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孝】
孝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父母养育我们半辈子,而我们只需要孝敬他们的余生。
现代时期,就有许许多多的孝子,陈毅元帅就是其中的一个,路过自己的家乡,回家探望母亲发现母亲已经大小便不能自理了,就给母亲洗了一些脏衣服做了一些家务活儿,陈毅元帅每天工作繁忙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每天都要抽空来孝敬母亲,何况我们还是有大把空闲的小学生。
我家因为开了一个小饭店,妈妈一个人一身兼数职,跑上跑下都是妈妈在忙,由于家务活儿干的太多腿关节这儿很酸,每天下午放学写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就给妈妈捶捶腿,让她放松放松;妈妈每天头痛都要吃药,每天早上我起来给妈妈准备好一杯热水和吃的药片。他们忙起来了可能会有“健忘症”容易把这件重要的事情。
我们现在是一名小学生能力不大,不能为父母做什么事,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孝敬父母的事情,父母让我们上学读书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的父母读好书,读透书,学到无限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对父母应该尽到的孝敬。其实尽孝并不难,给父母泡一次脚,帮扫一次地,给父母倒一杯水,为他们捶一次腿等,这些都是尽孝。尽孝就在身旁的点点滴滴。
“孝”是美的字眼,他使我们的家庭和睦,国家团结。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中国人,孝是我们应该做的,百善孝为先,我们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今天你尽孝了吗?
【篇二:读书“秘诀”】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说:读书有三法:勤法、精法、入法。
读书应勤。明代学者,吴梦祥在自己的学规中曾经写到:“古人读书,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功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缀,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读书要专心致志,痛下功夫,有认真的态度对待读书,不取巧。努力不应懈怠,不可疏忽,虽不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却也要专心致志,排除一切外来干扰,抓紧一切时间,勤勤恳恳,才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读书应精。老子曾经说过: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可见,读书不在多,而在精。阅读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有助于我们感受时代在千百年中的风云变幻,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有助于我们提高对人生的认识,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阅读赏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人都讲究“书读百遍”,确实,反复阅读经典名篇,除了拥有阅读时的惊喜,愉悦,还能在掩卷长思时获得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书应入。“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这是宋南陈善对读书的理解。他读书讲究,真正的到书本中去,紧随作者的脚步,由浅入深,抓住每一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无疑是读透书的最高体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更是璀璨夺目,也正是这些脍炙人口的华美篇章支撑起了中华文化的脊梁,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缕一缕阳光,可以透过黑暗,把世界照亮。因此,我们只有更好地掌握阅读方法,才能对其加以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体会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以书为媒,勤、精、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