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面对为题的作文】
去年的冬天,寒风刺骨,鹅毛大雪如落叶般飘下来,给大地穿上白色的大衣。街上似乎一个人也没有,是那么的孤独。
我,考试失利了。
我独自走在街上,心想想着该怎样面对妈妈满是期待的眼神。考完试后的我是那么自信满满,原以为偷来的东西就真的是自己的了,其实也不过是在“捂着鼻子骗眼睛”罢了。现在我总算明白一句话“自己的知识才是真的”。以前只是把它当作耳旁风,而领完成绩单后,我的数学竟才刚刚及格,我几乎绝望了,我对于数学作业只是敷衍了事,总觉得自己可以的,妈妈给我的复习题,我总是拿它们当废纸扔掉。风猛烈地吹到我的脸上,仿佛如一记又一记耳光般打着我的脸,并刺伤我的心灵,我的腿像灌了铅一样,一步又一步的艰难的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妈妈看我回来,就急急地问我考试的分数。望着妈妈那慈祥的面孔,我惭愧的低下了头,不敢去看妈妈那张生了气的脸。妈妈强压心头的怒火,接着轻叹了一口气,仔细地看着我布满红叉的卷子。我哭了,是妈妈那无私的爱感动了我,还是这次考试失败而悔恨的泪水……
外面的风依旧吹着,仿佛在嘲笑我这次考试的失利。我暗暗抹去眼角的泪水,绝不忘记这次教训。以后更加努力学习,决不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潜下心去,踏实的学习。
为了这句话,我从上了初二后就变得比初一更勤奋,不再像初一那样自己骗自己,也许是我懂事,也许那记打在我心上的耳光让我从此长了记性,世界上哪有生来就聪明的人?世界上哪有人会没有一次失败?只要你勤奋,你就能做到你想做的!
谢谢你,那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失利!
【篇二:音乐并不平凡】
我一直觉得音乐很平凡。它不像语文和数学,是必修的课程;它不像绘画和舞蹈,可以放松自己;它不像……
原来我从不喜欢音乐课,因为课堂上总是要唱无聊的歌,看不好辨认的音符,吹难吹的笛子……可当我第一次摸到钢琴键时,我惊叹了!我觉得我像一个建筑师,自己用各式各样的音符搭建一个梦想的乐章。当我劳累一天回来后,我便放松了,当手指在琴键上随心所欲地跳跃时,我仿佛进入了梦幻的彩云之间;仿佛登上了高耸的泰山顶端;仿佛潜下了美丽的海底世界,仿佛……我爱上了钢琴,渐渐地也对音乐改变了看法,我喜欢上了各式各样的歌曲,在劲爆的流行歌曲中,我释放出青春的活力;在温柔的粤语歌曲中,我的心也随之荡漾;在古典的钢琴曲中,我沉浸在其中;在……我把耳机塞在耳朵里,手机里放着我最喜欢听的歌曲。有时我会与别人分享自己喜欢的歌,享受到了一种别样的乐趣。
我不再厌烦音乐课了,在课上,我欣赏了各个名家的作品,在不同的风格中提升了我的品位。在课上,我学习了五花八门的乐器,在不同的音调中训练了我的素质。在课上,我不再无聊了,我爱上了音乐……
记得一次年级活动,每一个同学都展示出了自己的风采。我突然茫然了,我对自己的许多爱好都没有信心。而就在我要放弃时,平日悠扬的钢琴声传来了,我想到了——音乐。早已不记得那天我是如何用手指敲击的,只记得我在大家掌声中走下台去,心中像有只兔子在跳一样,紧张极了……可我的音乐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原本担心别人会觉得钢琴曲普通、平凡,可是现在我才明白:音乐的魅力是如此之大,而音乐又是如此不平凡……
回想起原来我对音源的方案,是那样不屑一顾。当别人谈论音乐时,我会用轻蔑的眼光看着他们,还从嘴角露出一个冷笑。而现在我对音乐不只是喜欢,而是几乎到了热爱的地步。我会在聊天时不由自主地谈到音乐,并用一个个淡淡的微笑来回报每一个欣赏音乐的人,这就是音乐……
音乐本身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可当你打开了音乐这扇门,你会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感受,它会让你释放青春的活力,遗忘掉悲伤,挖掘出欢乐……
音乐,并不平凡。
【篇三:潜心以近道】
老子说:“大象无形。”天地间最宏大之物仿佛不存在一般,时间之于世人亦然。它本无整散之分,只不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心在冗杂的世事烦扰下被惊动才有碎片化时间一说。想要解决浑浑噩噩、穷极无聊的唯一方法,便是潜下那颗浮躁的心。
应对时间碎片化的上策,便是善待被碎片化的时间。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即使再琐碎的生活,也一定会有可以加以利用的时间。管子说:“泰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要像为百谷王的江海一样,善待这些不被珍惜的片刻,不要被内心的浮躁蒙蔽,而忽略它们的真正价值,弃置迤逦,亦不甚惜。白狐裘是一件珍宝,但没有一只狐狸有纯白的皮毛,只有腋下的一小块才堪使用。因此,才有“聚沙成塔,聚腋成裘。”一说。“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一件经天纬地的巨大功业,细窥其后,总有那些珍惜片刻的人的身影。而善待片刻的关键,便是潜心。然而,潜心对人们裨益几何呢?
潜心,让人们从浮躁中超脱,得以看清现状,终以得窥大道。东吴四英将之一的吕蒙,初因骁勇被任为将军,他以此为足,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之言,以自己的勇武为傲。孙权劝他学习,他因为心中的浮躁而“辞以军中多务”,以此推辞。孙权劝说:“将军说忙,谁比我更忙?但当涉猎,乞欲使汝为博士?任文职?将军潜下心学习,必然有所裨益。”于是吕蒙潜下心中的浮躁,细心研读,从师学习,最终使鲁肃“刮目相看,不复为吴下阿蒙”。后来更是凭计谋白衣渡江,夺取荆州。可见,若是能潜下心中的浮躁,就可以摆脱世事和俗念的烦扰,使自己更接近于道,世间再无蒙蔽自己的事物。物喜已悲,皆可平心而对。如此,关于碎片化时间的担扰,又何足道也?只是,要潜心正己,何其难也?
能够潜心的,只有自己的心。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他幼年聪慧,被称为“神童”。因此他初入官场时刚正不阿,锐意进取,与宦官刘瑾结怨,被排挤发配到龙场。最初,他无法压抑心中的不平和愤怒,几乎病死他乡。然后,他于生死之间看清了世事的本质,不再把功名利禄、患得患失看得过重,压制住了躁动不平的心,潜心于探究事物的根本。终于他意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心外的种种不平、坎坷皆由心中浮躁所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真正的大道都潜于心的深处,只有潜心才可以洞察。
所谓碎片化时间,不过是一个幌子。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柑子一样,堂皇的外表下,掩盖的是一颗不愿潜心,又不愿承认的躁动的心,但是不潜心又如何跳出时间碎片化这个无解的怪圈呢?不跳出来又何以得窥这世上真正的大道?将俗念与浮躁如弃敝履一样丢弃,在心中就会辟出一条坦途,通向万物的终极,世间真正的大道,使自己真正达成“虚怀若谷、一死生,齐荣辱。”如此,关于时间碎片化的劳神苦思,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由内心浮躁所构成的世界,本为镜花水月,对于满足欲望的执念让我们遭受蒙蔽,自以为时间被分为碎片,人生不再完整。潜下心来,摆脱浮躁与惘念,时间仍为一个整体,与世间大道一样,等待我们去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