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掌握信息的入口】
不久前,我从学校搬到了校外的租房。各类物品都很不全,房间里只有一张桌,一张床,一个台灯,除此外空空荡荡。真是简陋呀!我在心里感叹。不过也没什么大碍,反正每天回到这里也就只有半小时时间可支配。拿本书刷两道题,半小时眨眼就过去了。
但没过几天,我发现似乎有些不对劲。平常在家总感觉时间流逝的飞快,没做多少功课就该洗洗睡了。这里反而感到时间漫长得很,想象中认为应该过去二十分钟了吧,抬表一看却仅仅过去了10分钟。在家里一小时也完不成的功课,这里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莫非房间有什么魔力,该不会是引力场突变引起时间改变?真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周末回到家做作业,四眼望去都是书,心中一下就“充实”起来。笔虽然在动,心思却早飞到书上去了。终于把笔一扔,抓起一本书就看。因为是“偷看”,心中总不免紧张。毕竟看书又不是玩游戏,这么多年我一直给自己这么一个借口。草草翻了几页书,碰到需要静思冥想的地方,我又退却了,心想还是等做完作业再来吧。于是又重新动笔,这么一来时间就过去了一二十分钟,但我实际上没有任何一点收获。那草草看了的书,没有真正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下次还是得重看。作业思路被打断了,又要费一番力气重新进入状态。
上网查询些资料。可搜出来的尽是些毫不相关的东西,但看上去很有意思,我不自觉地点开那些网页,“自然”地在网中遨游一番,把要寻找的东西忘光了。等想起要做的事,时间早悄悄过去了半小时。
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相似的经历中,我猛然醒悟了租房的魔力。并不是它里面有什么,而是它里面什么也没有。在空荡荡的房间,我的思绪被迫的被完全集中在了功课上,而不会想东想西,做这个想那个。
外部的信息,总会在不自觉中干扰自己的思路。信息太多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古人愁的是没有书读,一本书翻来覆去读几年也常见。现代人可丰富多了,完全不用担心能否读到书,每个月动辄读两三本书。但我们真的就比古人充实吗?也许在知识方面我们确实能超过古人,但在精神境界方面呢?恐怕还是差得太远了。也许就与我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有很大关系,知识虽多,但如果不去专门研究,只能成为阻碍。我们也更需要在繁多的信息当中保持平常心,才能立足当下,不为信息所扰。
【篇二:莫让信息洪水冲走了善良之流】
互联网时代的末梢紧衔着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大爆炸中纷至沓来的科技发展与新闻八卦,铺天盖地一般向人们袭卷而来。裹挟在其中的人们便在信息洪水的汹涌浪涛中随波逐流,全然不知心中那份纯粹的善意早已被冲刷得所剩无几。
也许是屏幕间的信息实在太多了,人们一时丧失了判断力,便只将目光聚集于毫无营养的花边娱乐新闻上,对于时事新闻和文坛新秀,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漠不关心。久而久之,朋友圈里传出这样一句话:“老兵伟绩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国庆期间,少有人好奇该节日的历史背景,我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不易艰辛。可到了假期最后一天,几乎只是一夜间,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娱乐圈奶油小生的恋情。于是,网络热议,微博热搜。这不禁有些可笑,国人对于祖国的历史漠不关心,却为了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明星而费尽口舌。那么,到底是信息时代使人类冷漠了呢,还是信息时代让人类丧失了判断力?以至于两者孰轻孰重。都辨不分明了。
着眼于现实中,看多了诈骗与伪装的人们亦为自己的善良套上了一层铁制牢笼。摔倒了的老人该不该扶?街边的乞讨者该不该救济?路边向你借钱的人能不能信任?看多了欺骗,便不愿再相信;经历了背叛,再不敢去善良。信息时代中那些骇人悚听的新闻将善意之流引入了一片漆黑沼泽中,人心的善意深陷其中,越是挣扎,下沉便越是迅速。
更教人心寒的是网络暴力的随处可见而无人制止。在未了解一切真相时,屏幕前的键盘手们便根据仅有的信息和网上随意的评论,断章取义、恶意曲解。添油加醋似的捏造一些所谓可靠信息作为辅料,将大串的“独家报道”像一盘美味佳肴一般端到人们面前。可其中的原料是什么,原味又是怎样,却早已被黏稠的调料酱汁所遮蔽掩盖而不真切了。信息时代中那些随意编造的话语亦将恶浊的污水引入了人的心潭,那片原本清透平寂的潭水,变得动荡不安而散发着恶臭。
信息洪水固然为人们带来了便捷,可若其代价便是吞噬善良之流,那还不如不便捷得好。在这样一片浑浊而看不真切的洪水中,静心判断,仔细辨别,为心河修筑堤坝以抵御污水的来袭,亦敞开一条通道以迎接清泉的涌入。
莫让信息洪水冲走了善意之流,大抵,便是如此了。
【篇三:碎片化的时代信息】
在川流不息的城市中,我们上下班,上下学。在马路上,在地铁里可以看到人们都在浏览手机上的微博和微信,关注世界每个角落的事情。
正如我们所见,人们对于电子产品已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熟练,上从老,下到小,每一个人对于这样一个电子化的时代所主宰。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这也是一个时代发所无法阻挡的现象。
电子化的时代是快节奏的,每一分每一秒世界都在改变,从而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订张机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可以从手机的新闻头条中了解时事新闻;我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在“淘宝”上购得我们所需的物品……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得到许多益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因为有这些益处,人心难免会变得浮躁。碎片化的时代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正如科学是没有善恶,只有真假,核能可以造福人类,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能源。但它也可以摧毁人类,“核爆炸”会使千千万万的人失去生命,失去家园,失去幸福,碎片化的生活亦是如此。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
首先,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观,对于碎片化生活,我们应该既不拒绝也不裹胁。常言道“自家主宰长精健,逐外精神徒损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不是知识”,学会阅读经典,从经典中学会分析事物的利与弊,善与恶。
学会筛选信息,放出眼光。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要学会有规则,有底线,知道什么是我们需要得到的?什么是我们不需要的?我们既不可以将信息拒之门外,做一个桃花源中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盲目而且毫无目的的人。
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生活,拾得这个碎片化信息中的真金。不论时代如何改变,我们都有精神底子,让我们在时代中不断提升自己,选择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学会生活!
学会选择!
【篇四:快餐式的信息体验】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式增长,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是繁复琐碎的,再加上我们接收信息的快餐式体验,让我们无法较好地理解并提炼信息中有价值的东西,而是让信息仅仅在大脑停留片刻便迅速忘却了。
互联网上的信息体验都是这样快餐模式,互联网创造了无数个信息兴奋点,于是我们的大脑在一个信息点跳跃到另一个信息点,重复启动新信息的这种快速体验中获得满足好奇心的快感。而这种快餐模式,与以前传统的纸质信息接收的细嚼慢咽不同的是,它将导致我们无法对信息进行深度思考并将它们转化成内在的知识,可想而知,长期以往我们习惯这种求知状态将带来肤浅表面的知识困境。
当然,互联网带来的是强大的快速的信息检索功能。我们能接触的信息面更加宽广了,这是信息时代之前所无法想象的,但是在庞大的信息网中筛选优质并适用的信息,在快速体验与深刻思考之间取得平衡是否存在可能?常言道,欲速则不达。信息的快速体验显然成为时代的潮流,但预留给深度思考的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
【篇五:“黑与白”的碎片化信息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已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由此带来的便是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各种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注定了这碎片化的必然性。从前几年人人拿着手机刷微博到现在看朋友圈的各种公众号文章,我们已从传统官媒时代,进阶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变快,信息量也急剧攀升,人们与信息的关系也更为紧密了。
那么为什么人们适应还更亲赖这样的碎片化信息呢?究其原因必是它满足了现代快节奏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社交软件是信息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便捷与及时性不言而喻。无数信息通过朋友圈、微博能快速传播,甚至只要有网络,哪怕你在天涯海角,信息都能去到你想要让它去的地方。
碎片化信息加强了知识普及。专家赵剑敏认为,“媒体把各类知识的精髓、要点挑出来,直接呈现给读者,省去读者自己寻找的时间,不仅读者感到方便,也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在这离散的生活中,我们渴望着了解更多。微博、公众号各种社会新闻解读、心灵鸡汤、养生保健,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大到国家动向,下到汉字奥秘。前段时间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大热,更是频频出现在你眼中。各种你想知道的,不想知道的,应有尽有,供你选择。丰富多样的内容让你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随时随地有选择的阅读,是碎片信息的另一大优点。
但由此,我们的时间也就这样碎片化了,一些无用信息或错误信息更造成了不少不便。
时间如白驹过隙,光阴易逝,虽说信息传播速度快,但依然有大把时间在你等待的过程中偷偷溜走。时常这其中有无数次,你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了,你的思绪被打断,也就造成你本来在做的事也就事倍功半了。试想,如果把这些“海绵里挤出的水”凑到一起,拿来学习,你是不是就成为更好的那个你了呢?如今人们获取信息很多只是为了茶余饭后的谈资,真正记住的有用信息并不多,过目即忘,可以说也是另一种时间的浪费。
真假信息交织,使得本来就辨别能力差的儿童与老人辨别不清,上当受骗,新闻中受骗上当的例子层出不穷。碎片化信息,使得人们了解不全面,再加上人们有情绪,偏向性阅读,以讹传讹的事情时有发生,往往就会把人带向误区,这对社会的危害更是极大。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碎片化信息的存在不会改变,而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提升自我信息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各平台在加强管理的时候更要进行严格筛选,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中能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更应管理好自己,不造谣,不传谣,举报不良信息。在丰富自己的同时,共同创建美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