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经典文化的归宿】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的传统文化著作更是不计其数,单单是儒家的文作就有《诗》、《书》、《礼》、《易》、《春秋》等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更是令文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现在,科学技术发展飞快,中国的传统文化该如何传承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学习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实践在我们的是实际生活当中呢?
经典文化当中,丰富的知识能够端正我们的心态,修养自己的身心。大学里面就说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见,丰富的知识就在于研究事物的过程。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就像培根说得那样“知识就是力量”。只有获得丰富的知识,才能够增长我们的见识,让我们修身养性。一个人,若是缺少了知识,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是潦倒的。潦倒的人生就会碌碌无为。
从我国的文化中,我们可以学到对待学习的方法。就像“论语”里面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对待学习中的知识点,不能不懂装懂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如果,我们在学习上不树立正确的态度,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读书注重的是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时候,如果不用心去思考,就会感到迷茫,从而失去了去探究事物的根底的乐趣。整天空想却不去好好读书,就会疑惑不解,这样子,学习跟不学习又有什么两样呢?所以,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又要养成多思考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要养成多问的习惯。不懂就要问。《论语》里曾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明而喜爱学习的人,会向不如自己学识的人学习,却不会感到羞耻。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识的渊博,而是要积极地去探究学习中不懂的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看到别人的优势时,应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从别人的缺点中,改掉自己也拥有的缺点。学习也是一样的。毕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问则通,通则会。对于学习中的问题明明不懂却又不问,不解开自己的疑惑,又怎么能够算是真正的学会了呢?
传承传统文化,我们要尊敬父母,爱护长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里曾有提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尊敬自己的长辈,长辈是我们的领导者,引领着我们向未知的道路进发。在成长的这条道路上,我们需要他们的时时提醒,时时监督,以免自己走上歪路。尊敬父母,爱护父母,《三字经》里说“亲师友、学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一个小孩子,九岁就会温席,以此来孝敬父母,作为我国的青少年,未来祖国的栋梁。我们更应该要学会孝敬父母,关心父母,体谅父母。
中华文化引领着我们走在浓浓书香的路上,传统文化,不只是看和读,还要把传统文化应用在生活中。这样子,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中华的经典文化才可以被我们所继承与流传。
【篇二:被遗忘的文化】
当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但不少民族文化传统也都因此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例如我们的湛江有着蔚为壮观的民间文化艺术,其中单是各式各类的民间艺术形式就有一百一十多种。但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大部分的民族形式被渐渐遗忘。像这样的民间艺术在湛江,中有在过节时才有的醒狮舞龙罢了。其它各地工艺文化,民俗文化的落没就更是不言韵。
中华民族炎黄之祖那辈流传下来的品德文化:谦卑、宽容、善良、诚信等,已经被经济飞速发展,给渐渐遗忘了。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侵蚀了这些民族品德文化,受到了金钱的迷惑,逐渐发展成了以看破我利益为中心的处理事情的心态。也慢慢养成了做事情不能集思广益,反而骄傲自大专制独行;对代事物无法容忍自身的损失,无法用宽容的心良去从容的应对;面对困难就放弃,无法迎难而上,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无法试图突破自我。人们不应想到是否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无法共存?是否文化与利益无法相融?
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从当初的原始社会到现在的文明社会,上至人类,下至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但现在也遭遇挑战,文化运用被大大简化,理在的信件,语言被大程度的简化,文字、语言不再优美了。写字的机会也随之减少。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民族文化,保证经济文化的发展不使这些最纯林的文化被遗忘。民俗文化、工艺文化、品德文化、语言文化程度是民族文化;根本,只要保护好,才可以保证一个民族的强。
【篇三:中华文化美不胜收】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了无数代人的人格。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优秀文化受到极大冲击,曾一度被国人忽略和轻视,看着文化灵脉日渐微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难道无动于衷吗?我想,但凡有文化担当的人一定会高呼“优秀文化灵脉不可断”!
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积淀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启迪子孙;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是中华民族的跟,博大精深,传承文明,永屹世林。
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无价瑰宝。汉子就像一本读不完的书,像一座采不完的宝藏,它是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精神纽带,系着十三亿的中国心。如此优秀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从“蒹葭苍苍”的(诗经)到(春秋),从《离骚》到《诗经》,从汉赋到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光辉夺目;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无不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如此灿烂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漫长历史发展长河中,是源远流长、历久弥坚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始终以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支撑我们民族的文化灵脉怎可断?
文化开启对美的感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失去优秀文化制成的民族注定是缺乏信仰的族群。毛泽东主席曾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为了国家的文化复兴,我们必须担当传承文化灵脉的重任,让我们一同高呼“优秀文化灵脉不可断”,让我们一同守护优秀文化灵脉,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亘古长青!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大力传承民族精神,塑造真正的国人灵魂,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而努力!
【篇四:文化点滴】
世人皆知,书法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珍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书法,近看像一条蜿蜒而上的长龙,远看又是一位古人敲响了千古名钟的那般模样,直到看了中国书法这本书,我才知道所谓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其实中国书法真正的意义并不是让世人欣赏,而是让人真正懂得书法背后的精神。让每个人都受到文化的熏陶,让每个人都受到书法的点缀。
长龙纵身一跃,腾空出世,名家辈出。长龙一声惊吼,佳作如林。中国书法这本书,从历史,分类,结体,章法等方面,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书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析与诠释。让我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又能感受到那深厚的艺术内涵。正如其中有这么一段:中国书法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他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生命特征,超过时空,超越兴替,于华夏大地上蜿蜒流淌,千年不衰。又如东晋时期写字入木三分的王羲之,他的字“飘若轻云,矫若伏龙”我总认为王羲之的成就得益于他惊人的天分,这是世人学不来的。可自从我读了《中国书法》这本书,我才明白,这位令世人赞叹的他,认可的他,敬佩的他,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是有多么的不易啊!试问,有哪一位书法家不是在一年四季中,挥汗水,洒热血,然后再一步一步的迈向辉煌的殿堂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书法家,让书法成为了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且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太阳总是在与文化的点缀中升起,月亮总是在有艺术的地方圆满。相信书法,会使我们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多了些许温暖,少了些许坎坷。中国书法,是你记载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你,让我知道书法不仅仅局限在艺术,他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你,让我在学习艺术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如今我们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更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习近平主席说的一句话:我们应该唤醒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复兴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文化,让民族在强国之路上阔步前行创造先决条件。’去读中国书法这本书吧!我建议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建议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我们应该传承精神文化的层面。我建议我们应该好读书,读好书。
我爱中国书法这本书,更爱书法。爱着馨香美丽的翰墨世界,书法,犹如一颗不朽的灵魂,穿越千古尘埃,跨过万里长河,于人世间翩翩然舞动,留下了淡淡墨香,铭刻出灿烂的文化。
【篇五:汉灶文化礼堂,传承婺窑文明】
清晨,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伴着如此美丽的景色,我们哼着小曲,迈着愉快的步伐,一览了汉灶村的婺州窑和文化大礼堂。
我们来到了婺州窑,欣赏了陶瓷的魅力。我们先听了工作人员的讲座,初步了解了婺州窑。之后,我们便开始参观婺州窑的陶瓷,这一些陶瓷可真精致,一个个光滑剔透、造型生动逼真。你看,这个陶瓷如同一只老虎,瞪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仿佛是要把旁边的小泥人吃掉似的。你看,那个陶瓷是关羽的样子,一手持青龙斩月刀,一手抚着长胡子,十分的威风。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参观完了婺州窑,我们又踏着一条路旁满是狗尾巴草的小路,向汉灶文化大礼堂进军。一阵微风拂过,风中含着的露水,一下子全扑在我的脸上,仿佛是给我的见面礼。
到了文化大礼堂,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一个黑板报,黑板报上贴了许多老人的微笑,那一张张慈爱的脸微笑着看着我们,像是在给我们的祝福。走进大厅我们便看见了一张标牌,上面写了“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与我们王校长常说的“存暖心,做暖事,说暖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温暖的好人。接着我便看见了《新二十四孝图》,上面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告诉我们该如何孝顺父母。我现在认为以前和父母发脾气很不应该,现在想起来十分后悔。
看完这些后,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会议室,听了讲解阿姨的介绍,原来别看这里白天那么安静,晚上可十分热闹了!大家在广场上跳舞、看电视、聊天、下棋,样样都有。在文化大礼堂里还会组织一些免费的活动课,让老人们参加丰富的生活,比如:教老人们做西式蛋糕,教老人们认字,学习各种本领等等。听完后,我们又看了墙上的名言,许多都对我们人生有着巨大的意义。其中"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句话对我触动颇深。意思是: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见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会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勇敢的人,面对强敌,是不会有所畏惧的,他会义无反顾地去迎接挑战。
下午夕阳的余晖给大地染上了一层金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次参观婺州窑和文化大礼堂的旅行快要结束了,我们满载而归,带着学到的知识和快乐的心情,踏上归途。
【篇六:莫使经典空对月】
君不见经典之作天上来,奔流到此无人赏;君不见文人墨客喜古语,朝如晨露晚似霞。
古之圣人爱书,古之众人也爱书。那汇集了风雅颂的诗集,被人们奉为经典;那承载着浪漫文字的奇作,被无数名士瞻仰。
精致的文字如跳跃的音符,奏响了历史的长河。经典著作,应该是国家最为珍贵的文化财产,他凝聚的不仅是作者一人的才与情,更带领了一个时代的浪漫旅程。
快节奏的现代,让那些厚重的文化跟不上我们的步伐。二次元中的世界,似乎比真实的纸张更有吸引力。方便并且有趣的网络小说,取代了文化典籍,成为了人们的精神主餐。
经典正经历着一场百年的孤独。人们不爱白鹿原上的家族、爱情,而钟情高楼大厦间的都市言情,豪门恩怨;人们不爱西游记的八十一难,错怪理解,而钟情于十里桃花的青丘九重天。那些已失去的经典之作的作家们,当初想要表达的,想展现给世人的情理,似乎被编织成了一场梦,拘禁在那一方红楼中。
莫使经典空对月,请君携之共前行。不读经典,如何前行?没有文化之气,如何称作一个国家?现代的小说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跳楼以成全穿越梦想的愚昧,挥刀以为遁入仙境的痴狂。在蔚蓝的天空下,你想拥抱的是无稽的幻想,还是闪烁着智慧的阳光?
爱书之人范用,其收藏的书堪比小型图书馆那般多。每开始读一本书,不读完绝不做其他事。而相比之下,那些只将经典拿来装点门面的土豪,未免可悲可笑。逢人做客,沾沾自喜于古色古香的豪华书房,全套的名家之作,却对书中内容一概不知。经典竟被冷落至此!
赏析经典,赏析屈原在《九歌》中的浪漫瑰丽;品味经典,品味四大名著后的战场风云,人情冷暖。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中,有人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料峭春风,一蓑烟雨中,有人着芒鞋傲岸独行。读经典,静电带给你人生百味。读经典,经典带给你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带给你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带给你绿山墙的生动活力,带给你巴黎圣母院的勇敢执着。
人间最美是清欢,书间最美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