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书,要甜的!】
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背着小记者的书包和爸爸一起向萧山博物馆出发了。我们先在门口签到,还领了一张明信片和一张关于萧山博物馆知识的问卷。走进会场,已经来是不少的同学和家长了,我们找个位置坐下,趁空做了下问卷,不一会儿,朱老师要讲课了。
朱老师是银河实验小学的老师,银河小学可漂亮了,他们的大门是用书卷的形式做成的,意思是让小朋友们一生与书为伴。他们每年9月份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教室变成图书馆,这个可不简单哦,不是简简单单地让每个小朋友从家里带几本书到教室里一放就好了。因为我们都知道,即便我们到了图书馆里,那些书也不会主动向小朋友们招手说“过来借我吧,我是好书哦!”只有读过后才知道好与不好,所以他们就由专门的老师精心挑选适合小朋友们的好书放到教室的图书角里,这样,就让小朋友们就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读到好书。
朱老师先讲到韩国人均每年读11本书,日本是20本,以色列是60本,而我们中国才4、3本,为什么以色列那里的人们那么喜欢读书呢?原来那里的爸爸妈妈在小朋友很小的时候就在一本叫《圣经》的书上面涂上蜂蜜让孩子们舔,舔完后,孩子们就觉得“书,是甜的”。长大后一生都喜欢书了。
朱老师讲到了绘本故事书,还问爸爸妈妈们“小朋友们最喜欢什么?”很多爸爸妈妈觉得小朋友们最喜欢玩。在场所有小朋友都反对了,然后朱老师说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就是画画呀,小朋友们都大声地说“对!”但小朋友们很好奇,为什么朱老师能知道这个秘密呢?原来朱老师说,像我们这个年龄的小朋友,说话有时候表达不清楚,写作文更加困难了,只有画画最好表达了。于是,她给我们讲一个关于“死”的绘本故事,有一个人叫伊娃,另一个叫丽萨,丽萨是姐姐,伊娃是妹妹,她们有许多地方一样,也有一些不一样。有一天,丽萨死了,伊娃天天都怀念着丽萨,非常伤心。她觉得云里应该有姐姐吧,在云里找姐姐,可是找不到,她的同学说,丽萨可能变成树或者花,她就离树和花很近。后来她把丽萨慢慢忘到一边,从失望中走了出来,慢慢高兴起来了,图画里没有云也没有树和花了,最后,她跟爸爸妈妈过上快乐的生活。这个故事朱老师说,主要讲的是爸爸妈妈要看得懂小朋友画的是什么意思?以后不要再说,“哎呀,你画得这么乱,到底在画什么啊?”朱老师说,那可不是个好爸爸或者好妈妈,她说他们学校小朋友好多人都出自己的绘本故事书了。朱老师真能理解我们!
朱老师还讲了个关于“张道一”的故事,张道一是个很勤奋的学生,张道一从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坚持每天写一首诗他的卢老师还天天给他改,后来,他诗写得越来越好了,他爸爸也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他的“笑里藏道”的日记里说,每天早上都会对道一说“宝贝,快乐的一天”。每天晚饭的时候,张道一总是第一个说今天最快乐的事情,然后爸爸说,然后妈妈说,都不会改变的。说完了,再享受美味的佳肴,真是快乐晚餐啊!我真要学学他们快乐的一天。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朱老师讲了这么多关于读书的故事,还知道原来小朋友们也可以自己出书了,像绘本故事书,诗歌等,我渐渐地觉得书有点甜滋滋的问道了。我应该多读读书,也尝试多写写,还能用画画来表达我的想法。这样,写话能力就会更好,作业本上的五角星会更多,说不定会超过我们班最厉害的韩承泰呢?我一定会让爸爸妈妈开心地看着我成长。我一定会努力的!
【篇二:我的拖延症】
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得了一种“病”,不是感冒,也不是腮腺炎,那就是——有拖延症!每天我总要写作业写到九点多,有时候还写不完。我的英文名是lisa(丽萨)于是,我的妈妈就叫我“不丽萨”,意思是说我做事不利索。
记得从四年级开始,我就感觉我患了“拖延症”。不过那时候还好,每晚最多八点半就写完了,但我妈妈还是觉得我太拖拉,但是我并没有在意,心想:“拖拉吗?我不觉得,一直保持这样挺好的呀。”我就没有听妈妈的话。
到了五年级了,我又开始拖拉了,每天九点才写完作业,妈妈让我必须提高写作业速度,我听了,但我还是较为拖拉,一直是九点才写完作业。过了几天,妈妈又来催我快点了。“真是麻烦,写快有那么重要吗?”我想。又过了一些时间,我开始了“早晨不起,晚上不睡”的模式。每天就这样。但是最近,我上课老想睡觉,那个小小的“瞌睡虫”一直在我脸上爬来爬去,老师有时在叫我回答问题,但我却迷迷糊糊的说了一大堆令人听不懂的话。事后我想:我的那些话就像符文,只有和尚听得懂。可能不是符文,不知道是哪国语言,也可能这种语言并不存在……我懒得去理那些。
终于放学了,回到家中我一脸疲惫,写作业写到十点还写不完,妈妈一边训我,一边让我明天再写。唉,也只好这样了。
患“拖延症”真不好啊,我要努力改掉它。希望其他的人不要像我这样,如果有,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