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这个人真逗】
在这条街上,每家店都是忙碌的,特别是其中的一家拉面店。这家店生意特别火,因为老板每天都会出来招揽顾客。
这时,街上冒出一个古怪的男人。他把头发扎成小辫子,留着一把长到胸口的山羊胡,穿着小背心,“套”着一件宽松的牛仔裤,裤子都拖到地上了。只见,那拉面店的老板一把拦住他,对他推销:“兄弟,咱这家拉面店生意可火了!我今天兴致好,就请您品尝品尝吧!”男人一听,拍了拍那筷子般纤瘦的腰,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店里。
一进店,他就一屁股坐到一个顾客的腿上,那顾客吓得把腿一甩,他抖了一下。这时,其他顾客都笑了起来。那位顾客气得站了起来,男人就立即扑到桌子上,把那碗面汤打翻了。
接着,面端上来了,他开始吃面,发出“吸吮”的声音,吃完之后,嘴角还带着一条面。男人转身要走,没想到老板又拦住了他。男人不耐烦地说:“你什么意思,我不是按照你的吩咐吃完了那碗面吗?”老板急了,说:“吃了就要付钱啊!”男人笑了一声,说:“付钱?刚才拦住我不是说要请我品尝吗?”老板无可奈何,只好放他走了。
说完,男人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店,边走还边砸巴着嘴,好像还在回味着面条的美味。只见他又把手往嘴上一抹,把那条面给吃掉了。
这个男人真逗。
【篇二: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时,我缓缓地看见了这个我千里赶回的乡村,我的故乡。
我自从年少的时候,便离开了家乡。那时才三十七岁,正当顶天立地的年华呀,我离开了家乡,这个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清清的湖水荡着我的回忆。现在八十岁了,离开这里也有四十三年了,也不知这里的人变没变。我缓缓地走到小溪旁,照着自己,看着自己,一个银发飘飘的老头。我又看见了满脸的皱纹,下巴上蓄着一大把一大把的山羊胡,“老啦!”我叹息的说,可是我的声音还是家乡的口音。
一阵阵儿童般的清脆笑声闯进我的耳朵,我连忙望去。原来是几个七八岁的小孩,他们看见了我,就像看到了天大的喜事一般,跑过来调皮的说:“你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为何没见过你?”说完又在我身上玩儿闹,我心中有些生气,恼怒地对他们说:“你们这帮小孩竟然看不出我是谁,你们总听得出我的口音吧?”他们却说:“你的口音倒是像我们乡中的人,只是从未见过你这个人!”我惆怅万分,心如刀绞一般。离开家乡已经四十三年了,谁还知道我啊!往日那些熟识的邻居、伙伴又在哪里?走到村里,偶尔见到几个乡亲,也都不认识我。我在外面风光一时,可是在家乡却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人!我再也找寻不到年少时那份乡情!
于是我写出了《回乡偶书》这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行清泪滑落我的脸颊。
我实在不希望有人再继续我的路了,空闲的时候回家看看,不要让外边人认识你,乡里人却不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