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悦相关作文

【篇一:以补课为话题的作文】

就中国看来,补课像是一种平常现象。就我看来,补课更像是一种束缚孩子的形式。教育部对中小学生集体补课的明令禁止,就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别让补课束缚孩子的思维。补课大多分为两种,一种补差,一种培优。补差以更多形式化的思想来引导孩子,针对题目,以在考试中能够取得较高分数。那么,这些孩子就真的学会这样的思考方法了吗?事隔经年以后,他们仍会做这些题型吗?在他们形成思维定式之后,还会有创造性想法吗?这些问题,补课老师并不能回答。正如《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换句话说,补课教授得分方法,而不能教授学习能力。那些参加培优补课的孩子,大多超前学习,由老师辅导完成竞赛,但一旦通过补课的方式进入优秀的大学,这些孩子有足够的自学能力吗?

别让补课束缚了孩子的眼界。为什么补课行业如此流行?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反映出家长的浮躁心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而他们没有思考过孩子是否愿意,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江苏高考后,跳楼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是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补课的投入和考试的压力让许多学生觉得只有考到好大学,人生才有出路,而从小到大的补课就是最大的施压,这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束缚,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折磨。

别让补课束缚了孩子的自由。时尚主播黎贝卡,清华大学卖猪肉的石悦,高考两次未过的马云,无一不诉说着专长和兴趣才能真正成就一个人。补课诚然可以提高所谓的文化课成绩,但也限制了孩子更宝贵的东西—他们的自由、创造和快乐。乡村中学的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后,常有退学遣返现象,原因是没有了补课,难以适应更高的平台—因为平台本身应该是他触及不到的,学校这种追求升学率的补课现象,对孩子未来的束缚难以衡量。如若一个孩子真的对学术有兴趣,请让他们自己研究,只需稍加指点,如果没有,也请别以补课来束缚一个可能的音乐家、美术家,甚至体育者等。

请尊重孩子的思维,请尊重孩子的自由,别让补课束缚了孩子。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最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变得碎片化。大众的关注点变得越来越散乱。社会上的事情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看法,评论里的“键盘侠”层出不穷。

就比如说,前几个月有一个轰动全国的一条新闻:清华大学的学生石悦毕业后竟去做了一位游戏主播!媒体刚把消息发布出去,评论区瞬间就炸了。有的人认为石悦作为一个考上清华的人,最后去做了主播,是非常差劲的。有的人甚至责骂她浪费了一个考取清华大学的名额。但在很多人责骂她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支持她,包括我,我也认为她是对的,因为她做了她想做的事情,实现了她自己的梦想。

社会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有一次,我的家里也出现了碎片化分支。

在一次春游的时候,爸爸为我准备了20元零花钱。春游时,我花了五块钱买了一瓶水。正当我喝完水和小伙伴们开心的玩耍的时候,一个风尘仆仆的人走了过来。这个人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脏衣服,脸上有很多皱纹,满脸岁月的沧桑,他的后面背着一个筐子,驼着背向我们徐徐走来。“小朋友们,可怜可怜我吧!我儿子身负疾病,可家里再也没有钱了,求求你们,捐点爱心吧!”他说。我和小伙伴们互相讨论后,决定每人捐出十块钱。我因为帮助别人而感到高兴。回家喜滋滋的告诉了妈妈。结果,妈妈非常生气得瞪了我一眼,说:“你是不是傻,这种乞丐不要去管他,天天骗别人给他钱,实际家里非常富有,你个小傻瓜!”我被说懵了。我想知道别人是什么反应。于是,我找到了奶奶,她觉得我是对的!我更加糊涂了,便去问爸爸。爸爸说:“那些乞丐如果有残疾,你可以捐,但不能每个乞丐都捐。”哎,这世道是怎么了?看法一个比一个多!

生活在碎片化也许不是什么坏事,因为碎片化是社会转型的标志。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