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渴望我不是我】
沧海霁月,落崖惊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在余音绕梁的低回处,在清风秋爽。点点星星之下,人如同窗外的帘燕,在归途中几度徊。
当我第一声喊“爸爸”时,我就为这个家添了一位成员,随之而来的将会是“去之不竭”的“幸福”,爸爸妈妈都说我不能帮助他们,我觉得我是在帮助他们,也许是因为我内心不喜欢这么做。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六十秒,我已经陪着爸爸,妈妈度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了,他们也已经为我操心了十五个春夏秋冬,他们两边的鬓发已经发白,而我却不懂事。
我渴望我不是,如果我是一个天使,爸爸妈妈会欣慰,如果我是一片蓝天,爸爸妈妈会喜悦,如果我是一棵小草,爸爸妈妈会感动,但我就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他们的孩子。猫被诱惑蒙蔽了双眼,忘记了捉鼠的本能。我在溺爱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失去奋斗的本能。
寒月如沙,伴着天边寥落的冷星。诗歌似笔,画着骚人傲然的风骨,喝一口清茶,执一卷诗词,追寻那古典的美,聆美那空灵的音。
十五年如一日,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不孝的孩子,总是去向父母索取,却不懂得回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今我变的叛逆,和父母的交流也逐渐少了起来,我们之间总是隔着一条河,总是说说就会吵架,但之后气消了就想去道歉。但谁也不好开口,就这样僵着。
我渴望我不是我,我希望我是一个会让父母老师省心的孩子,我渴望我可以去拥有一个智慧的大脑,去领览世界奇特的难题。
但我就是我,虽然改变不了,就做回原来的自己,做一个最完美的自己,风会平浪会静。
人是一只帘燕,在自然的帘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然满身花雨又归来。
【篇二:一分为二看共享】
古语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的乐趣古往今来一直被世人传承。共享的内容也渐渐在增加。
小时候,那个天真烂漫的孩提时光,强烈的好奇心总能带来接二连三的新发现、新体验,身边也总会有几个朋友,让你倾泻秘密与新奇事,而后一起欢笑。
那时的共享,洋溢着快乐与纯真。
再大些,初入社会,学业上的压力烦恼与家人的斥责教诲,让我们郁郁寡欢。这时,总会有一些知心朋友,跑来安慰你,让你倾泻苦水,他是你坚实的精神支柱。
那时的共享,俨然是一种互帮互助的真挚友情。
如今,共享的内容也不再是精神上的鼓励。人类把目光渐渐转向物质生活。
共享单车,一个耳目一新的名词,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产物。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小黄车”,你只需动动手机,便可让它为你送上一段骑行之旅。你可以去郊外,领览质朴的自然风光;你可以用它载自己上班,低碳环保……总之,共享单车的出现,为人民生活带来便利,为交通减轻了负担,更为环保做出极大的贡献。
但,这种创意的出现,真的是好事吗?
街道上,固然会看到市民欢快地使用共享单车,但你可曾留意过,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混入了社会井然有序的旋律中呢?一些阴暗的角落中,花圃中,草丛中,共享单车被使用者无情地丢弃在此,像是无人爱怜的小猫小狗。它们仿佛是社会的弃儿,只配作为破铜烂铁躺在不为人知的黑暗处独自流泪。又有些人,将共享单车骑进小区,将其视为自己的物品,更有甚者,用金属器具随性地在车身上雕刻图案。
看完共享单车的例子,我内心五味杂陈。共享的好处众所周知。但共享的不足之处几个人会注意呢?没错,它们的出现,反映出的是市民素质的缺失。
在共享单车上随性涂鸦,将共享篮球带回家,占为己有,这些阴暗的行为不该是身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子孙该做的事。
那么如何制止呢?
看见有人毁坏共享的资源,独占共享的资源,我们有义务举报、言行阻止。助力共享之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