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寻隐者不遇》改写】
一个风和日丽的夏日初晨,在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上,贾岛踩着小溪“叮叮咚咚”的鼓点声徐徐漫步着。
山涧里,湛蓝的湖水如同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湖上,飞瀑流泉、白练腾空,好似银色的蛟龙撕咬着、追赶着;山上树木葱茏,更有几株似霰如霞的杜鹃夹杂在其中。贾岛来山中访一位他所钦慕的老友,远远观望,已见那茅舍影影绰绰地显现在松柏林中,贾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加快了步伐。
来到友人家门口,贾岛敲了敲柴门,半天也不见任何动静。贾岛转过头,见一个身穿红布衣,虎头虎脑的小孩站在一棵松树下,歪着头,疑惑地看着他。贾岛笑着上前,摸着他的头,问道:“你认识在这茅舍中的隐者吗?”
“我是他的弟子,您找我师父有事吗?”童子一脸稚气地问。
“哦?”贾岛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又笑问:“那你师父呢?”
“采药去了。”童子答道。
贾岛听闻此言,叹了口气,又问:“他在哪采药呀?”
“就在这座山里。”童子用手往后一指。
贾岛的心中又萌发了一线渺茫的希望,又问道:“你能找到他吗?我非常想见他!”
童子摇了摇头:“云雾太浓了,师父在哪儿,我也找不到。”
贾岛望向远处那云遮雾罩的群山,险峻的山峰被云雾缭绕着,阳光一照,如闪亮的银环……贾岛内心不免有惆怅之感,随口吟道: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哦!”在贾岛身后的童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返途中,贾岛看着这美丽的山水,回想着刚才与童子的对话,透过那缭绕的云雾,他仿佛看到了友人冒着危险在峭壁上采药的身影……
【篇二:与筝一起走过的日子】
曾几何时,古筝出现在我心,静得恍若不存在似的,在平静的心性面前,是那么无敌。恍惚着,陪伴我的筝啊,我们密不可分。
抚筝,音由心生,听我琴即听我心。我爱它,不因它的雕饰,不因它的木质;或因一个转音,或因一个不完整的音,更或许,在古筝的世界里,才有一个真实的我,不同于城市的面具之下,卸去了繁华与浮夸。品得古筝之人才知晓,当那纯熟优美的音符流泻下来时,弹出的是心。低沉深奥,催人泪下,凄凄冷冷,宛若惊鸿……
朗月之下,白衣女子,三千青丝,袅袅婷婷朗月之下,衣袂飘飘,十指纤纤,轻身筝前,颤按滑吟,或比之玓瓅,或玓瓅只不及。“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或寄情于音,谓之“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筝美,曲美,情美;美在韵味,美在纯净,美在飘逸,美在典雅古朴……
拂过筝面,似拂我心。一曲《雪山春晓》“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音者乎”谓之“平生无所谓,愿作乐中筝。”或名曲《高山流水》,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伯牙与钟子期为佳谭“琴声含雅韵,弦外觅知音。”也许是出自骨子里的野性,《将军令》为我最爱。那风流将军,高坐汗血宝马,雄战沙场,鲜血迷离了双眼,照应的残阳分外惨烈。寒剑莫听奔雷,长枪独守空壕,执之枪血战八方,誓守山河多娇。风起云涌,满天飞沙,美得窒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已分不清去曲和景。
筝是一个风韵成熟的美女,向你招手,对你微笑:筝是一朵妖娆绯色的罂粟,沉醉其中,不知返途;筝是一杯陈年酿造的红酒,芬芳扑鼻,沁人心脾。
与筝一起走过的日子,与众不同,为她欣悦,百转柔肠,为她落泪。倾我一生一世念,愿与我筝,傲视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