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老屋】
风吹不走的,唯有我心中独有的故事,老屋中承载着太多无法忘怀的记忆。
我记忆中的老屋依旧安详。整齐的瓦片中刻着童年的记忆,泛黄的墙面上留着小时的涂鸦,如此亲切。它伴着我走过了四季轮回。春日,在和风中谈笑风生,享受快乐;夏日,在树荫下乘凉,寻一份“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情景;秋日,看院中硕果累累;冬日,在窗檐边幻想,在雪中舞蹈。老屋无声,却如麦片胶卷记录点滴。用时光的笔,在我心中刻下最美的回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老屋只存在于我的记忆中,如海市辰楼,如象牙塔,可想却十分遥远,无法去触摸,感受岁月的痕迹。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了方正的老屋;色彩斑斓的霓虹灯老屋中洒下的月光。繁华拥挤的交通惊扰了老屋的宁静,我记忆中的老屋,在现实中已无处可寻。纯粹的心灵,除却老屋,无处安放。
心灵是相通的,无论身处何方的人们,心中总会有同样的触动。记得《海边的疗伤小屋》中,有这样一件事,帕特丽曼和儿时的邻居惊闻老房子即将被拆除,立即动身,千里迢迢去看一眼曾今的地方。作者感叹,“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而言,那房子不过是有型的物体罢了,但对他们,却是人生的一部分。”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座老屋,不必豪华大气,必定温馨。它的气息早已流动于我们的血液。
叶赛宁说:“我回到故乡即是胜利。”老屋不正是我们的栖身之所吗?作为个体,老屋中融着我们的乡情。作为国家,那一座座老屋中载着我们名族的精神。名人故居拆了又建,古屋成了人们谋取利益的手段,古屋中蕴味荡然无存,古屋就只是一座古物,一个空壳,一个没有情感,没有文化意义的“行尸走肉”。
不汲汲于功名,不苦苦奔波追逐遥远的风景,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身边的美丽,正如高密之于莫言,正如门罗所说:“我无法以同样的感情再拥有其他任何一片风景,一个乡村,一个湖泊或一个小镇。”我心中的古屋,是我心中独有的风光,虽已无力挽回,我希望更多的文化守望者守望那些故居,捍卫我们的精神之魂。我不希望我的古屋白白牺牲,我想唤起更多对古屋的遥想。
老屋,请不要走远,听到我对你的呼喊了吗?
【篇二:我的青春三部曲】
青春期,是花季的年龄。有困惑,有感悟,有无限遐想。——题记
亲情,是海洋
小时候,总是觉得父母很了不起,他们知道得很多,说的都是真理。
十四岁,一个叛逆的年龄。我不在是小学时那个温顺的孩子。渐渐的,不再认为父母说的话,做的事,都全对。时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和母亲争吵。母亲说东,我便说西;母亲朝向左,我一定会向右。即使知道自己不对,也要顽固到底。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与人争执,心情烦躁,阴云挂在脸上。回家后,母亲见我蔫蔫的样子,不断地问我怎么了。我倍感郁闷,把一股怨气像黄河决堤的水一样泼向母亲,大吼一声:“你烦不烦?”母亲一听,怔住了,不知所措,像她犯错了一样。我气愤地跑进卧室,“砰”的摔上门,把自己丢在床上,倔强地没有一滴眼泪。嘴里不停嘟哝着烦心事。不知什么时候,我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恍惚间,我看见母亲来到我床前,一边为我盖好被子,一边轻轻地说着:“孩子,对不起,妈妈没有考虑你当时的感受,我想关心你才唠叨的,下次妈妈一定注意!”我听不下去了,猛地坐起身,扑向母亲怀里,“妈,我错了,不该向你发脾气!”悔恨的泪水伴随母亲的泪水一起落下。
我把刻薄给了母亲,而母亲的胸怀那么宽,宽得足以容下我的执拗和无知,容下我的坏脾气。
为什么?因为她深深地爱我,爱她的孩子!懵懂而偏激的我,是应该幡然醒悟了!
这就是亲情,是包容,吵不散,打不离!
友情,是微笑
刚升入初中时,我常犯胃病。有一段时间经常请假,课程因此落下不少。初中的课程和小学有很多不同,学科多,难度也增大。胃病久不见好,耽误的课程多,无疑像巨石击碎了我的初中梦想。初一是整个初中的基石。基础打好了,就会一步一个台阶,自然会轻松许多。为此,我焦虑不安,自卑,无助。即使强迫自己每天坚持补一点儿,可还是收效不大。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似乎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信心渺茫的时候,一双手伸向了我:“你好,我是王某某,你生病请假这段时间,落下了不少课程,以后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我们一起讨论,共同进步好吗?”我顿时好像遇见了救星,连连点头。从那以后,校园里多了我们俩的身影:教室里他耐心为我讲解,一起讨论问题,倾诉心声;操场上,我们一起散步,一起活动;食堂,我们互相帮助打饭,一起进餐。友谊在每天的帮助、交流中聚集,升华,汇成河流流淌在彼此心里。在他的帮助下,我对学习也逐渐有了信心。学习成绩如同我们的感情,与日俱增。
这就是友情,不计报酬,没有功利。它是无助是的一双手,彷徨时的一句鼓励,失落时的一个微笑。
“爱情”,青春期的海市辰楼
亲情,是亮在黑夜的灯塔,为我指引方向;
友情,是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为我驱散阴霾;
“爱情”,是洒在冬日里的阳光,为我温暖心房。
这里,我说的爱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它是花季少男少女们的青春萌动。是情感的土壤里滋生的一颗绿芽,纯洁,美好。
又如同海市辰楼,虚幻,缥缈。
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橘黄橘黄的,有些慵懒。
她就住在我家楼下,总爱穿着蓝色或白色的吊裙。每天早晨,一抹蓝色、白色的身影,在我家门口飘过,轻轻地,静静地。轻柔得就像天使一般。于是,那一天,我觉得特别快乐欣喜。一天早晨,我下楼买东西,与她擦肩而过。她对我微微一笑,那一刻,我呆滞了。当我如同在梦幻中清醒过来时,早已不见踪影。
这难道是,《诗经》中所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也许不是爱情,它是青春期的海市辰楼。它是少年的青春萌动,是心中的那份美好。似冬日的一缕阳光,柔和温暖。
愿青春期的小伙伴们,留住那份美好,在心里。
【篇三:最靓丽的风景】
在我心中,一直有这样一道风景。它没有大漠孤烟的苍凉雄浑,也没有小桥流水的柔软秀丽,更没有海市辰楼的奇妙魅力。但在我心里,它却是最温馨,最动人的!
小时候,当我还是一个顽童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时间去玩耍,不像她,每天起早贪黑的,下班回来还要忙着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只有到周末了才有时间歇息,于是,自然而然的总是感觉母亲真的很忙碌,有干不完的活。
上幼儿园了,我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有有趣的玩具,诱人的图书,友爱的同学,我不亦乐乎地玩耍于这座美妙的花园里,却忘了她,默默地为我除去园中杂草,默默为我施肥,灌溉!
终于,盼过了几个春秋轮回,泪别了幼儿的玩伴,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当我在书房里练习aoeiu时,当我在书房里计算1+1时,当我在书房里大声背诵九九乘法表时,是她,在我口渴是递上一杯水,是她,在我碰到难题时一起帮我解决,也是她,在我背诵有困难时给我鼓励和支持……,而我呢,却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而忽略了她那匆忙的背影,那疲惫的身体,那眼角的皱纹,那头顶的白发。
如今,我是一名中学生了,肩上的担子也重了,渐渐的我也体会到了母亲那深沉的爱,力所能及的做自己能做完的事,可母亲依然是为我而忙碌着,而我,在梦里也曾几度梦见她那匆忙而又清晰的背影!
她永远是我心中那粉嫩可爱的桃花,扑鼻的香味令我心旷神怡;她是我心中那清新秀丽的荷花,轻盈的身姿使我神清气爽;她是我心中那傲雪凌霜的菊花,坚强的生活力让我肃然起敬;她是我心中那凌寒独自开的梅花,顽强的毅力使我惊叹不已!
母亲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学习上,她像一颗大树为我遮风挡雨,她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方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长大,她却慢慢变老了,现实生活迫使她开始褪色,我却不是画师,不能为她增添色彩,唯有努力学习才能足以报答母亲对我无限的关怀,她就是我的母亲!
母爱,是我心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