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小学作文 四年级作文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分享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分享
发布时间: 2023-12-30 21:25
阅读:

【篇一:这个故事让我懂得分享】

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很多很多的故事书,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是《孔融让梨》。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从前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小男孩,他才四岁就懂得谦让,有一天他和哥哥们一起分梨吃,大家都拿个头大的,只有孔融拿的是最小的,他的父亲就问他,你为什么拿最小的咧?孔融说;“因为我的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应该给哥哥吃”。孔融懂得尊敬父母,先人后己,而且不因为自己的聪明就骄傲。这真是令人羡慕的品德。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示!

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家里做了我最喜欢的鸡翅,妈妈让我和弟弟一起吃,结果我抢过来吃了很多留给弟弟的却很少,平常光想着自己有什么好的,都想自己一个人拥有,我和弟弟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平时在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总是留给我和弟弟,爸爸妈妈爱我,我也要爱爸爸妈妈,好东西我们要共同分享,并也要尊敬父母长辈。

这篇《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要学会谦让,学会与人分享,这样才能与人和平相处,永远快乐。

【篇二:分享痛苦】

两个人分享一个快乐,则每个人有一个快乐,而两个人分享一个痛苦,则每个人有一半的痛苦。

——题记

痛苦、磨难是一生的必修课,我们无法逃避它们,无法改变它们,既然一切都已经成为事实,就让我们勇敢去面对,勇敢去承受,找一个人去分享。

古时,人们都希望长生不老,费尽心机地去找药方,做实验,可是,就算长生不老又能怎样,还是要孤苦伶仃、遭人唾骂、东躲西藏,这种活法又有什么意思。碌碌无为的一生又有什么价值呢?美丽的人生是需要痛苦的点缀的。

然而,一个人自己去承受巨大的痛苦,确实是一件难事。我们要学习,适度调节自己的情绪,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没必要整日眉头紧锁、心事重重,这样的人生不是美丽的,是悲观的,到最后便是个悲剧。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有个标准。明白自己该怎样做,痛苦是必然的,就像小河必然要流入江河,又怎么会不经历暴雨狂风,又怎么会不遇到高山险阻,我们都应该勇敢站起来,人生如同比赛,只要终点未到,比赛仍在继续,比赛不会因为你的放弃而终止。

一切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痛苦、如何理解痛苦。其实,只要我们再把脚抬的高一些就可以迈过去了,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一直不停的雨,只要我们找到一种适应自己的方式,从痛苦中走出来,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真正的朋友,不是和你一起分享快乐的人,而是和你一起分享痛苦的人,分享痛苦、笑对痛苦,感受人生给我们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篇三:这个故事让我很难过】

春节到,大家都去过春节了。只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街道中喊着:“卖火柴了、卖火柴了……”却没有一个人买她的火柴,小女孩的鞋都跑掉没有人同情她,

可怜她,她很冷狠冷。点燃一跟火柴,火花带来了光明,她觉得坐在了暖烘烘火炉旁边,很温暖。刚要伸脚,火柴熄灭了。点燃第二跟火柴,在想象和妈妈、奶奶吃着香喷喷的烤鹅。还是没人来买火柴。最终小女孩又冷又饿冻死在大街上,手里还拿着几根熄灭的火柴。

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我觉得小女孩好可怜啊!似乎我要流眼泪,怎么都没有人帮助她、同情她。和小女孩相比我好幸福,我穿着漂亮的衣服,吃着丰富的饭菜,还有各种各样的零食和玩具,上学的时候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小女孩都不能上学,也没有丰富的饭菜,我还不努力学习?

想想我的幸福其实也是来之不易,是爸爸妈妈辛苦付出给我的,我应该懂得珍惜。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应该主动去帮助,让有困难的孩子过上幸福的日子。

【篇四:这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从小至今,我读过许许多多的故事书,在我所阅读的故事书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黄香温席》的故事,它一直激励着我成长。

这个故事主要讲汉朝时,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早逝,他和父亲相依为命。他虽小,但非常孝敬父亲。夏天,天气特热时,他就用扇子把父亲要睡的枕头和床铺扇凉;冬天,天气特冷时,他先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捂热,然后再叫父亲睡。

读完这个故事,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我从小生活的非常幸福。要吃的,有吃的,要喝的,有喝的,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我的小包包里零花钱用完后,妈妈马上再给,我从来没有为买什么发过愁。唯一遗憾的是,他们做生意很忙,每天起的很早,睡的很晚。为了我生活得更好,为我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每天忙的没时间管我,我总觉得他们有点不喜欢我。每次我想说出心中的小秘密和他们分享时,他们总要以忙为借口,说没时间听,叫我不忙再说。每次周末,我想出去玩,他们总说没时间,等下周末,可到下周末,又喊忙又没时间去。一直拖到现在都没去。我心里埋怨过很多次。

记得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妈妈走路都是小跑的。叫我帮她给客人买单,我要玩电脑,我不仅没去,还不耐烦地说:"你不会自己去。”每当一想起,我都为自己的不孝感到惭愧。

自从那时,我便下了决心,自己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每当我想对父母发脾气时,都会想起《黄香温席》这个故事。此时我的一些埋怨和情绪都变成了感动和对父母的感恩。

这个故事给了我做人的道理,它一直激励着我的成长。

【篇五:这个仪式,让我懂得包容】

仪式一词,可大可小。大至国旗招展,庄严肃穆,小至汉服束腰,似简而深,但于我,后者则是一场意义非凡的仪式。

第一次穿汉服便醉倒在中华传统服饰之美中,锦缎轻纱,好不秀美!然而身穿汉服出门多少还是需要些勇气,在门口踌躇一番,还是耐不住社员们三催四请,开始了第一次社团活动。

社长见我们五花八门的束腰方式,不禁浅笑出声,“大家跟我重新束一遍腰吧,我看大家束腰的方式都不太对。”社长抬起手,耐心的教我们如何正确束腰,“再将左边的绕过来……”社长耐心教导之声回响耳畔。几位新社员跟之重新将汉服整理好,因为喜爱,对这些事总是上心些,不觉间竟生出几分仪式感,颇有些将士奔赴战场前穿戴铠甲的感觉,随后社长解释了汉服的内涵,无非是些宽容、传承一类的老字眼,我虽不是第一次听,却仍不解其含义,便不再去想。

等时间再过去些,我们便开始了游园。与平时大不相同,这次我们几乎是顶着所有人的目光进园,也不知是阳光灼热还是紧张,手心里止不住的冒汗,回想起刚才社长所提到的包容,不禁暗暗在心中谴责那些人不懂得包容文化的多元,步子也快了些,像是要逃开那些目光和议论似的。不得不承认那天的议论中确实有不少赞美之声,可我却听不见赞美,一心只想那些讥笑、嘲讽或是不解,他们都戴上了恶意的面具,凝视着不知所措的我,“你看,那穿的是古装吧!”“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那么肥大一点也不美啊!”“就是!还很长,一定很热吧。”这些声音刺痛了耳朵,让我萌生出逃避的想法,这时一个声音响起,“这个不叫古装,叫做汉服,宽袍大袖也是古人留下的传统,寓意是人要包容,而且这袖子兜风,很凉快的!”社长回头笑着解释道,就在她对那些人笑的瞬间,我突然明白了社长所解释的内涵,所谓包容,不就是兼容文化吗?不就是面对非议仍能笑着解释吗?不就是能坦然应对误解吗?社长转过头,紧了紧束腰,笑着一摆手,颇有几分得意地说到:“瞧咱们汉服的魅力多大!”这时的社长与刚才为我们讲解的社长渐渐重合,刚才那场仪式在不知不觉间又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

原来所谓内涵并不仅是嘴上说说,更是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行动,而今我也常穿汉服,每一次穿的过程都像是一种神圣的仪式,最后束腰便将那经五千年岁月所传承下的善意和包容紧紧束在腰间。

这个仪式,意义非凡。

【篇六:这个故事让我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东汉时期有个人叫陈蕃,他知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奋发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的院子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扫一下屋子,招待客人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事,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最终成了一代名臣。

一个有理想的人,却不愿意将身边的小事做好,那也没有人能相信这个人有很高的本领,幸好陈蕃及时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只有踏踏实实的将脚下的路走好,才有可能走下千里长途;只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每一滴水珠,才能汇集浩荡江海。这个故事恰恰点醒了我:如果不能掌握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怎么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呢?如果不能讲文明,怎么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呢?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少年肩负着国兴国强的重任,我们更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的积累成长,才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