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诗中的“夏”】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小小的天台上,坐着一位花甲老人,正举着瓷杯喝香茗,而他身边站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正有板有眼地背着唐诗。末了,那个孩子皱起眉头,说:“背这么多会忘的!”老人放下杯子,淡淡地笑着:“当然不会,唐诗是你心灵中最好的朋友。”孩子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又开始背诵。
那个孩子是我,从小爷爷就教我一字一句地诵读古诗……
我第一首会背的古诗是《小池》,所以至今我都喜欢夏天的诗句。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天,微微的山风吹来,水晶帘在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姹紫嫣红,整个院子里都充满了花香。我读诗的时候喜欢联想。你看,这样子一想,诗中的意思,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就都出来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地读了下来,体会了许多描写夏季的诗句。一首《客中初夏》更是加深了我对夏季的热爱程度。“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请倾。”初夏四月,天气清明,下过一场雨天则方明,雨后的山色更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明净了,眼前没有飘扬的柳絮,只有向日葵朝着太阳开放。读着读着,读中的意境又一次浮现在我眼前。就这样带着自己的想像去读诗,我受益匪浅。
夏,在我和诗歌一起走过的路途中一路相随,凭着它那特有的清新,芳香了我整个童年。
【篇二:乡村夏夜】
夏天,总给人一种浮躁的气息,而夏夜,则不同。
端一把小木椅,坐在葡萄架下,手摇一把大而圆的蒲扇……这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啊。望望那些不规则的排列在一起的瓦房,有些破旧了,可在这夏夜的笼罩下,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美。瓦房旁的小院中,树下常坐着几位乘凉的人。真是“夏木阴阴正可人”,笑吟吟的看着夜空,偶尔还会闲谈几句,眼中满是闲适
小院中的一棵棵绿树,微风一吹,树叶便悉悉索索的抖动,仿佛叙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这,似乎有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意境。
脚步轻轻的走出这些小院,眼前是一片一望无垠的田野,小麦已经绿油油的了,在月光的笼罩下慢慢的摆动着纤细的腰肢,和着微风,伴着星星的瞩目,开始了自己的舞曲。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麦随风里熟”吧。在田野中的某个角落,发出一声声虫鸣,在寂静的夏夜中显得格外响亮。稍有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感觉。
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这一派宁静,安详的夏夜之景?且不说“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不说“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和“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也不说“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单是“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就给人以夏夜美的享受了。
再一次环顾四周,月儿,星光,田野,小院,绿树,瓦房,乘凉的人儿……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朴素但富有诗意。
夏夜,乡村的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