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要完整,还是要碎片】
什么是碎片化?笼统的讲,就是把一整块东西分成好几个部分。在近五年,碎片化这个词语已然成了现在生活现象的代名词,那么造成我们碎片化式生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以我自己为例,相信很多学生也与我一样,我们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我想关键词应该是规律。每天早上6点被手机里设定的闹钟吵醒。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从床上坐起来,而是保持着躺的姿势拿起就在身边的手机,打开天气预报,查看天气情况,为一天要穿的衣服做准备。那么接下来,我又会做什么呢?我会打开手机音乐,一边随着音乐而律动着身体,一边刷牙洗脸。因为我是乘汽车上学的。所以每天早上的交通广播成了我的上学必备品。那么放了学后,我又会做什么呢?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是打开手机通讯录,联系来接送自己的人。至于乘公交车回家的同学,那他们可能就会打开爱公交软件,查看公交车形势情况。而骑车回家的同学都会戴上苦苦的耳机,潇洒的从人群中骑出。哦对了,忘了还有叫出租车回家的同学,他们打开的是百度地图。那么在回家的路上,事情就变得更有趣了。网瘾少年会打开手机里的游戏软件,文艺青年会打开手机里的阅读软件,吃货们会打开手机里的外卖软件,社交小能手会打开手机里的社交软件,爱美的姑娘们会打开手机里的美艳软件。爱唱歌的朋友们会打开手机里的音乐软件,还有各类土豪们可能会打开手机里的网购软件。到家后做作业时,我相信也离不开手机,特别是在预习英语时,我就是个典型案例。遇到了新的陌生单词,哪怕字典就在手边,我也不会愿意多花那么10秒时间用字典查生词,而是毫不犹豫的拿起手机,打开有道。还有一个重灾区就是理科作业。我相信对于所有学生来说,百度作业帮,小猿搜题,学霸君这几个软件名都不陌生。它们不仅是抄作业的好帮手,同时而是我们解决难题的好伙伴。做完作业后,绝不会有人立即爬上床。更多的是打开手机里的微信,qq和同学们聊上几句再进入梦想。哦对了,这里再提一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再有人一笔一字的记在备忘录上,因为我们知道,晚上作业照片会准时出现在班级群里。
我认为,这样的生活就是碎片化的生活。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进步,这是在所难免的。现在,请你注意一下四周,有谁出门还会带着沉重的钱包,一个支付宝就能搞定的事,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就在这样的时代下,有一些反对方发声了,他们认为碎片化等同于浪费时间,他们认为碎片化会给你一种错觉,让你觉得你是在高效利用时间,但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却损失了许多时间。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碎片化已是必然。这是一件无法回到从前的事,不要放任,也不要压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看法。谁都没有错。至少我很享受这挤得满满的生活。
【篇二:碎片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互联网进入中国。时隔三十多年,现在的互联网与从前相比,已经今非昔比了,现在的互联网已然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然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却依旧带来一些缺点,例如:“碎片化”。
“碎片化”,原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的零快。而现在则是讲人们的生活被很多的碎片切分,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被切分了呢?那就拿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来说吧!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只要到看书时便会开始犯困。就算好不容易在大脑的强制性的要求下拿起了书,却无法提起精神来看,又或者心中会涌起一阵强烈的烦躁感让你不得不放下书,将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地方上。然后就再也不会想拿那本书来看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碎片化”的表现,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所接触的网络的文章太多,而那些文章大多的缺乏内涵。仅仅只是一些事实的集合,没有逻辑感。发消息者只是为了博人眼球,增加收藏率,与收看率而写,其目的并非是要帮助我们,回答我们的问题。大家可能也不知道这些信息,消息与文章就是那些被人们称为的“文字垃圾”。长此以久的生活在这些“文字垃圾”的熏陶下的结果,就如同刚刚的例子中的结果一样:对文章会失去兴趣,心中也会不由自主的对所有的文章产生烦躁感与厌恶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阅读”。
我不知道如果精卫没有填海,如果孙悟空没有随唐僧取经,贾宝玉没有喜欢林黛玉,中国古代故事中的美丽之处消失了,人们的生活会不会由此而改变。但是我们若是依旧在碎片化的环境中生活,我可以清晰的知道,我们的生活一定不会美好。你可以设想一下,若是在纳兰容若那时就有手机的话,那么在卢氏死后就可以在微信中向朋友诉苦,也就不会写出“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这么美的诗句了。
若是朱自清的时代也有手机,那么在他看到小草等植物从土里冒出来的时候,就会马上刷朋友圈说:今天我见到小草从底下冒了出来再附张图,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春》这样优美的散文了。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结果却是相同的,而这个结果就是我们一定不能在碎片化的时代好好的成长。所以我相信,人们也是时候来反思自己了。
并不是所有的发展都一定会是好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行为,习惯都能值得我们学习的,关键时候我们还是得适当的学会“取益避害”!
【篇三:碎片难填灵魂之厚】
时代的齿轮缓慢运转,但人们却活在加速的生活里,为了活得像个人样,他们开始充实自己。快速的生活节奏,不断往前奔跑的步伐,却没谁选择按下暂停键,效率至上的选择“强迫”他们走上了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的生活”这一概念渗入人心,成了一条最佳的捷径。因为它巧妙地让你认为在更少的时间做了更多的事情学了更多知识,也许所有人都在为自己实现了效率而沾沾自喜。
鲁迅曾言,时间如同海绵中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而今人却一味地走向极端,只追究挤好海绵,却用了那些水浅薄化了知识。如同一滴水中的油,只能看宽度,却没有什么深度。而这一切的原因并非碎片化的生活,反而是在于人。人的追求改变了,这才使得鲁迅的话出现变质,那些高效后留出的时间不用来探究灵魂的深度,却是企图以一张张碎片遮掩空洞的丑态,期翼于融进各式圈子,以拥有更多虚无来展现自我,满足自我。
凉风微起,碎片离乱,丑态依旧。于是人们寄托于用更多碎片式的方式,逐渐分离自我来达到充实自己虚无的幻想。为何?其一在于碎片式生活的渗入,这已经成了一条定理,从众的心理促使着人们于加速的现实中不断模仿他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碎片化生活有着无限大的好处。石黑一雄于“浮世画家”中告诫着读者,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从众并非同流合污,更加不可能是深陷泥潭不愿动弹!
其二在于一个更加悲哀的现实,人们自动放弃了对精神的投喂,他们安逸于金钱至上的社会,成了躯壳的奴仆。物质如雾障目,我们盲了心看不见现实与灵魂分离的矛盾。
而碎片化生活不应该再成为人们被物质所役使的借口了,这一张遮羞布应被扯下,让我们去直面精神与灵魂的呐喊!时间的齿轮再慢也不会停下,也许,是按下我们自身的暂停键的时候了,用海绵中的水去完整自己,增厚灵魂,莫再囚于物质了!
停下吧,一分钟也好。…
【篇四:碎片化的生活,完整的自己】
现代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让我们在分分秒秒间对信息的处理应接不暇,我们不得不将事物分散成一块块残缺的碎片,重新进行细节化的整合。碎片化的生活,意味着也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人们不必再为一件事到处奔波。表面上这样的生活,带给我们极大的利益,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阅读、社交、娱乐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不再容易集中精力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了,我们的思维模式也逐渐变得单一化。碎片化的生活意味着我们有时会失去一些固有的能力,而造成这一切的正是我们不正确的观念所致。
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也有碎片化的生活。人们在没有高科技帮助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做事,使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也能节省下更多时间学习、思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现在,是一个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从一种积极的心态逐渐转变得消极、不思进取,碎片化的生活更多地折射出人们的一种价值观,放大了人的惰性,比起过去珍视时间,把握更多使自己变强大的机会,现在碎片化的生活更多地是在打发时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你追我赶,竞争愈加激烈,有些人没有适当地注重效率,却企图在速度方面分个上下,导致最后看似赢得了片面的胜利,实则不念大局,最终一事无成,这其实也是一种主次颠倒的表现。我们所做的从原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工程变为一个草草了事的过程,一旦习惯于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很难还有进步的空间,长时间下去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前途,还会与生活的正轨渐行渐远。
碎片化的生活意味着我们未来的不确定性,纵使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谋得了一时安逸,但在未来迎接我们的结局,始终取决于我们持有的生活态度。
这样的选择权交到我们手中,如何才能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就显得尤为关键。碎片化的生活并非就是杂乱无章的,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好自己的计划表,在规定时间内尽自己全力做好每一件事,那么即使是茶余饭后之际,每天利用零碎的时间弥补自己的不足,巩固自己的长处,那么到了关键时刻,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不能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呆的太久,因为那样会迷失自我。我们不能轻易为虚假的快乐动摇,因为现实中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争取、为之背水一战的荣誉和信仰。但我们必须要记得,时刻为自己而战,那么即使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在无法轻易改变处境的情况下,我们也能找到完整的自己!
【篇五:在碎片化的时代追寻完整】
“碎片化”一词是近年来的讨论热点,许多人都认为碎片化现象是我们需要警惕的。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碎片化购物、碎片化社交,它们的确是弊大于利的。我们无意中就给自己的时间冠上了“碎片化”的名号,觉得活得很累、时间越来越少,其实,并不是时间变得碎片化了,而是我们被一种浮躁的氛围带跑了。
这都是一些很明确的事实:流传在朋友圈里的“超强记忆方法”并没有帮助我们背下更多单词;一篇篇义愤填膺的文章,或是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在第二天清晨睁开眼的时候就已被大脑干干净净地遗忘;方便快捷、看似划算的碎片化购物并没有给我们省下多少钱;不同社交软件里发来的一条条信息,其中又有多少是真挚的、能让我们毫无顾忌的话语……我们的时间被这些事情排得慢慢当当,但这完全称不上是高效的,我们到底获得了多少有用的东西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进来的国学热,国学知识试卷、国学知识竞赛层出不穷。那一道国学试题举例——问: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答:朱熹。是的,我知道了正确答案,但是,子部和经部这两个分类中分别都是写了些什么的?朱熹和《孟子》一书有何联系,题目中所提之事到底经历了什么过程?这些对我来说还是未知的。但是试卷的题目不会在这里停下,接下来出现的是更多跨越各个朝代、范围广阔的题目。一些同学为了赢得竞赛各处搜集资料背诵,但他们可能并不会去完整地阅读一本经典。这就是碎片化知识的弊端了,各个知识点间没有联系,不成体系的知识更容易遗忘,也无法化为属于自己的、能够实际运用的知识。
有的人听到“体系”一词就会不耐烦或者选择放弃了,他们觉得这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很累也不值得。但是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啊!阅读和学习都是如此,了解基本概貌是基础,对于一个个点,就要乐于去探索、发掘,让它变成一条线。
要做到这一点,也就是拒绝碎片化、追求完整化,那我们就需要正确地管理时间,将破碎的时间拼起来,变成能够高效利用的时间。方法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明确你想做事,然后用“刷手机”的时间专注地完成这件事。许多人都很容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觉得累了想要放松一下,但一下子放松过了头,就很难重新打起精神去做正事,然后带着深深的自责,继续沉溺于怠惰的泥沼之中。玩手机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克服懒惰的确很难,每个人都知道还是早早了断为好,这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时间就是选择。”你的时间被用来干什么事,你的生活是不是碎片化的,尽管也许会被社会的大流所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坚守和努力。在如今的社会,各类难辨真假的信息令我们无所适从;一些负面的情绪传播极广,我们有时难免受其影响;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浮躁风气使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深度的思考,忘记了认知这个世界的正确方法。
总之,愿人们在这趋于碎片化的时代,都能有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完整。
【篇六:当碎片碰上完整】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就在这科技飞速发展的背后,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击碎又重组了我们的生活。地铁车厢里没有嘈杂的交流,取而代之的是沉静,只有手机屏幕上一条条短信无声的跳跃着;公园里没有人会在树荫下听着蝉鸣嗅着墨香,取而代之的是手机百度上随意划来划去的帖子;各类百货商店的收银台前空空荡荡,取而代之的是某宝网站上诱人的价格,只要动动手指,您的需要就会送达。碎片化的交流,阅读,购物,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搞定。一切变得看似方便灵巧,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仿佛变得不完整起来,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少了几个零件确依然可以运转;一杯佳酿少了些岁月的沉淀依旧可以品尝,可原汁原味不在了。
几乎每天我和同学在WECHAT上聊天,有时聊作业,聊爱好,聊好看片子,总之天南地北衣食住行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话题。这么一天天过着,我有时会突然从心底生起一股陌生的感觉,文字里我不能分辨她的语气,观察不到他们的心情,对方的一切有时会让我读不懂,看不透,仿佛是和一个机器人在说话。有时手机屏幕上会跳出一句“哈哈哈”的笑声,或是三个点组成的沉默,对面的这位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呢?我一个三维世界的人,对着几个字符懵了。不见面用些字符来表达心意,是现代人的交流方式,是不是太苍白了呢?有人可能会问我以前写信用的不也是文字么?你不想用文字聊天可以用语音和视频呀?从前飞鸿千里只为传书,同样是文字,却可以令人感到见字如面,心底仿佛有一种可以触摸的细腻。这是因为见到了对方的手书,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那手书是独一无二的,有时甚至能从笔迹的整齐潦草判断出对方心情处境,那样自然可以见字如面了。然而,现代人的短信往来,简短扼要,多了一份理性,少了那份感情,那字里行间都是一模一样,似乎掩藏着什么。那么用语音和视频聊天,一开始是很激动的,可是聊着聊着,我们会觉得满屏尴尬,沉默下来无话可说。这碎片化的交流,有时会让人觉得一张手机屏隔开了两人的距离,不能表达彼此的真心。
世界的今天一切事物都在高速运转,所有的事物都必须遵从快捷化,碎片化的重新整合的模式。然而,这些微妙的变化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句老话,有利有弊,现代生活的高科技是把双刃剑,在提高我们的生活效率的同时,也令事物失去了最初的模样和生活的乐趣。比如简化了的方便面,永远也做不出牛肉拉面的美味。当碎片遇见完整,快捷的总是碎片,但完整的会更顺眼。等我们厌倦了这快捷的碎片化的生活,一定会留恋着那种完整的让人感觉到乐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