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假如我是女孩】
“我是女生,漂亮的女生,我是女生,爱哭的女生……”听着这首歌关于女孩儿的歌曲,我产生了一种令男性同胞感到耻辱的想法,假如我是女生……
如果是女孩儿,我就不会有太大压力,不会一出生就在肩膀上扛着沉沉的希望与责任。妈妈常常对我说:“你是一个男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就没有好的工作,没有好的工作就没有一个好的未来和一个幸福的人生!这个道理是恒久比天长的呀!你又不是女孩,女孩的话即使学不好也不用担心,长大之后总会遇到一个好的人家,这一生依旧衣食无忧!”妈妈的话,让我明白——男孩,意味着坚强,不可以随时当逃兵;男孩,意味着承担,不可以任性妄为,随心所欲;男孩,意味着责任,用自己或许并不坚实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庭……
假如我是女孩,就可以拥有很多的零花钱,在父母能力范围内,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家长全部报销。因为俗话说:“穷养儿,富养女”,男孩从小就得勤俭节约,让他懂得钱的来之不易,长大之后才会更加努力赚钱,而女孩从小就可以娇生惯养一点,像个公主一样被宠着,女孩儿,可以不用那么拼,脆弱了哭一哭,自有护花使者的怜惜;女孩,主动分担是懂事,即使无所事事,也可以有依靠的大树……
假如我是女孩,就可以任意的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尽情的撒娇。男孩一旦成长就会自动要面子,自己给自己上一个紧箍咒,认为自己是男子汉了,撒娇太娘了,而父母也不愿他们撒娇,因为想让他们学会坚强,面对磨难,永不言败。而女孩们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得到父母的关爱,想想那种感觉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妙呀!
假如我是女孩,就可以牵着妈妈的手,挽着爸爸的胳膊走在大街上,男孩却不可以这样!因为这样子走在街上自己就会十分尴尬。男孩子不善言辞,不会谈心,所以与父母的关系越走越远,而女孩子总会和父母黏在一起,谈谈心事聊聊天,与父母之间也愈加亲切。
假如我是女孩,就可以做许多男孩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我也想偷懒,也想无拘无束,也想在父母怀里任意的撒娇,也想与父母更加亲切……
【篇二: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校极其注重国学文化的诵读与传承,尤其是《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初为人母的我对《弟子规》之孝悌篇感触颇深,正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自古以来,“孝悌”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主题,孝敬父母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凝结为一份责任。不论是“卧冰求鲤”的王祥,还是“扇枕温席”的黄香;不论是“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还是“拾葚异器”的蔡顺;不论是“卖身葬父”的董永,还是“哭竹生笋”的孟宗……他们的行径无不感动着今天的我们。
《弟子规》极其注重孝道,开篇“人则孝”就系统地讲述了子女孝敬父母时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等。可见孝顺父母是首要责任,百善孝为先。我们从稚嫩懵懂到逐渐成熟,从呀呀学语到成家立业,从学校家庭走向社会企业,无不伴随着父母的叮咛和牵挂。但很多时候,我们面对父母对我们的叮咛和嘱托都显得很不耐烦,甚至从来不放在心上。“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真啰唆!”熟不知,父母所谓的“啰嗦”饱含关心。客居他乡,父母牵挂时与我们通话也是草草两句便挂电话了!”。很多人把自己的耐心给了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却不愿与自己的父母沟通“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我有分寸,别说了,烦不烦!”……每当听到这些话语耳际便会萦绕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当了三年多的班主任,我发现如今的孩子,喜欢与家长对抗,尤其是放学送他们出去,总会看到此情此景:父母对子女嘘寒问暖,子女却冷言冷语。追根溯源皆因家长把子女视其为掌上明珠,只求物质上的满足,疏于精神上的教导,家长太过注重孩子的才艺培养,而忽视了孩子做人最基本的素质——孝。导致当今社会至孝温顺型的子女寥寥无几,不温不火平淡型的子女比比皆是,有甚者极度冷漠。
常言道“静坐常思己过”,在孝方面,回想自己,虽然没有做过对不住父母的大事,但也没有对他们尽过多少孝心,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在默默地付出,我们想得到的东西,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有时,父母因关心自己,哆嗦几句,反而责怪他们,是多么愚蠢!在我看来,为人子女,就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去做,唯有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含辛茹苦养育我们成人的父母。此外,为人父母,应正确引导子女诵读《弟子规》,让他们慢慢品味其中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初为人母的我的最大收益。
不论日子多忙碌或多仓促,人走得多远都应抽时间陪父母,陪着他们去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在世,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辗转反侧之间,岁月的影子又毫不留情的从咱们身边溜走。不要等到一切灰飞烟灭时才抱头痛哭。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发扬《弟子规》“孝悌”文化,让其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