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作文体裁 写人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
发布时间: 2023-12-18 13:40
阅读:

【篇一:我眼中的苏轼】

“苏轼是一个多情的人吗?”,当你问四年级三班的同学时,你会听到几乎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是!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你看,他自己都说应笑我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但当我合上《一蓑雨任平生》后,感悟最深的是他的乐观豪放,而不是他的多愁善感。

我们就先说说这首让大家误解他多愁善感的词吧。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它的这一句有“多情”二字,但是接下来的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独酹江月。”又让我读到了它的洒脱。

我们再说说“乌台诗案”吧!苏轼因此被捕入狱后被贬黄州后好不容易获释,他便又活蹦乱跳,吟诗一首:

却对酒杯浑是梦,

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

窃禄从来岂有因。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轼在大难过后不会多愁善感到不能自拔,他是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痛,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最后大家别忘了,苏轼可是豪放派的创始人哦!咱们看看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吧!《江城子·密州出猎》第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那是多么地“狂”啊!再看《定风波》中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又是多么地胆大啊!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比,这些多情的婉约派在苏轼的狂妄面前简直被秒杀。

所以,我确定以及肯定地告诉你,苏轼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多情”人儿。

【篇二:小学我眼中的秋天作文】

秋天总算是来了,吹着清爽的秋风,啊,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受。

望着从树上飘落而下的一片片树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略带沧桑的古黄色;轻轻的触摸,异样的感觉就这样蔓延开来,这就是生命。叶子从树上发芽到枯死落下,仿佛每一片叶子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抚摸着大树;历尽岁月的皮肤略显粗糙;金黄的色泽仿佛洒满了这条小路。走在这条熟悉的小路,就是在用生命诠释秋天。

又是一阵风吹来,”沙沙“的刮在我的脸上,传来阵阵刺痛。我的眼睛顿时多了一点晶莹的东西,我们长期在工作学习,从来就没有静下心来体会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全然不知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如此的动人心弦。当我们静下来用身体感知世界,才会领悟,这真是一种享受。

秋天的夜,有一种沉沦的美感,月光又一次照射在我的房间里,这种霎时的美,早就已近定格在我心里,定格在我的生命里。我从来没有想象到,这种自然的美脱离了高贵繁华,只有朴素典雅。

文笔早已无法表示我对他的喜爱,喜爱他的深沉;喜爱它的典雅。这,就是我眼中的秋天!

【篇三:我眼中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片地广物博,人杰物灵的土地上。这片土地承载着我们的欢歌笑语,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下面让我讲述我眼中这美丽而又梦幻的世界吧!

春天是个奇妙的季节,万物复苏,大地回春,莺歌燕舞,在这个季节中孩子们尽快歌唱世界,这个时段中传达的便是快乐的乐调,十分令人兴奋。

再说说夏天,每到这个季节热得像被火烤着一般,但我喜欢,倒立也能想到当然是因为暑假了。其实不尽然,也有一个理由自然和我的吃货身份有关,当然因为是有棒冰吃味,大家觉得呢?

按照顺序我该讲秋天了,但我偏不,让我把冬天和秋天并在一起说吧!在硕果累累的秋天,农民一年的劳作就只为这一刻丰收的时光,让我们点个赞。冬天呢,哈哈当然是孩子最爱的季度,先来点一处景:断桥。断桥残雪可谓是天下奇景,旅游圣地。孩子与大人们在雪中戏耍,有打雪仗的,有堆雪人的,数也数不清的人给孤独的白雪增添了许多人气。

我之所以要讲四季就是为了让大家看见我眼中那多姿多彩的变化多端的世界,你觉得呢?

【篇四:我眼中的外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婆。在每个人心中,外婆是慈祥的,温柔的像是春风,而我,却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我的外婆,姓何,如今六十多了,耳朵,心脏,脑袋也不好使了,也把我外婆送进医院几次了。所以,我的外婆常常忘记东西,有时候还“失聪”,所以……

那次,我正在外婆家居住。外婆突然对我说:“锋,帮我拿个锄头来,我等一下去田地里锄锄草。”我听后,立马跑去拿了。过了一阵,我把锄头拿到外婆眼前时,外婆突然说:“我今天还是不锄草了,去市场那买些东西。”我听到外婆说不用锄头时,我当场晕了。“那你不用锄头,还叫我去拿?真是的,浪费人力资源,害得我辛辛苦苦的把它拿来,真是的!”于是我把锄头丢去一边了。而听见我说话的外婆好像每听见似的,继续干着活,若无其事的,真是气的我七壳升烟,现在,我外婆又“失聪”了!我要看看你是不是又“失聪”了,我在心里低咕着。忽然,我想都办法了!我假办若无其事的走出去屋子看看。突然,我说:“外婆,有人在派钱!”我外婆一听,马上跑了出来……唉,外婆,你真牛啊!

过了不知多少个多久,我跟着外婆去买菜了……“…八元一斤鱼…”“…一元一斤菜…”“…亏本价啦…”市场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听的到吆喝。我和外婆来到一家卖鱼的那里说:“要了这条鱼,多少钱?”“收你二十。”老板说。我外婆居然给了钱却没拿鱼!辛好老板提醒,否则,还真忘记拿鱼呢!诶,外婆记忆力不好了,老了老了。

这,就是我的外婆。

她,与大家的外婆不一样,但她也是慈祥的,却给我拥有了一个“失聪”的,记忆力不好的外婆。她是独一无二的,使我更加的爱我的外婆。这,便是我的外婆,她是独一无二的……

【篇五:我眼中的项羽作文】

夜深,月明,风萧索。

楚军帐中。

他歌,她舞。“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歌慷慨,泣数行下。泣他一世抱负未实现,泣他无颜面江东,泣他宝马何去从?泣他美人终别离。“大王,莫是那汉军已攻下楚地?”虞姬问。但她的眼中却没有慌乱,有的只是深情未曾改,只许他一人。他背身,良久不语。再回头,已是满面泪。握紧手中的剑,握住她冰冷的指尖,声如裂帛:“今是你我分别之日啊!”

一代霸王如流星陨落,消逝在历史银河。

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一代讲,一代听,代代传。听汉王的狡诈,听楚王的性情:恶汉王的诡计多端,喜楚王的豁达磊落。项羽一生征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输了,输给了多少人厌的刘邦,输尽了天下。

他出身贵族,将相之后,他满心壮志,敢指着始皇帝说:“彼可取而代也!”他信心满满,破釜沉舟,若不胜,无后路,他敢赌这局。他勇猛无惧,巨鹿之战,他率兵杀出一条血路,用行动证明一代王者风范。他儿女情长。深爱虞姬,即使战事紧张,他的心中也从未放下她,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至今。在我看来,他像个孩子,太直率,太天真,不懂政治场上的勾心斗角,不懂兵不厌诈。项羽若是一员武将,他定将名震四方,在战场上尽情展现他的风采。但,他是一名将领,统率千军万马,不单单是打仗,还要面对政治局势。他要用人,纳言,拼心机。这趟水太深,他始终没看清。

我钟意他的有情有义,我敬佩他的王者风范。很多人不理解他在乌江边上,宁可自刎,也不愿渡江。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完全可以回到江东,再东山再起。为什么要把自己逼得这么紧呢?我觉得这正是项羽与众不同的地方。家族的影响——项燕兵败自杀;败者亦枭雄,士可杀不可辱。他是英雄,即使末路,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李清照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一个后世女子,对英雄的赞叹,对项羽的仰望。

但不可否认,也正因为项羽性格中的一些偏执过激,做事不考虑后果,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他恨秦,家仇国恨聚集在了一起。所以他一攻入关中,就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连烧三月,犹如他心中的仇恨。也正是仇恨太强,蒙蔽了他的双眼。为这一己之恨,失了天下心。有时我也会想,为什么项羽可以屠一座又一座城,却放了刘邦一次又一次?是刘邦太狡猾,还是项羽软了心?如果项羽在面对刘邦时,有屠城时的狠辣,一切就又会不同吧。但一切已成定局,历史没有如果。

汉王君临天下,楚王自刎乌江。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始终是我心中最敬仰的人。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声长叹,隐没于涛涛江声中……

【篇六:我眼中的苏轼】

花败了,蝶散了。只有那若有若无的香,尘土飞扬间,轻轻地提及,千百年前的往事,却也终不过是词中一梦罢了。我带着怎样的心情,轻轻地踏过……

故事的一开始,他不过是十来岁的青年才俊。他生在名门世家,父亲和兄弟都在文学上有颇深的造诣,而他本人,在后来的日子里,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抹壮丽的色彩,经久不衰。

苏轼在年幼时,便表现出超高的文学天赋,他诗、词、书、画皆工,且将儒、释、道三家文化中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这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吐不快的人,由此,也铸造了苏轼在文学上豪放派代表词人的地位。

但苏轼的一生,却并不如此,甚至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也便能从他在红尘中留下的足迹看出来了。苏轼一生有过三个最为特别的女人,从他的生命走过。

第一个是王弗。王弗是他的结发夫妻,两人可谓是性情相投,彼时的苏轼,在官场上初露锋芒,而王弗则是那“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她精明能干,可以给予苏轼建议性的指导。这时的苏轼可谓是春风得意啊。但好景不长,王弗27岁时便去世了,她只伴了苏轼11年的光景,却在他心头留下最难磨灭的印记。这让十年后的苏轼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千古绝唱。

而这时,早已物是人非,他身旁的那个她已然变成了王弗的妹妹——王闰之。王闰之并不如王弗那般精明能干,但她却最能明白苏轼需要的是什么,她伴他从得意到落魄,又从落魄重新回到顶点。但依旧好景不长,王闰之没来得及坐享繁华,便甩手归西,但这次,她没有只留他一人,她帮她纳了小妾,常伴他左右,名唤朝云。

王朝云可以说是最懂苏轼的女人了,她伴他左右,哪怕穷困潦倒,依旧不离不弃。苏轼这样评价过王朝云:“不合时宜,唯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云大概是最爱他的人,最后,朝云却先苏轼而去了。

苏轼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却依旧“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苏轼一人。我沉浸在这诗词中,一遍遍地缅怀他……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