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爱书法】
我爱书法,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传统中的一株永盛不衰的奇草。从开始的甲骨文、石鼓文,再到继往开来的草书、篆书、行书、楷书、行楷。在毛笔字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令后人敬仰的大书法家,有王曦之、柳公权、颜真卿等等。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对书法爱不释手,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起初,妈妈为了让我的字写得端正、漂亮,在周末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当时,我真的不怎么想去学,但是妈妈极有耐心地对我说:“轩宇,练习书法,可以修心养性,养成有耐心、自觉认真的好习惯,可以让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总之,学习书法就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听了妈妈的一席话,让我对学习书法有了很大的兴趣。刚开始,我学得非常苦恼,因为毛笔不像硬笔那么“听话”,它不受我的控制!写着、写着,我逐渐领悟到了一些小窍门:毛笔不像硬笔那样坚硬,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毛笔“温柔”一点,墨也一定要用的恰到好处。光这些窍门还不够,我还想知道一些关于书法的知识和写作技巧。正巧,我被老师安排坐在一个大姐姐旁边,大姐姐写的是草书,廖廖几笔就写出了一个漂亮的“好”字,我看得是羡慕不已,急忙向她取“经”。大姐姐心平气死和地说:“练习书法,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写字要认真、一笔一划、要用心、不要羡慕别人,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做最棒的自己,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自己,只要坚持练习,你一定会进步很快的!”我听了她说的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莫名的感动。从此,我开始用心地学习书法,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写上了行楷,都能写春节的对联了,连老师都说我进步得很快!
唐代诗人黄蘗禅师所写的《上堂公示颂》中有这样几名话:“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我想,写一个“好”字就应该这样,做一个好学生就更应该这样!你说呢?
【篇二:春风化雨话母爱】
世上妈妈是我最亲近的人,妈妈的爱也是最伟大的。
我四岁学习书法,无论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妈妈都不辞辛苦的陪伴着我,妈妈的坚持使我在学习书法中得到很多荣誉,妈妈的坚持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坚持不懈、什么叫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妈妈爱我,但妈妈对我也很严厉,在书法学习上不会有一丝松动,一件小事感悟“严厉”妈妈的爱。
一次书法课上,老师宣布有四项比赛自愿参加,“自愿”两个字对我来说有种“解脱”的感觉。课后与妈妈说起此事,妈妈好像一下觉察到了我想偷懒的意思,顿时说道:“别说四项了,再多几项女儿也能完成!
妈妈回家帮你叠纸做好你的‘书童’。”
我说“:妈妈,我参加两个已经可以了吧,放学还要写作业呢,一周时间太紧了。”同时,我在心里掐算了一下每天一幅作品,哪里还有时间玩?不行,我要说服妈妈!
可妈妈边开着车边说:“妈妈觉得你每天很辛苦,放学还有课外班,但你学习书法已有六年,经历过很多次比赛,也赢得过很多荣誉,每次看到你把自己的奖状贴在学期评价手册那一刻,妈妈觉得你是最幸福的,也是最棒的。”
接下来的一周便是忙碌的一周,妈妈为我准备参赛作品纸,特意跑了几家书法用品店,挑选了漂亮的纸,每天写作品前妈妈为我叠纸练习,每一个字都是在妈妈的陪伴下完成的。其实书法看似简单写起来真的很累,在我疲倦的时候妈妈会给我送上我喜欢的水果给我加油鼓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四幅作品得都到了老师的夸奖,几周后拿到了四本获奖证书,这一刻,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她用一言一行影响着我,让我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中不断坚持。
妈妈对我的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的心。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篇三:我为队旗添光彩】
我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在一年级时加入了少先队。我在队里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老队员了。现在快毕业了,我将和母校告别,想想在过去的五年半里,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少先队员。
我的家境很贫穷。虽然家里没钱,但是父亲和母亲都尽力满足着我的各种要求,让我养成了浪费的恶习。记得有一次,我迷恋上了四驱赛车,妈妈便给我买了一辆自己组装型的四驱赛车。到了组装的时候,我粗心大意,把齿轮弄丢了,我只好再去买一套齿轮。接着,我又对车身的颜色感到不满,又买了一套美术工具,给它换颜色。组装成后,我玩了不到一天时间便把它仍到了角落里。妈妈要我把它送给妹妹,我却不肯。结果,它成了被我冷落的玩具之一。
认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骄傲自满的人。我的成绩也是突上忽下。如果这次期末考试考得差,到了下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会非常优秀。每次都是骄傲后谦虚,谦虚后骄傲。看来我这个骄傲的毛病也得好好改改了。
我学习书法也揭开了另两个缺点--没有毅力,懒惰。在我小学一年级放暑假时,我闲着没事做,妈妈便给我报了学习书法。才学了一年,我就经过层层筛选参加了全省的比赛,并获得了三等奖。当时,老师也说我有天分,我便学习了下来,这一学就是四年。但最后,我因为懒惰,便以学习压力太大为借口,所以放弃了书法,放弃了我的特长。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勤俭节约,勤奋学习,一天天在进步。而我呢?我以前也勤奋过,也获得过可喜的成绩,我在学习书法时,连续获得了两届湘乡市的艺术百佳,湘潭市的二等奖。我在学校里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在今年,我就获得了全校。湘乡市的奥数竞赛双项一等奖呢!在学校举行的作文竞赛里,我又连续两届获得二等奖。在班上,老师把黑板报和班会策划的重任放在我身上,我每一次的完成都让老师感到满意。
我就是这样一个优点和缺点一样多的少先队员,但我从来没有想到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就在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因为家里没有了零食,正好妈妈上晚班,我便来到妈妈上班的超市,拿着购物篮选了许多自己爱吃的零食。恰巧被妈妈的同事看见了,说:"哇!杨笛晗,你又买这么多零食呀!你知道吗,你妈妈可是连两块钱的早餐都舍不得吃呀!"听了她的一番话,我的连突然一下子红了,心一下子震了。是呀,我已经长大了,妈妈为了我连早饭都舍不得吃,我为什么就不能为妈妈做点什么呢?妈妈曾经说过,只要我学习成绩好,她也就心满意足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学习搞好,让成绩保持稳定,并不在吃零食了。这样,妈妈就不会为了我连两块钱的早餐都舍不得吃了,这也是我能为妈妈做的唯一的事情。
看着迎风飘扬的队旗,想着自己曾在队旗下许下的誓言,我知道改正缺点是自己所增的最大的光彩。
【篇四:传承与创新】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托尔斯泰这句话,意在告诉人们,传承与创新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一直遵守着旧规矩,就不一定会有好结果。
晋代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学习书法,不但刻苦认真,而且博采众长,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据说他起初向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又借鉴其他的书法临摹,像李斯等等。他泛览博识,然后才独创出一种俊逸妍美的新书体。前人高度评价他的书法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乐毅论》则被誉为“千世楷法之祖”。
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学习书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晋代和唐代名家真迹来临摹。当他把古人的真迹和自己临摹的作品一道归还原主时,连主人也分别不出真假来。别人终于对他说出了要创新。他听后慢慢冲破束缚,发扬长处,到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创新,就是不断地推陈出新,也就是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的作品。
王安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曾称雄于个人电脑领域,被称为美国式成功创业的典范。进入8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业迅速发展,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其他公司相继推出了体积小且可以互相兼容的个人电脑,其价格只是王安电脑的1/3,而且可采用市场上的通用软件。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场变化的情况,仍然坚持生产老产品而不创新,导致销路越来越窄,作为公司继承人的王安博士的儿子不得不在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文件上签了字。可见,一昧的“传承”的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不缺乏要传承的东西,但也需要创新,因为创新,是汗水酿成的琼浆,它历久弥香;创新,是向往的彩虹,它绚丽辉煌;创新,是一道铜墙铁壁,它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