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觅渡】
一个柔弱之身的白衣书生,一个慷慨就义的革命英雄,他,就是瞿秋白。
秋白的文才折服了一代人。黄埔军校,上海大学的讲台上都有他的身影。学生们求知若渴的大眼睛与坐无缺席的讲堂,无不衬托出他那熠熠闪光的才华。秋白热爱文学,喜爱探索知识带给他的欢乐。他一生可以浸泡在书斋里,伴着书香气息,创作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学。把文字间的美丽带给后人,成为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并完全远离世俗,脱离战火硝烟,兵荒马乱,不参与一切革命纷争。
尽管如此,尽管文学高于一切,尽管他会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中受尽煎熬与困苦,瞿秋白仍然选择了革命。在寻觅前方路途的岔路口,将小舟驶向崎岖蜿蜒的道路。
瞿秋白以职业革命家自许。“八七会议”,他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出毅然决然的吼声。可随即,被党的“左倾”狠狠地遏制住了喉,等着敌人的屠刀来砍。秋白被捕入狱。他虽为柔弱之躯,却内心纵横交错,有坦荡如砥。秋白明了了生死大义,锋利的刀架在了脖子上,寒冷刺骨也全然不惧。他已获得了最大的坚强,从容。
秋白一生在觅渡,一生也没有泊在好码头。他在无尽的探寻,寻找生命的归宿,探究自己内心的本真。
觅渡,觅渡,渡何处?
【篇二:觅渡,渡何处?】
不知是哪一天,共享单车成了网络上热议的话题,而共享一词也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共享时代的到来,无疑打破了人们曾经的固性思维,而共享思维也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于是,共享时代似乎成为了中国命运的摆渡人,渡向迷雾缭绕的未来,所以我们不禁发问:
“觅渡,觅渡,渡何处?”
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共享时代的开辟者,也可能成为共享时代的终结者。
共享单车横空出世的时候,人群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各式各样的单车以惊人的速度被批量生产成当下时髦的样子。然而很快的,人的劣根性也随之体现。我见过被丢弃在草丛里缺少零件的摩拜,也见过被上了锁停在不知谁家门口的ofo,当盲目的风潮退去,所留下的只有被崇拜者的残骸,和堪忧的素质。他们杀死了摆渡人,又以轻佻的口吻说道:
“摆渡人,你竟是这样脆弱?”
最后,他们迷失在命运的长河。
然众醉也不乏独醒者,他们的共享精神是标准的,他们适应着时代的变化,就算那些利益去驱使他们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他们毫不动摇,他们遵守着别人都因一己私欲而破坏的秩序。他们不仅是独醒者,更是独行者。
然而只有他们到达了彼岸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让所有人明白一个道理:
在共享时代,我们每天都在向这位摆渡人提出疑问“觅渡,渡何处?”,然而我们从未试图去打破壁垒。当我们真正彻悟时,我们会发现,船桨就在我们手上,而为摆渡人指明方向的,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