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绝相关作文

【篇一:是非成败转头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清朝人毛宗岗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三个典型人物,称为“三绝”,即“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对于其中,称关羽为“义绝”,“智绝”诸葛亮,我觉得倒是很恰当的。至于将曹操评价为“奸绝”,我就要举双手反对了。

“虽然曹操有“挟天子之令诸侯”梦中杀人”这样奸诈的一面,但是他爱惜人才,临死时还细心安排身边人的生计,可见他也有充满爱心的一面;而且曹操很会用兵打仗。这样一个人物,仅用“奸绝”去评价他,太不公平了。

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罗贯中评判不了,诸多影视剧也评判不了,唯一能评判的,就是历史。可是他终究要离开,带着自己的遗憾,带着后人的惋惜离开,至于他的生平,便留给后人青梅煮酒。作为平凡的后生,我也只能在他的作品中寻觅。

我读到了他征讨乌桓统一天下的决心,那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感叹;我读到了他沉吟一生甘为之鼓瑟吹笙的心愿,那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爱才之情;我更体会到了在南征北战的辛劳中依然热情不减的自信,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抱负。

或许这多层次的性格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世人皆说其奸诈多疑,但是,在这乱世之中,想要在群雄中立足就必须心狠手辣,就必须不顾儿女情长。或许如果没有他那份多疑和奸诈,就不会有史书中的一代枭雄曹操,更不会有三国鼎立时的曹魏政权,就可能只留给后世一个其名不详的洛阳北部尉。

作为后人,我想我们应该感谢曹操。毕竟他影响激励了一世又一世的人;毕竟他也名留青史,为史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三国志》多了些独特的意蕴;毕竟他带领的曹氏家族在三国时期具有无法比拟的威慑力;毕竟他是史上能把挟天子以令诸侯做到如此令人叹服之人;毕竟他曾吟诵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令人激动的诗句。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我们不是要杀人,我们是在寻找最高效的不杀人之法。”世人皆知,后人皆知,一己私欲并不能支撑一个人走多远。而曹孟德戎马一生,心中的志向,我想并不只是天下的归属与姓氏,在他心中,更多的应该是千万百姓之福,是天下太平的愿望。他的霸气,他的威严,以及为他的武将谋臣能够对其誓死效忠,我想也不是因为他鞭挞天下手下无情带给人的恐惧,而是因为他的理想与愿望是民心所向。他是奸雄,是枭雄,更是英雄。毕竟,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所有的东西都是两面的,曹操有过人的优点,但也有不可否认的缺点。他既有雄才大略,志在统一的杰出政治家的一面,又有极端利己的封建统治者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确是沧海横流中涌现的英雄,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篇二:《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读完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画地淋漓尽致,使我不得掩卷长思……

先来谈谈曹操,大多数人认为他很奸诈,也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体现了他做事周到的特点。“宁我负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负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学。但曹操也有优秀的一面,他求贤若渴,看重人才,无贵贱之分,打破了当时书香门第、贵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规矩。

与曹操相同的人物是刘备,在现在的社会上,人们都打趣的说刘备是“哭来的江山”,刘备胆小,当年他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耳。”可把刘备吓出了一身冷汗。刘备讲仁义,爱戴百姓,他也很注重人才,使得关羽、张飞、赵云都在他帐下听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今……”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现了赤壁之战的战火纷飞,也为三国鼎立定下了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曹操也差点在赤壁之战中丢了性命。

一个国君要想建立一个好的帝国需要一个辅佐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大臣,这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事实也证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草包,他一展英才,空城记、草船借箭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看出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

光有“识”可不行,还需要有“胆”,就像赵云,几乎百战百胜,无战不胜,他也称“赵子龙”,他其时也为曹操效过力,但后来归了刘。虽说一代天骄是成吉思汗,但子龙也可以做了。

我们世纪少年应该具有诸葛亮的“识”,赵子龙的“胆”,这就是胆识。《三国演义》有三绝:义绝、奸绝、智绝。恰恰,关羽见证了义绝,曹操见证了奸绝,诸葛亮见证了智绝。读了这本,《三国演义》,我获益匪浅。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