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甘梅地瓜】
快乐的一周,又过去了,迎来了快乐的作文课时间。今天的主题是跟美食有关。说到美食,我这个小吃货可是如数家珍,有番茄炒鸡蛋,炸鸡翅,炸甘梅地瓜,潮汕肠粉——数都数不清,实在是太多了。
今天我就来尝试一下,自己动手做美食——炸甘梅地瓜。
中午,我来到了厨房,做准备工作。我才一踏进厨房,一股热气迎面扑来,厨房就像一个大蒸笼,你就站着不动,也能满头大汗。首先把买好的番薯拿出来削皮,削好皮后,把番薯清洗干净,切成厚度适中的圆片,再切成粗细一致的长条。再接着拿个干净的盆子,按比例用糯米粉和粘米粉加水,搅拌均匀,放进刚刚切好的地瓜条,裹均匀,确保面面俱到。
再来准备一个干净的大锅,烧干水分,倒进适量的花生油。当锅里的油发出“滋滋”响的时候,油温够温度了,可以开始放地瓜条了。地瓜条要用筷子一根一根地夹进去油里。妈妈说,这样子可以防止地瓜粘在一起,而且放地瓜的时候,不要害怕油温就高高地丢,一定要慢慢地靠近油的时候松筷子。毕竟我还是新手,心里一直“扑通扑通”地跳,越来越快,我的手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抖了起来,一个不小心,没夹稳,一根地瓜在高空中就掉进去了。这时,油飞溅了起来,我吓得筷子都丢了,直往后退。幸好我躲得快,油也懂得转弯,往旁边飞去。这时候的我早已满头大汗,油锅里的地瓜不断发出“滋滋”地响。一旁的妈妈提醒我适时给地瓜翻身,直到炸至两面金黄,就可以控干油,沥干,捞出装盘。
最后,帮炸好的地瓜条,均匀地撒上一层酸酸甜甜的酸梅粉。美味的甘梅地瓜就炸好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是一下子就清洁溜溜的啦。
终于我也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如火炉般的厨房,超过40度的高温天气,妈妈还要厨房待上两三个小时,为我们准备丰盛的饭点,太不容易了。为天下的妈妈点赞,今后我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报答父母。
【篇二:奶奶的爱】
厨艺精湛
我的奶奶总是收拾的很整洁,一头齐耳的银丝梳得整整齐齐。脸上布满了皱纹,就像石子激起的水波纹似的曲折不均,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本来不高的个子,被岁月压弯了腰,显得更加渺小了。一双青筋暴起的双手,就像饱经风霜的树皮,在时刻照顾着我。正是这样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
每到周末,奶奶总是早早的打电话,让我们回家吃饭。然后她就骑着小三轮上街采购,我最爱吃的食材——粉蒸肉。哦!对了,奶奶是为了方便接送我才学的骑车。等一切准备就绪了,她就一头扎进厨房忙碌着。首先,她把准备好的米和配料,一起倒入锅中翻炒,当米粒发黄时,出锅晾凉,然后研磨成细小的米粒,接着把肉,调料充分拌匀后进行腌制,最后把腌好的肉,粘米粉上锅蒸,就等着我们回家享用。看着奶奶精心准备的菜肴,就让我想起"操劳一生岁月老,爱芽茁壮满庭芳"。奶奶除了厨艺精湛外,还有她的针线活也是一流的。
心灵手巧
从小到大,奶奶总是给我手工做不同季节的衣服。有一次,天气很热,骄阳似火,我穿着奶奶以前做的衣服回家吃饭,奶奶看我穿的衣服有点旧,就记在心里,等吃完饭我们都走了,奶奶独自一人顶着烈日,步履蹒跚向街上走去,马不停蹄把买好的布料拿回家。戴上老花镜,打开那台比我年纪还大的缝纫机,然后专心致志坐下,凭着对我的印象,认认真真裁剪布料,最后把裁剪好的布料,仔仔细细缝在一起,最终,变成了为我量身定做的新衣服。穿着奶奶做的新衣服,妙不可言,逢人我就炫耀奶奶的手艺好。
【篇三:家的味道】
我总是盼望着冬至,盼望着冬天的脚步,盼望着美食的香气……
俗话说:“冬至大过年”,真是这样的!在客家人的风俗习惯中,冬至可是庆贺团圆,庆贺丰收的节日。
记得去年冬至,奶奶一大早就去市场买材料,准备做拿手的客家萝卜粄。看着奶奶在厨房里忙碌,我凑过去好奇地问:“奶奶,冬至为什么要吃萝卜粄呀?”“因为我们要通过吃萝卜粄来庆祝今年的丰收啊。”奶奶慈祥地望着我,笑着回答。“哦——萝卜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有粘米粉、白萝卜、香菇、虾皮、瘦肉和盐,这些都是在凤岗市场随处可见的食材。”
我认真地听着。“好吃吗?”这可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奶奶笑了,眯着眼说:“好吃着呢,又甜又粘,口感很好哦。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说完,奶奶开始做萝卜粄了。她拿起萝卜将它削成丝,又把萝卜丝和粘米粉、炒好的蒜苗、虾仁和鱿鱼碎按一定的比例和好,将它倒进铺了芭蕉叶的蒸笼里,蒸了近三个小时。全家人都被这满屋的香气惹得垂涎欲滴,但奶奶说:“要吃到最美味的萝卜粄就莫心急!”于是,我们只好跟着萝卜粄一起“摊凉”。
等了许久,奶奶才将凉透了的萝卜粄切片下锅小煎一会儿,喷香的萝卜粄新鲜出炉咯!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嗯!就像奶奶说的那样,这萝卜粄又甜又粘,非常好吃。“乡土味胜过任何调味品!”我不禁感叹道。在这一刻,我品尝到了丰收的味道,还有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