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相关作文

【篇一:谦过之而不得之】

翻开课本的第一页,“满招损,谦得益……”就映入眼帘,让我思绪万千。的确,这千古流传的道理堪称经典。谦虚是中华之美德,是为人之本,是处世之则。这是亘古不变的,也是不可置否的。不矜不伐固然好,但是,有时人人称赞的谦虚表现得太过了,就是非常令人讨厌的了。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各方面都很优异,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但她却谦虚得过分。在上课时不举手,她认为是低调的表现,不应该争夺锋芒。但这不是与积极发言相悖了吗?每当我们夸奖她时,她却“反咬”我们一口。一次次的互相夸捧,真是让我不明白这样的语言有何用意,但却又不得不夸。这根本不是什么韬光韫玉,甚至让我觉得这是在炫耀。其实从学生就可以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姿态。

我的朋友内心是真正谦虚的,但社会上这样的现象可是变本加厉、数不胜数。有些人表面是一副谦逊和蔼的样子,内心却想着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而当一个人表现出他应有的自信时,人们又会觉得他怎么能这么骄傲,一点都不谦虚。这难道不是社会的一种病态吗?难道没有人会去理睬这一现象吗?这让我不得不去质疑谦虚这一传统美德的存在意义。谦虚原本是指不夸大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自负。可现在人们对于这个词语的理解好像变了味儿。我谦虚了,你就会夸我。人们好像是为了自己灵魂深处的虚荣心而谦虚的,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所想的。

那这样虚假的谦虚又有何用呢?至少能获得某类人的“欣赏”。职场上,生活中,就算是虚情假意,也还是会有一些人看戏的。就是这些看戏的人,促进了恶性循环,由此社会风气也就成了这样。在古代与我们现在这种社会,还是有一定的不同,所以谦虚一词也不能混为一谈。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谦虚的人也不能一概而论。只是想不明白,经典,为什么会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既然是典范的,经久不衰的权威之作,那么它的存在会有巨大的价值,如果是这样的形象,那它留给世人的又是什么呢?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