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底色】
每个人都是有颜色的。我曾站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之中,看着他们脸上的欢欣或是烦躁,甚至是低头看手机的沉浸其中的欢乐,总觉得自己苍白的几近消失。每个人似乎都知道他们要去向哪里,不管彼岸是平庸还是伟大。他们身上的颜色如此鲜明,在我眼中成了令人嫉妒的刺眼的一团。
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颜色的人是可悲的。像我一样,他们太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要去往的方向——或者他们原先也没打算去哪里。我总是迷茫,在不同的价值观中摇摆不定,像事秋风中草地里一株瑟瑟的小草,随时准备被连根拔起,身不由己地飘向远方。有是对自身产生怀疑,叩问声像电影中的画外音一样传来,问得我脊背发凉,全身发颤:是啊,我是谁,我将去向哪里?
我为自己的苍白而失落,因而寻找底色暗淡的原因。
底色的内涵在于“何去何从”,因此拥有底色的第一个前提是拥有故乡。故乡是人的精神背景。拥有故乡的人是幸福的,这是因为他们不用四处漂泊便已找到了自己的精神领地。我生长于苍茫的住宅区中,20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台台式电脑丑陋笨重的身躯占领了狭小卧房的写字桌。即便是我这样的小孩子也鲜有完全亲近自然的机会。透过油污累积的公用厨房的窗户,再幼稚的双眸都能窥见柴米油盐间生活的苟且。我羡慕父亲提到家乡时眼中闪烁的亮光,透过他的眼睛,我能见到一个少年的摸样。故乡的吃食和景物,在他心中成为一个标志,无需前往便能为心找到安歇之地。他可以不用为“自己属于哪里”这个问题而迷茫,因为它的颜色是故乡给与的。
获得底色的另一途径是寻找去往的方向。生命的方向清晰了,灵魂便不会在不安中挣扎。外部世界混乱浮躁,像是巨大的磁场,使得磁针到处乱晃,摇摆不定。内心的力量不够强大,便不能停歇下来,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所有观点都声称自己是正确的,所有的声音都尖叫着告诉你应去做这做那之时,若没有属于自己的心灵路标,就注定成为没有颜色的人。
我想这种迷茫不止属于我一人。它还存在与许多同样苍白的人身上。而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所谓“变得更好”,无非是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寻回属于自己的底色,也寻回属于这个世界的底色。
【篇二:细节的魅力】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题记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看历史要看大势,看形势要看主流,看人物要看大节。这自然没错,但不要忘记,小事、细节也以其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而显得更鲜活,更有魅力,为人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而且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都决定着成败!
然而细节的魅力之大,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深深地体会。那么,细节的魅力到底体现在哪些小动作上呢?请同我一起观看下面的VCR来知晓吧!
镜头一:细节尽显母爱
寂静的夜晚,他沉沉地睡着,被子不知什么时候被蹬开了一角,他却毫不知情。这时,门悄悄地被打开了,一个狭长的影子闪进门里,她轻轻地走到床前,用手轻轻地掖了掖被角,生怕把他从美梦中惊醒。看着他熟睡的面孔,她幸福地笑了笑,轻手轻脚地走了出去,缓缓地关上了门。回到房间里安心地睡去了。她,是一位母亲。
画外音:每个家庭中,都有这样一个心疼孩子却不心疼自己的伟大的母亲。
镜头二:细节给予温暖
在天天年年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活中,老师的手被六角粉笔磨破了皮,一个细心的女生发现了,她很是心疼。于是利用每节课间做出了十几个五颜六色的毛线粉笔套。第二天早晨时,她默默地把它们套在每一根粉笔上。老师来上课的时候,习惯性的拿起了粉笔,却发现粉笔上多了一个毛线套,顿时温暖充满了心田。她热泪盈眶,“这是谁做的?”教室里鸦雀无声……
画外音:发现细节,从细节做起,会给予人阳光般的温暖。
镜头三: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毕业的女大学生在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单后,提早到达了面试的地点。那是一栋摩天大楼,当时正处在上班打卡的时间,急着上班的人们挤进狭小的电梯里,当她要挤进电梯最后一个空间时,看到后面有位穿夹克的老先生,她知道这家公司只要迟到一分钟就会被扣薪水,反正自己也不怎么着急,就把空位挪了出来,说:“您请。”
谁知,就是这么一个小动作,让她意外地击败了不少来自名牌大学的应聘者,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后来,她才得知,那位老先生正是该公司的CEO。
画外音:注重每一个细节,往往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细节魅力之大,大到无处不在,大到随处可见,但是,细节像沙粒一样微不足道,它很容易被忽视,却又容轻视。人生由无数细节串连而成,在这些细节中,是体现真善美的居多,还是暴露假恶丑的居多,决定了人生是光彩还是灰暗,是被赞誉还是遭贬斥。故此,做人不妨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