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相关作文

【篇一:小学:礼物】

送老外的礼物?要有中国特色的。我和姑姑一同来到城隍庙为这个老外选购礼物。

谭木匠是我们第一家光顾的店,走进店中一股木头的香味,不,这是中国的味道。这里卖的都是梳子,有角木梳,木梳。从普通到名贵,从平凡到罕见,各种各样的梳子都有。紫红色的包装纸,一朵银色的牡丹印在上面,中间写着“和睦富贵”四个繁体字。一把棕色的黑檀木梳,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摸上去舒适无比。一把玉木梳也是有黑檀木做的,梳子的尾部雕刻着一朵牡丹,还有一面镜子,镜框也是有黑檀木制作的。听店员介绍黑檀木是最好的木料,所以价格比较贵,这套就需要1299元。这套礼盒有着中国的味道,我们买了一套准备送给外国朋友。

我们又来到了一家商店,这家店真是包含了中国的许许多多文化。起初我以为这些小小的桌子椅子是玩具,仔细一看,着椅子是用木头做的,上面有着精细的雕刻,龙,凤这些都能在桌椅上看到。屏风,说实话我是第一次见,上面有四幅画,画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和她们的一个故事“西施沉鱼”“邵军出塞”“貂蝉闭月”“玉环着花”。这古代的文化也显现在了这上面。筷子,我们平常每天都要用的筷子,在这被精美的装饰了下,上面印着花朵,真没想到筷子也是如此有中国特色的呀!考虑到了西方人的用餐,这里还有桌垫,这桌垫上有着双鱼图,鲜艳的大红色,这更是中国的颜色。最令我难忘的是一幅国际象棋,这原本是西方文化,不过这里把棋子变成了秦兵马俑的模型,这不但有中国文化还有西方文化。

【篇二:独立宣言读后感】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就了龙应台《独立宣言》这篇文章。东方的母亲希望与孩子保持儿时的亲密,而西方长大的孩子,却从小就被培养要独立要自主。

其实,孩子们的独立并不是意味着疏远母亲,只是不再依赖母亲,不想让母亲为自己的生活操心,也不希望母亲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更喜欢文中十一二岁的菲利浦,他的身上有我的影子。从小我一直都想证明给母亲看,自己是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也会像菲利浦一样,更注重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更在意自己的个人空间。像吃饭、穿着、上厕所这些事父母完全没必要多管;去什么地方旅游,怎么去,都不希望被母亲安排。

但现在中国的母亲却管得过于严,也管得宽,什么都要管,觉得“我生你养你呢,无论多大,你都要听从我的!”从青春期开始,父母亲就逐渐不怎么理解我们,虽然他们也尽量、尽力去了解。话说回来,他们的了解方式是有问题的,这时候反而会引起子女的抗拒,并想着离开他们。父母觉得对他好,但他觉得没必要。当我们对父母说出我们自己的感受时,他们却当听不见,更有甚者,棍棒相加,使得往后孩子都不再敢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文中作者对安德烈礼节太少提出看法的片段,我更是感同身受。我更像西方文化熏陶下的孩子,不喜欢过多的礼节,觉得过于繁琐,于是我就不愿意跟外人见面,天天与手机,与网络打招呼,毕竟跟它们见面不用太多的礼节,没有心理负担。不过,作者提出的批评我还是接受的,礼节是中国传统美德,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亲近,这有什么不好呢?良好的社交还是必要的,人毕竟还是有社会属性的。

《独立宣言》这篇文章写出了两代人之间、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是当下父母与孩子的真实写照。我觉得无论做父母的,做孩子的都应换位思考,尊重彼此的想法,互相取长补短,让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加独立,更加强大。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