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改成绩】
随着科技快速的发展,人们利用这些高级设备,再不停的“改”。爱美的人在改颜值;爱财的人在改利润;学识丰富的人在改学校;品格高尚的人在改人生。无论原先是怎样的人,无论改的是外表还是内在,改了总是会比原来完美。我也是“改变族”中的一员,我所改的与众不同——成绩。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成绩是“颜值”,是“利润”,是学识丰富的考证,是人生精彩的奠基。
戒尺的声音在不停的响着,心在不停的颤抖。“好,接下来是不及格的同学。”老师在讲台上,如头怒狮子,拼命的嘶吼。我的脑子嗡嗡作响,只见老师的嘴像金鱼吐泡泡似的,一张一合。一个又一个名字,一个又一个令人羞愧的分数。心不知为什么从原先的焦急变得拥堵,眼眸子黯淡无神,上下唇紧紧地咬在一起,沉重的呼吸声听得如此清晰。牙已将嘴咬破了,渗出血红的血液,剩下道道痕迹。
“呃,那个——你,45分。”
这句话从老师口中说出来时,心已低到了极点。心情复杂,怕老师同学瞧不起我。成为“学渣”吗?不该如此成为累赘下去了吧。旁边有只红笔,尖尖的笔头挑动着我蠢蠢欲动的心,脑袋中冒出一个惊人的想法——改成绩。
鲜红的45分,大大地映在试卷上。卷上的红叉叉,似乎并没有因为我的愧疚感而减少。拿着笔的心是坚决的,笔停着不动了,只在只在一处上重重地留下了一点,纸已戳破。也不知是为什么,内心感到无比的惶恐,笔从手中“啪啦”滑落。
身体无力地摊在电话机前,手扣住听筒,听着从远方传来治愈而又温暖的声音。泪,如掉线的珠子,一滴,两滴,三滴……眼泪愈来愈多,喘声愈来愈重,纸巾渐渐在减少,愧疚感渐渐在加强。整个人感到虚脱,敏感的心一瞬间变得脆弱而自卑,仿佛浸入万丈深渊,无法自拔。
天黑得像是墨倒翻了一般,漆黑又遥远,满天的星星点缀着,闪耀着点点微光。光虽细微,也足以照亮整个茫茫无际的天空。想到了一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夜很黑,人们看不见脚底下的路。直到冒出一点光,也就是看见这一点烛光,人们才敢向前踏去。
而我,为什么要用如此卑劣的手段,来装饰自己的外表呢。或许,换一种方式。找到那盏自己前进方向的光,定为自己前进的目标。不过这次不改成绩了,而是改“成绩”。
【篇二:仰望】
入夜,遥远的天空如不慎倾侧的墨,铺开一片化不开的宁静与深远。独倚窗前,翘首昂视,皎白月光穿透云层,将古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心事,折射成帷幕后一出出动人的戏。
第一回月影孤独
那一晚月色妖娆,张若虚独自站在辽阔得分不清海岸线的水边,在徐徐清风里,望见明月凄楚地随潮涌翻滚而来。好像听不见浪涛的聒噪和海鸟的悲鸣,他只觉得月影倒映,水波涟漪,纵使明月与江水夜夜相伴,却也只能隔空对望。那轮孤独的月就像他自己一样吧,望穿了秋水也不见家舍屋顶那袅袅炊烟。挥笔留下“看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将心中的思念寄在这宁静的春江中,只是独处他乡的滋味,却如蚌体内的珍珠,是孤独的滋生和凝固。
那一晚,仰望是清风中扑面而来的孤独。
第二回对月沉思
浓重的云雾渐渐消散,月亮如一面明镜,散射出清澄的光辉,映射着朱红的宫门。仰望那一轮皎洁的月,李白停止畅饮陷入了无限的沉思:悠悠万古,长存不变的月是永恒时空里的奇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他写下如此的诗句,颇有几分醉意在其中。细细想来,这疑惑不无道理,夜间明月从东海升起,拂晓又隐没于西天的重重云海,周而复始,循环至今,伴随着世代繁衍生息的人们。踪迹难测的月,轻而易举地就勾起了他的神经。可浩渺生世中,李白也不过一介尘俗凡夫,现实几乎同时给了他不可能的答复,空留他一腔执念。
那一晚,仰望是酒杯里醇香盎然的无奈。
第三回故乡月明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孤雁刺耳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就荒凉萧索的边塞写得更加冷落和沉寂。战事依旧激烈,归家的路都为之阻隔,杜甫一路颠沛流离,尝遍了艰辛。身下是路人的草垫,床前是老归的窗柩,夜凉风起,发出“吱呀”的声音。静静仰望遥遥夜空中那一轮明净的月,此刻它洁白的光芒正柔和地映在自己的身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享一轮明月,可伴着家中温暖的烛光,那月亮似乎比现在的明亮许多。明知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可偏偏说得那么不容置疑。
那一晚,仰望是边关夜汹涌澎湃的思念。
古往今来,月亮,寄托了无数人不尽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将千万张或忧伤或虔诚的脸庞记录成册,每每仰望夜空,明月总会听你将心事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