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分立蛋】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古人认为阴阳平分必为和气,所以他们发明了一种游戏——“立蛋”。
也正是如此才有“春分立蛋”这个典故。
春分临近,我决定验证一下这个“有趣”的游戏。
“眼看都快立起来了,怎么又倒了呢?”妹妹不耐烦地嘟囔着……
“再立几次,说不定就成功了呢!”说罢,我把那枚“东倒西歪”的鸡蛋放到光滑的桌面上,四个手指放在鸡蛋的四个触点,掌控着它的平衡。手一直保持着那个动作,慢慢地移动着,寻找支撑点。可能是因为时间太长,手有点酸感,所以微微地颤抖着。一旁的妹妹,看着我颤抖的手,如坐针毡,把小手握得紧紧的。我做了个深呼吸,继续挪动着手中的鸡蛋,终于找到了平衡点,鸡蛋可以独立于桌面了,可就在我们喜上眉梢时,我一不留神,手一抖,鸡蛋就一骨碌地滚了下去。看得目不转睛的妹妹一个劲的往凳子上坐,生气地道:“哥,你怎么不专注点啊,这明明可以立起来的嘛!”
我沉默了一会儿,再次拿起那枚“小调皮”,观察了一下它的底部。妹妹不屑的说:“你就别装了,看你这样子,能立吗?”我笑着对她说:“我们老师说要淡定,才能蛋定。”我把手指放在鸡蛋的四个触点,观察着,感觉着,发现鸡蛋老往一个方向倒,于是不慌不忙地把它偏向另一个方向,可它依然东倒西歪的,还有一次滚到桌子的边缘,我捏了一把汗,因为我刚才就是在这里栽的跟头。我调整好状态,平静地观察、分析,我发现必须把手指贴近鸡蛋,让它的三个触点保持平衡,才能把鸡蛋立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来回的调整,蛋终于立了起来,稳稳当当的站着……
“蛋定!淡定!”妹妹显得比我还高兴。
“淡定”和“蛋定”既是同音,也有内在的联系:“淡定”方能“蛋定”。“蛋定”是一个游戏,“淡定”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情操!
【篇二:立蛋】
“哎呀!承让承让。”对面的同学一边说着一边得意地看着他的杰作:一排立着的蛋。我正与我的同学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立蛋比赛。
第一轮比赛是看谁最先把蛋立起来,规定在木桌上,不能垫物品的。我从没试过在桌面上立蛋,有点紧张,心想:在这光滑的桌面上也能将蛋立起来吗?除非它是不倒翁。随着哨声响起,我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我从鸡蛋堆里找到了“有缘蛋”,尝试让它站起来,但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将它放到桌面上,它在我的扶持下才勉强“站”了起来。但它并不是我想象的不倒翁,我的手一抽开,它就懒洋洋地“躺”在桌面上。“耶!好了!”我循声望去,有一位同学的蛋就像一位将士一样站立在桌面上。见此情形,我心急如焚,恨不得它长出两条腿来。越是着急,手就抖得越厉害。结果可想而知,我手中的蛋是没办法站起来的。
在第二轮开始之前,我对我的“有缘蛋”喃喃而道:“哎!怎么样你才能站起来呢?”老师见我这个样子就微笑着说:“淡定方能蛋定。”一瞬间,我恍然大悟:原来必须有一颗淡定之心才能把蛋竖起来。
吸取前一次的教训,我改变战术,迎接第二次比赛。第二次比赛改变了规则:这次可以垫纸巾,5分钟内谁立的蛋最多,谁就是赢家。我拿来一张纸巾对折,然后尝试立蛋。我寻找着合适的支点,感觉着,挪动着。“一个!”那位同学依旧抢占先机,但这一次,我不受影响,继续寻找着力点。咦?手中的蛋好像可以独立了。我的手轻轻地、慢慢地离开鸡蛋,哗!它居然站立着,一秒、二秒、三秒……蛋定了!它就像一个木偶,一动不动地站在我面前。我信心大增,有一就有二,接着,我又“教”会了两个鸡蛋站立。哨声再次响起,我的面前有四位蛋“将军”站立着,得了第二名。看着眼前四位一动不动地竖立着的“将军”,心中的那个美犹如春天的百花园。
耳边又响起那个声音:“这才是你,你做到了淡定,让蛋定了。”是啊!虽然只得到了第二,但是我收获了欢乐,收获了自信,还收获了一个启示: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只要有恒心,冷静地去做,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