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八年级国庆节见闻作文】
国庆的中午,独自待在书房里。
放假永远是那么无聊,除了去了趟雁荡山,也没什么活动。去电影院,大多数电影都未上映,上映的,也是动画居多,无聊,饶了一大圈,还是转回了家。
想去约同学,却不知去哪,还是回到了家中。
往窗外看去,午后的阳光似乎是最强烈的,映照在公路旁的树上。即便入秋,太阳光也依然强烈不减。树上的叶子也进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快的,已孤独地飘落在公路上,随车碾过,发出“沙沙”声响。慢的,依然是绿油油的,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坚强的,虽已老去,在枝丫上摇摇晃晃,却固执得像个小孩,不肯向风妥协,依然在枝丫上倒挂金钩。
时间,在落叶的飘零中悄然过去。突然清醒,又仿佛觉得自己像做了一场梦似的。
翻开书架上未曾动过的书。又进入了书中的幻想世界。看着,翻着,觉得自己已经看的麻木。轻叹一口气,合上书本,目光聚集到家中的盆栽。什么时候,它也被蒙上了一层岁月的颜色呢。一片绿色的叶子被附上了一层淡黄,那是秋天的颜色?或是岁月的尘埃?手忍不住碰上那片绿色,还是光滑的,亮丽的,像被水冲刷过后的样子。托起盆栽,轻轻放在书桌上,阳光能够照射的地方,那绿色,泛起了光泽。
无意瞟到叠在书桌上的奥数书,古文书,无形中却又分压力。想写,却又排斥这两个进入我的世界的擅入者。两种想法,纠结在我的心中。这个中午,我是否在浪费时间?我这样是否有意义?时间在纠结中流淌走了……
还是翻开书,让时间从指缝中溜走吧……
【篇二:深入灵魂的热爱】
她,记录了古人的经历、习俗,但她与我的关系甚密,我们的经历交错杂糅,最后深入灵魂。
我喜欢她的特殊,她在书海中总能鹤立鸡群,自成一派。她不与现代的恶俗小说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的清高,她是那么的纯洁、高雅。第一次遇见她是在上小学后不久,她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牵着我的手,一步步走向圣洁优雅的文学殿堂。首先看到的是《吕氏春秋》,其中“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趣味横生的小寓言故事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我就是在那一刻开始了与她的交流。当有些同学忙着玩手机时,我总愿捧着一本古文书,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给我的学习生涯开辟了一条充满新奇的道路,我喜欢她的特殊。
我喜欢她的简洁与魅力。她的文字,毫无累赘与尘垢。在与她的交往中,我知道了“也”是结尾词,“乎”“与”“焉”“耳”也可以是结尾词。她的话有的富含哲理,有的音韵和谐,听上去仿佛可以包容一切。但可以包容一切的东西,只有“概念”,而她,和“概念”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喜欢捧着她,享受着她每天都在分享给我的全新认知,我明白了“爱”与“德”,是她教会了我“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的道理。因为简洁,所以便携,我带着她走南闯北,我喜欢在雨中凝望着她,她告诉我:雨景中读她更加易懂。父亲善书画,他向父亲展现了自己的魅力,每次我抱着她,坐在窗前,听着跃动的雨点敲击树叶发出的吟唱,望着父亲手中饱含浓墨的秋毫在宣纸上曼舞,我的读书声和着雨声仿佛一次又一次奏响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协奏曲。我喜欢它的简洁与魅力。
我还喜欢静静品尝她的味道。我带上她跨上我的自行车,直骑行到大山里去,和幽谷中的夕阳共睹她起舞翩翩,与明灭的星星深嗅她散发出的氤氲幽香。“是离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吟出了她的悲伤与孤独,这悲伤一步步吞噬着她,知道她彻底沉沦。“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吼出了她的悲壮与雄浑,这气魄直冲九霄,志在千里。我喜欢静静品尝她的味道。
我喜欢她的一切:她的特殊、它的简洁、她的魅力、她的味道。她是我的良师与益友,灵魂之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