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血字案的研究》有感】
神秘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让我真正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里面的每个故事情节都是如此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我老半天都没法从案件中走出来,简直着了魔一般。
故事的主人公——夏洛克。福尔摩斯是英国著名的侦探。他拥有十分敏锐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极强的推理能力,所有的罪犯在他面前最终都会露出马脚。
就拿《血字案的研究》来说吧!初到犯罪现场,他看到死者身上没有任何伤口,身边却有一滩血迹,就判定这摊血应该是凶手流下的鼻血。一般情况下,只有血液旺盛的人才可能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流鼻血,由此便判定凶手面色赤红。他又发现马车印在案发现场的门外停止了,说明凶手是这辆马车的主人,凶手就是个马车夫。在第二个死者的旅馆里,福尔摩斯发现了两粒药丸,他第一次闻过死者的嘴时就判定他是被毒死的。于是他把药丸喂给狗吃,得出结论,一颗有毒一颗无毒……像这样的观察和推断推理在全文中数不胜数,逐渐让我对福尔摩斯刮目相看,继而佩服得五体投地。
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去破案,但我们同样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去捕捉自然界的奥秘。
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清凉的海边,同行的小伙伴们追逐着海浪。不经意间我发现了几个寄居蟹。有趣的是,那五六个寄居蟹从大到小排起了队。它们究竟在干吗呢?其中最大那只寄居蟹旁边还有一个空壳呢,这个空壳明显比它原来的壳大。我寻思着,这个大壳应该就是最大的那只蟹找来的,这样它不是可以搬进更大的房子,而它原来的房子不是就能留给下一只蟹了吗?好奇心驱使我趴在沙滩上认真地观察起来:果然,最大的那只慢慢钻出自己的窝,爬入了那个更大壳里。紧接着其余几只也依次爬出原来的壳,住进了前一个略宽大的壳中。我饶有兴致地足足看看个把小时,直到它们都乔迁新居。真是太神奇了,原来它们是如此默契地换窝的啊!通过细致的观察,我探索到了寄居蟹换壳的奥秘,这让我欣喜万分。
大自然就像个神奇的万花筒,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等待着我们用明亮的双眸去观察和发现。给我一双如福尔摩斯的慧眼,我要用它去探索生活,探索世界,发现和推敲大自然中隐藏的奥秘。
【篇二:读《三国演义》有感】
在五年级的寒假,我带着怀念的心情把《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袁绍曹操战官渡、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都非常有名。但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赤壁大战。
大家知道有一个歇后语,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讲的就是发生在赤壁大战当中的故事。周瑜和黄盖都是东吴的大将,且对孙权忠心耿耿,可周瑜为什么要打他呢?原来这是诸葛亮布下的一个诈降计。曹操大军人数众多,但都是北方人,并不擅长水战,急需像黄盖这样的水军将领。周瑜利用了他的老同学——曹操派来劝降的蒋干,把棒打黄盖的信息传到曹操阵营,这样曹操打消了对黄盖的疑虑,准备迎接黄盖。半夜时分,刮起了东南大风,黄盖率领装有易燃物的船只冲向曹营,大火一把,把连在一起的曹操船只烧得一片火海,曹操的军队全军覆没。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现实中我们遇到了共同的困难,也应该向周瑜与诸葛亮一样团结在一起,利用自己的长处,战胜最后的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篇三:“说粗话”之国民研究报告】
生活中每个人都说过粗话,人们因为什么而说粗话,人们反感别人说粗话吗?对此,我做了一次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问题
我调查了三天,有两名学生、两位警察和两位医生参加了我的调查提问。
我绞尽脑汁地问了三个问题:
“我靠”是不是粗话?
你的家人说过粗话吗?
你经常说那些粗话?
二、每个问题的回答和思考。
问题一的“回答与数据”,六个人中五个人认为“我靠”不是粗话。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人们对粗话的理解有问题,“我靠”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该怎么做才能让文明用语成为潮流呢?
问题二的“回答与数据”,六个人中三个家庭的人说过粗话,还因为说粗话爆粗口,都快要把三个家庭拆散了。
思考:家里人说粗话可能拆散整个家庭,这个现象值得重视。
问题三的“回答和数据”,我经常说的粗话是“250”,“笨蛋”。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应该改正自己说粗话的坏习惯,也尽力帮助其他人改正这个缺点。
我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结论一,说粗话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结论二,说粗话会影响家庭和谐,严重了甚至导致家庭分裂。
结论三,不能让粗话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要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建议一,让别人认识到粗话的坏处。
建议二:让家庭变得和睦,不说粗话。
建议三,建议全社会都说文明话,忘记粗话。
【篇四:知错能改——读《最后一堂课》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最后一堂课》,读完之后使我受益匪浅。
文章主要写了作者觉得学古汉语索然无味,便上课看起小说来,后来老师叫作者不要听她的课,作者只好推门而去了。只剩下最后一堂课了,作者也来听了,老师便很羞愧。
读完后,我便联想到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这种事在每个班级难免都会有的。在我们班也有过,就是有的同学不听课或捣乱课堂纪律,老师就会大发脾气,叫那些同学“出去外面玩,不用听课了。”可是我们班的同学不像文中的“我”一样知道羞愧而是对老师怀恨在心,不服气。也许他们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可他们还是喜欢学习的,因为他们在教室里说话,老师叫他们出去,他们是不想出去的,他们还想待在教室里,这说明他们喜欢学习。
我希望那些对老师怀恨在心的同学能向文中的“我”学习,懂得知错就改,那还有机会挽回的。老师们也要向文中的“老师”一样,把学生叫去外面听课的时候,要在看见他进步的时候原谅他,这样才不会伤到师生之间的和气,也能维持学习的乐趣。老师们也要多些找学生谈谈话,了解一下别人的心声,让师生成为知己。
老师们也要知错就改,这样更能让同学们喜爱。要像文中的老师一样敢承担自己错误的后果,不推卸责任,这样才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听这样的老师讲课,一定不会觉得很乏味的。
知错就改,就是好行为。只要你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老师,好同学。知错能改,有时能换来你一生的前途,能换来一个美好的未来,能换来你终身的幸福,能换来一辈子的快乐日子。
【篇五:读《献你一束花》有感】
前几周我们学习了《献你一束花》一课。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女体操运动员失败而归,心情沮丧,后来在机场大厅里遇到了一位机场女服务员,女服务员是运动员以前的崇拜者,她的一番话使运动员受到了鼓舞,她又重新振作起来了的故事。
在首都机场的大厅里,女体操运动员正在为失去金牌而十分难过。她回忆起离开赛场的情景,心里更加伤怀。
就在这位女体操运动员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位女服务员出现了,女服务员对这位体操运动员进行了一番鼓舞,最后还献给了她一束五彩缤纷的鲜花。
课文的作者是冯骥才,他就像面对读者将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觉得情节曲折,又非常富有哲理。
读过这篇课文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败就此退缩,只要努力地去做去学,最终还是会成功的。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说日后能获得成功,但至少能将事情做得更好。
课文的最后一段,我感悟最深,我意识到:鲜花不仅可以送给成功者,失败者也可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