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栀子花】
五月,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也是我们到野外采摘最好的时候。清晨,我们准备好了两只大大的桶,妈妈带着我向我家对面那座小山出发了。妈妈说那里的栀子花是年年开花,年年飘香。
走到山坡一看,呀!栀子花树比我高不了好多,我迫不及待地伸手摘了一朵离我最近的花,软软的、滑滑的,放在手上好舒服呀!“毛梓梁,你轻一点,不要把花瓣都搞坏了。”哈,要不是妈妈提醒得快,这朵栀子花差点点就被我四分五裂了。我抬起头左看看,右看看,栀子花挨挨挤挤的真够团结。再仔细一看发现栀子花的花瓣最有趣:大多数的花瓣全开了,露出了淡黄色的花蕊,像小妹妹那可爱的笑脸;有的花瓣只开了一半,隐隐约约能看见突出的花蕊;也有的还是花骨朵,看上去像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可就是像顽皮的小孩一样躲着不出来。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管它三七二十一,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往茎上一掐,嘿!断了。不一会功夫,大的、小的、开了的、没开的、通通都成了我们的桶中菜。把中间的那根芯拉掉,就可以开始做菜啦!
中饭时,吃着自己亲手摘的栀子花菜,是那么的香,那么的甜!
【篇二:韶山研学旅行】
三月,阳光烘烤着湘中大地,一群年轻的少年走在路上,有幸撞见两棵白花满枝的栀子花树,纷纷拍照留念,那洁白的花瓣印上少年的脸,那是懵懂的无知且无畏。
学校突如其来的研学计划,让我平淡的心掀起阵阵波涛,有多久没有出去了?我记不清了,家门前的栀子花树被锯掉后,生活也就这样贫乏如水,只留一缕栀子花香封存在心底,那浓郁单纯的芬芳,仿佛也就这样从我的生活中散去。
闪光灯的时现时灭拉回我的思绪,眼前却又是一棵高大的树,那一瓣瓣的花似黑夜中皎洁的月光,只是它比月光灿烂,比月光热烈,比月光纯洁,那浓郁的花香,宛若孩儿身上的乳香,让人想扑上去好好端详着不染世俗的香从何飘来,是少年?是主席?还是那一颗颗忠于人民的心?
带领我们班进行研学的是一位退役了特种兵战士——谭教官,20多岁的教官与十多岁的少年打成一片。树上是绿叶白花,树下是花香和未来,教官则更像是一座石拱桥,诚恳地弯下腰,引领着少年们走向花香的源头,摘择雪白的“月光”。
“红色信仰薪火相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作为新中国的未来,我们要从毛主席那在革命人手上接下革命的旗帜,将它立在世界的山巅,风吹扬起红旗,夹杂着栀子花香,留一缕余香在风中给少年细细品味。
走在韶山的荫间小路上,绿叶遮蔽着阳光,留下凉爽的草坪,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为何栽树?因为他们收到过烈日的烘烤,感受过阳光烧灼皮肤的痛苦。他们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更好的日子,栽下这颗大树。尽管有人等不到乘凉的那天,但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一片树荫,一片庇护,就像他们未曾消失那样,以别样的方式照顾自己所热爱的那一片热土,和那片热土上与自己相同血脉的人。那一朵一朵盛开的栀子花,是不是他们欣慰的笑容?那花香是不是他们给后人的恩泽?白色的花瓣啊,炙热的心啊,可亲的人啊,可爱的树啊,请你们留下,留下那一朵栀子花,别让这树只剩下枯黄的叶,别让这花凋零灭绝。
花上绣着毛主席和蔼的笑,眉眼弯弯,隔着一代的历史,再来回首,依旧有着领导者的气势,有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自信。
随着那朵绣花,我又看见主席的故居,有碎花小被,有独特的土灶,有兄弟三的卧室,花香似乎都要溢出来了一般,格外浓郁,这是主席生活多年之所,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生的地方,怎不让人为之动容?
栀子花香溢满了小园,少年笑着,闹着,当年也如这般,如如今这般热闹,只不过早已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罢。
沐浴着栀子花香,少年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