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作文体裁 抒情作文 墨香忆
墨香忆
发布时间: 2023-12-11 19:20
阅读:

【篇一:墨香忆】

雁南飞,秋风遂,落叶坠,花自零。一切都随时间缓缓流尽,唯有阵阵墨香萦绕,独忆老人笑声荡漾。

曾几何时,江南夜色下的小桥屋檐,仍住着我年近六旬的婆婆,佝偻的身子,像一棵苍老的槐树,摇摇欲坠。时常,她倚靠在墙边的树下,望着残阳的余晖渐渐散尽,无奈笑笑,垂头,感伤地流泪。

记忆在轮回,风散尽了曾经的美好,记忆涌上心头。依稀记得,老人用她粗糙的双手抚摸我长长乌黑的发际,用她明亮的双眸静望我笔尖藏着的执着。

每一次纸窗发白,我都会沿着那熟悉的小径,穿越那熟悉的小桥,倾听那熟悉的流水,奔向那熟悉的庭院,寻找那熟悉的身影。

老人底蕴深厚,博古通今,更是写得一手好字,那字如其人,清秀端庄,骨气洞达。老人经常在烈日下替我铺好宣纸,磨好黑墨,教我写字。而我却是那样任性与不驯,任饱蘸墨水的毛笔在纸间信笔涂鸦,溅起斑斑点点的黑痕。几次三番后,她似乎生气了,拿起笔敲我的手,我下意识的呜咽了,可老人的眉宇间依旧是严厉,有一丝不可侵犯的威严。我妥协了。老人执起我的手,毛笔在宣纸间如游龙一般游荡,墨黑的字体显得庄严,神圣。从描摹,到临写,背临,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可她一放下我的手,我紧握着的笔颤抖着,字体变得歪歪扭扭。我似乎气馁了。婆婆笑笑,给我讲了许多故事,从铁杵磨成针,到王羲之入木三分,从匡衡凿壁偷光,到屈原洞中苦读……我眸中多了几分坚毅,磨墨执笔,挥洒如云。赤阳当空,我的汗水沿额而下,婆婆欣慰笑笑。时光荏苒,我的字也渐渐有骨有筋,笔触,有墨香在回荡。

数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她辞世已久。老屋和小桥流水也早已人去楼空,物是人非。

骄阳似火,我在旧时屋檐下席地而坐,却下起了滂沱大雨,什么炽热的晶莹的水珠落满衣襟,浸湿了院落深处一张张白净的宣纸,渲染出一层层涟漪,散发出浓浓的墨香,是雨滴,汗水,还是泪珠?

【篇二:四季墨香】

无论何时,我总喜欢于窗边,于桌前,做着一件惬意的美好小事。

我的记忆中,春暖花开,在小区的长椅上读书是件很舒服的事,倚在妈妈的怀里,躺在长椅上,听她给我读书,我在妈妈温柔而甜美的声音中,看小红帽与大灰狼交锋,听阿里巴巴的妙语连珠,为街头卖火柴的小女孩而悲哀。一阵微风拂过,妈妈的头发掠过我的脸颊,衣襟也轻轻飘动,好像是书中的“蜜儿”,沁入我的心脾。

从此以后,我喜欢和妈妈一起,在暖暖的阳光中,在朗朗的月光下,在微风的吹拂后,在书桌旁,在纱窗前,手捧书一卷,细细地品,默默地读,静静地尝那书中的千姿百态。春日暖,心与蜜同甜。

夏日,燥热凌人,无心读书,便想起长辈们总爱唠叨几句古代的怪老头们说的话,例如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却认为这样的读书,丧失了阅读的本质,许有利益,许有作秀,更甚者哗众取宠。我看看手中的书,望望窗外车水马龙,叹了口气。这样的心痛,还有几人愿体会呢?

灯火长明夜仍未央,书香如酒醉于心上,夏虽燥,墨香却留心。

秋天到了,秋日天高路远,神清气爽,褪去了酷热和躁动,倒越来越痴迷于书。沉浸书中,只觉得日子一天天都是静美的,只觉得读书时,世间万物都消了踪影,尘世间仿佛只剩下了我和书,在静静地对话。秋不悲,只留些寂静。

冬夜,静雪相伴,一书在手,纸页沙沙,书香缕缕,兴起而读,兴末而止。饮一杯清茶,仍然神思飞扬。读书于我而言已不仅是开阔视野,增长才识,而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是最好的放松。冬不寒,心底纯且静。

一杯茶,一本书,一个人,在我眼里,这些足以构成一道风景,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往日的浮躁,只有内心的纯净。

让我最为感动——四季墨香总归有一缕魂。最是读书使人美。

【篇三:让墨香留在纸间】

有人说,《新华字典》里凝结着一种文化情结,我还是愿意享受摩挲字典的“沙沙”声;有人说,我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费劲地翻查字典了,电子工具书更方便快捷。而我说:“纵使电子工具书千千万,取一本《新华字典》放心上,足矣。”

一张纸,承载了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殷切鼓励;几滴墨,渲染出一行人对一行人的自豪恣意。《信中国》的播出,让我们结识了一位位平凡中蕴含着不平凡的人,诵读着一段段极简的文字中流露出中深深情意。奋战在一线的民警张留;八一飞行表演大队中队长余旭;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朱军……在纸面上我们感受的写作者本身的喜怒哀乐,分享着它的成功与失败;但透过纸背,我们看到的是他写下这封信的决心和勇气,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挑战。这是纸墨留给我们的,电子书所不能带来的,形神合一的情感表现。

翻阅几本古诗词,那历经沧桑而不老的苏轼向我们走来。印入眼帘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意重;是“谁怕,一蓑烟雨任平身”的豪放气迈;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身月白。”的惊讶与赞叹。从这些充满书墨香气的字中,我们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苏轼。看到了他被贬惠州却依旧“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天派本性。通过书墨我们随着他由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那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感受着他的大智慧。合上书,他的身影依然在脑海中盘旋。

毛主席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一日不读。”由此观之,书之重如泰山。巴金视书如命。新中国成立之初,巴金家钱不多了,连温饱都无法保证。一天,他带两个孩子去书店,妻子说:“家里快没钱了。”不知家庭情况的巴金说:“钱不就是来买书的吗?”说完,带着两个孩子欢欢喜喜地去了书店。在他看来,书是精神食粮,是比物质更为珍贵的东西。

墨香在纸间流淌,沉积于心田,承继五千年文明,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