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草鱼的秘密】
星期六,爸爸在河里钓了几条草鱼,其中有一条特别大,大约13公斤。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草鱼,就想养几天。
草鱼的力气可真大!我的手刚一碰到鱼鳞,它就舞动着大大的尾巴,蹦来蹦去。我好不容易抓住它,可它一纵身,就跳到了鱼缸里,水花溅了我一身,弄得我哭笑不得。
我抓了把米粒,想给草鱼吃。可是等了很久,都不见有动静。难道草鱼不饿?于是,我找百度帮忙。原来,草鱼主要吃的是水草,它喜欢苦草、轮叶黑藻、浮萍等,怪不得它叫“草鱼”呢!但它偶尔也吃一些面食,记得爸爸把这条草鱼带回来时,它的嘴角就有一些面团残渣。
爸爸告诉我,草鱼最容易生病,要想养好草鱼,必须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畅通。而投喂饵料也很讲究,要根据温度、溶氧、水质等因素,选择每天饲料投喂量。一般选择晴天太阳出来2小时后,溶氧达到一定时开始投喂,效果较好。草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它含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而且对肿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可以开胃、滋补。
听了爸爸的一番话,我知道了很多草鱼的秘密,觉得要养好草鱼可真不容易,还是等妈妈回家,烧我最爱吃的草鱼冬瓜汤,大家滋补一下,也不错噢!
【篇二:婺源科考之旅】
这个暑假,妈妈帮我报名了婺源林奈实验室5天4夜的科考之旅。我很期待这次旅行。8月3日,我独自启程,随着其他小朋友来到江西婺源。那里群山环绕,风景如画,长满了各种葱葱郁郁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昆虫与生物。
到婺源的第一天,我们就来攀登婺源的溶洞。刚一进溶洞,一堆密密麻麻的蝙蝠印入了我的眼帘,吓了我一跳。
老师走在前面探路,我们一个个紧接其后。这时我闻到一股恶臭,低头一看,原来是蝙蝠的排泄物,害得小伙伴们一个个手捂鼻子,绕道而行。这时我脚下突然一滑,差一点儿就要摔个狗啃泥,还好后面的老师一把把我拉住。我们翻过一块块巨大的石头,渡过一条条湍急的河流。沿途老师详细介绍了溶洞的形成过程,原来溶洞是由很早以前经过雨水冲刷而成的。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比如蝙蝠、臭蛙、鱼等等。我们走了很久,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最后终于看见一丝阳光,来到了出口。
回到林奈实验室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做了个小小的实验,就是提取橙子里的精油。
首先,我们先把橙子皮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再把它放进一个装着水的瓶子,用酒精灯在下面烧。当水温达到100度时,橙子的油囊就破开了,里面的精油流了出来。接下来就得要加水,用一根管子把水吸进去,再用另一根管子把水吸出来,这样水就循环流动,精油就会流出来。在我们的“辛苦而又严谨的劳动下”,精油很快就被提取出来了,当我把一瓶散着浓郁香气的精油带回酒店时,心里高兴极了。
晚上,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黑藻里的微生物。观察前,要先把显微镜的灯光调到适合眼睛的亮度,然后把黑藻夹在玻璃片里,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接下把显微镜倍数调到160倍。这样,通过调整显微镜右边的转盘,你就可以看到了海藻里有无数的微生物在无规律的运动着。我可是第一个看到微生物的哦!
第4天,我们用从百丈冲采回来的做植物标本。先把植物烘干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植物变得很脆,没有一点水分。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在植物反面涂上白乳胶,再贴在一张A4的白纸上,然后写上植物的名字,拉丁文学名,再写上采集的地点、采集的时间和采集的人物。就这样,一副“原创”的植物标本就新鲜出炉了,最后我们把它放到了镜框里。老师逐一看了小伙伴的作品,她说我的组合是最漂亮的。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最后一天,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做水果传,先品尝一些水果,再估计一下它们当中谁最甜。等大家都说完后,老师拿出一个测糖器,一个一个的测,结果,事实证明,龙眼的糖度最高是18啊,苹果橙子的糖度低才7。回去我要和爷爷说,因为爷爷有糖尿病,不能吃甜的。
不知不觉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这些天,我们一起爬山一起过河,一起用实验论证心中的设想,美好的5天行程就这么结束了,心里很不舍,下一期到时我还想来!婺源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