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由恨到爱】
不知从何时起,我变得这么邋遢了。我看着境子里的自己,浮肿的双眼下一片乌青头发乱得像个鸟巢,把拉开碍在眼前的几根头发,无神又嗜睡的神态接踵而来。我,恨这样的自己。
拿起梳子,心烦意乱地梳起头上的“乱电线”,只听见噶邦一声。手里的梳子少了几根梳齿。气愤又无奈之下,拨了几下头发。捡起掉在地上的梳齿。最终耐下心来。解开打结的发梢。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洗了把脸后,才呈现出这个年纪应有的朝气来。又朝自己做了个鬼脸,才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美好,稍厚的嘴唇,不太笔直的鼻梁,和与生俱来的眼框印,找不出可爱的半点痕迹。我,恨这样的自己。
也许是这不讨喜的性子罢,也许是人比较无趣罢,小学六年过去了,竟也没留下哪怕一个可以谈天说笑的朋友。在离学校较远的我的家乡,在暑假期间,就算我想玩也找不到一个志同道和的小伙伴。至多是家里的亲戚。
在这漫长的暑假,图书馆成了我的好去处。提着书包来到图书馆,斗志昂扬的准备学习,拿起英语书,双眼沉得直打架,原本准备好好读书的架势慢慢消失殆尽。思量片刻,决定拿漫画书解解闷。可这一拿却离不开了,有意压低的声音还是引来了临座的侧目。时至中午,图书馆即将关门,才发觉这一上午竟与睡觉无异。走在路上深刻反省,今后在家中一定要认真复习,一回到家,看到正在播放的电视,情不自禁的拿起摇控。因为一个搞笑镜头,学习的念头便烟消云散。
不知从何时起便恨上了这样的自己,也许从一次次考试的紧张,也许从一场场比赛的怯诺,也许……
一天很快就从恨意和迷茫中度过了……
我承认自己确实挺没心没肺的,再次从被窝中醒来的时候,昨日的不快全都烟消云散,我因为一顿饱觉而心情大好。
仔细想想,生活也没那么糟,乱糟糟的发型也挺可爱的,在学校,我也有几个可以一起耍疯的朋友,其实我还挺佩服自己学习的狠劲,虽然一考试就紧张。其实我也是爱自己的,也许是由爱生恨,总对自己要求严格。
人生,也不过是这样,由爱到恨再到爱。回想起来,我们当时恨到不能再恨的感觉,到现在,不过是几缕停留在时空中的残念罢了。
【篇二:与书为友】
有人说,一本书是一片叶,一叶知秋;一本书是一场戏,一戏人生;一本书是一杯水,一杯沧海,人们读的不是书,而是人生。我爱读书,更爱品味书里的人生,所以我与书为友。
与书为友,因为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充满了睿智,解读着人生。我曾和雨果一起共同感受法国巴黎的《悲惨世界》,体会到了冉阿让对世界充满的爱与温暖,他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让我懂得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他让我明白每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生存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永不停歇的奋斗以及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我还和鲁滨孙一起漂流,共同经历奇遇冒险,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最后和他一起分享驶向成功彼岸的喜悦……
与书为友,因为它富有诗意的字眼,浸润着灵性,散发着墨香。它是唐诗的大气磅礴,是宋词的豪迈婉约,是元曲的洒脱率真。我陶醉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汹涌澎湃,向往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羁狂放;赞叹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逸尘情怀,欣赏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旷达;我看到了辛弃疾“沙场秋点兵”的威武雄壮,感受到了他“气吞万里如虎”的非凡气势,我同情李清照“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的坎坷遭遇,伤感于马致远“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凄凉;更加敬佩于毛主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壮志豪情。
与书为友,因为书解读着历史,承载着文明,让我与大唐结下了不解之缘。丝绸之路上玄奘西行的执着身影伴随着苍凉悲壮的驼铃声,长安街上长相迥异的胡人是各种不同风景的混搭,壮丽的宫阙、巍峨的城墙,八方来使崇敬的表情,彰显着大唐的威严。
闲适的午后,庸懒地坐于窗前,鼻端是田野独有的泥土清香,手捧一本心仪的书,抚摸着那一个个灵动的文字,和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如此惬意,我有什么理由不爱书呢?
与书为友,夫复何求!有书相伴,人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