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无尽牵挂剪不断】
牵挂是李香君染血的桃花扇,牵挂是李煜的愁丝东流,牵挂是苏小小一生的等待……
她,到了天升鱼肚白,却迟迟不肯梳头,任由风停了又吹,吹了又停,渐渐花已落尽、缥渺于人间,荡波尘埃中有几点粉红,春色却擒不住伤感,无语,只有盈盈的泪,又有几朵桃花瓣飘零于她的霓衣,但却改变不了灰色的伤感与无限的沉默,所有,一切熟悉,却只有人不是以前的那般,房子里,空荡荡,凄零零,物是人非又是何等百般无奈,即如此,又何必打理那不尽人间情的发丝。罢,她幽幽叹了一口气,一切如昨,只不过多了些惆怅,少了些欢声笑语。即使种种磨难能够分离和隔断她和他的一切,但却也无法隔绝缠绵的回忆与无尽的牵挂。
牵挂是温庭筠的“肠断白蘋州”,是岳飞的壮志未酬,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天上人间,是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柳永的折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她给他的信也写了不少,却永远不可能被他读到,只好写了,撕碎,烧毁。她寄愁心与明月,又曾想起赵明诚对她的海誓山盟,却早已不能用什么来表达内心的愁丝与牵挂。他们又经过了几日欢笑?几日彼此欣赏?岁月如此流逝,一天恍惚度过,夜已深,她凭栏望月,面对茫茫星空,她不禁抽噎,此时此刻,她才觉得夜空是最安全的。星星如点点莹火,空灵而美丽,可她,却觉得那是黑暗中的火焰,是郎君的微笑。那笑容,褪尽了世间所有的污浊,暖化了人间的冷漠,可是,这微笑,却幻化成了更深的牵挂与思念,泱泱流淌。她又想逃避现实,可四周,却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无尽的牵挂,早已使她重病缠身,而她却只能咽泪装欢,她恨,恨他为什么离她而去,恨国破,恨家亡,恨天,恨地。她怪冽裂的东风吹散了她们之间的柔情,使她们永生不见,她怪窄小的舴艋舟,又轻又小,载不动她内心的愁绪。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她去了,去在乐土中寻找安慰,寻找心灵的净土。寻找他!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心为心等候,情为情牵挂,她们终于在那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天地里,欢乐地嬉戏。
她们之间悲凄的故事,早已,永远,深深的熔铸在那无尽的牵挂中,永生弥漫在充满爱的艳阳天!
【篇二:悠悠读书情】
书是我们终生相伴的朋友,让我们充满智慧面对生活,让我们领略生命的无穷奥妙,让我们的精神充实美好!读书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人生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以他的赤胆忠心,名垂千史,让我懂的了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了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的生死算不了什么我们应该有一颗赤热的爱国之心,面对危险不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要勇敢不惧,为正义而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凭他的人生磨难,让我知道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阳光,也有风雨,切不可半途而废,要经受磨难,身处逆境,要自强不息,方能成就人生。
朋友心。读书让我知道友谊的可贵。“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表现的是有付出才有回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讲述的是天地间友情最深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看到的是朋友离别的依依不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折射的是患难见真情,何心相与识。读书改变了我以往对朋友的态度,消除了我和朋友之间的那层隔膜的墙,相知无远近。
人间情。读书让我知道了老师夜深人皆眠,默默勤耕耘的无私奉献,了解了慈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牵肠挂肚,认识了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暖人话语……读书让我动情,开遍思乡之花,是余光中先生“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望眼欲穿,是连战先生“度尽动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良好祝愿,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浅吟低唱……真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财富不是真情,而真情却是财富。
读书让我获得心灵的感悟,让外界与真心真正切合为一,感悟真谛,可以启迪心灵,陶冶情操。读书是与精神的智者交流,是自我追求的完善和升华的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的到达圆融,自由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