口渴饮者容易丧命!”皇上圣旨,泉水安敢不听?从此泉水不再连续不断地涌出来了,只有断断续续地流出。

那么,这泓奇泉为什么叫枫林咽泉呢?据说是因为泉水向下奔涌时,石头下发出像用水漱口的咕咕声,所以叫“咽泉”。加上古代时,泉边有遮天蔽日的枫林,所以取名为“枫林咽泉”。

枫林咽泉的奇妙,值得我们去好好探索,好好体会。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