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却是昔花照今人】
三月,正是桐花盛开的季节,那一抹抹明亮的雪白零立于枝头,描绘着初春动人的光影。花香透过如水的时光,暗暗漫入我的心里。我仿佛又看到了那条缀满桐花的小路,看到了姥姥温和的面容。
姥姥的屋前有一条幽长的小径,两旁栽满了白如雪的桐花,每到初春,花苞便纷纷展开,纯净的白色一直绵延至小径的尽头。
在我的记忆中,姥姥是非常喜爱桐花的。她总会牵着我走进那一片无尽的雪白里,只为那舒展的花瓣,为那沁人的芳香。当黄昏来临,她必定会拉着我立在花荫下的尽头,看时光流淌在纷繁的花间,看那落日将余辉留在枝头。
记得有一年,桐花并未如期开放,在三月温暖的阳光下,有的只是深沉的墨绿和光秃秃的枝桠。年幼的我不停地询问姥姥原因,她把我抱在怀里,坐在庭院的摇椅上,温和的微笑着望着我,沉默良久后才缓缓开口,“花总会开,只是花期不同,而在这之前我们只需静静地等待。”当时尚小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意,只是似懂非懂的点头。后来我在她慈爱的笑容中沉沉地睡去,恍惚间见她为我拾起遗落的被角,一掩再掩。
现在,又是一个三月,我再次来到那条花荫小路,却看不到那个盼望的身影。岁月渐渐把她变得佝偻,让她倒在了飘落的花瓣上。
我去医院看她的时候她正安详地睡着,各种针管在她的手臂上交错,旁边的心跳仪记录着她生命的一起一伏。她的床头放着本泛黄的相册,缓缓翻开,泪水便不可抑制地在眼中涌动。里面放的,是一张张我与她在花荫下的纪念。从黑发到银丝,从只齐她腰迹的孩子到如今的我已高出她一个头,那条小路不变,盛开的桐花不变,温暖的笑容不变,紧紧握住的双手不变。只是最后一张熟悉的白色里只剩下了我一个人的身影。
看着照片里姥姥坚定的眼神,时隔多年后我才懂得她的良苦用心。她是希望我能不骄躁,不急进地前行,静静等待花开的那一天,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她的眼前。只是姥姥,花期未到,你怎能成为急急落幕的幸福?
生活就似桐花,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姥姥带着我走过了这些年的光阴,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我多想再次牵起她那双留有岁月痕迹的手掌,一起立于花间,静待花开,共同聆听花开的声音。
回首过去,承载着姥姥深沉的爱,承载着她寄予的期望的我,终于明白了,生活,要学会静待花开。
花香愈未愈浓郁,只是花依旧,人不同。
【篇二:碎片化生活与今人的碰撞】
日子本该如从前的人那样,决心把一件事做好就只做这一件事;准备读一本名著便深入研读;决定与一人深交便长长久久。可现如今,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你对世界越功利,世界对你越神秘。初中每每读《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时,总是哈欠连天,从没问过自己为什么,因为我以为我知道。《红楼梦》是老师要求读物,读的时候有种任务观念,消磨掉了我对其仅有的一点点好感,再后来,开学后关于红楼梦的那场考试,一塌糊涂,这是后话。我读《红楼梦》的时候,当看到不好理解的段落,便草草略过,从不细看,也并不愧疚。大致看个故事情节,所以当合上这本书的时候,大概只记得几个人物名字吧。碎片化的阅读导致喜欢的书越来越少,读得完的书也越来越少,总是认为读起来困的就可以舍弃,其实事实大多时候是相反的。
生活中处处都是碎片化,不止碎片化的阅读,再举一例碎片化的社交。
走班课,逆着人流向下走,顺便随意观察着一张张熟悉抑或陌生的面孔,突然觉得,人越长大,越复杂,交朋友的难度和成本都在极速上升,可能,这就是所谓碎片化社交的原因。我们相识相知,却又不可避免地相离相弃。我们因为一个人的一点点坏,忘记他所有的好。我们在孩提时承诺要永永远远,小心翼翼保护着的这段感情却被时间冲淡,冲上岸的只剩下那段美好而又模糊的回忆。
你享受列表里上百人存在的快感,但没有一个深交,只有打招呼的交情罢了,你认为这就是大人们所说的社交面广,殊不知还有一个名词叫碎片化的社交,就像见异思迁一样,不管他是谁的,你依旧是你。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时代,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一定是无法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可能就是面对这被碎片化填充满的生活,并努力改变自己,尽力让自己的生活不那么碎片化。即使把玻璃碎片粘起来依旧有裂痕,但它终究是一整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