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骑平衡车】
“嘟嘟嘟嘟”“爸,手机响了,是不是买的平衡车到了?”爸爸笑了笑并告诉我就是买的单轮平衡车到了,叫我晚上回家去玩。
回到了家,发现爸爸已经取了回来,并充了电,拿上了楼顶。
我迫不及待地一脚就踩了上去,还没来得及踏上另一只脚,平衡车就快速旋转了起来,我重重地摔了一个屁股蹲儿,疼得直咧嘴。爸爸笑了并把我拉起来,对我说:“幺儿,这平衡车是感应重力而运动的,你踩上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哦!”接着,他告诉我,上车时,一脚踩上后,另一脚要紧接着踩上去,以免平衡车打转。站上车后,脚尖用力,车子便向前行,脚跟用力,车子就向后退。只一脚用力,车子就会以用力脚的这侧为中心旋转,这样便可以用来调整方向。说完,他扶着我,让我按他说的方法练习起来。练了几次后,我觉得自己已经明白了,就将手松开,让我自己试试,可我立刻惊慌起来,人站得摇摇晃晃,车驶得歪歪扭扭,就像喝醉了酒似的,突然,我发现了爸爸的手上拿着两个辅助轮和一个螺丝刀,我叫爸爸装了上去,果然,轻松的不得了,但我知道,有辅助轮是永远学不会的,我又把辅助轮卸了下来。
经过了不断的练习,不断的尝试和不断的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平衡车”的主人。
【篇二:关于平衡的作文】
独坐于幽暗的小屋,细碎的阳光,透过窗缝,留下点点光斑,和些许光亮。光与影之间,拿一支铅笔,在白纸上勾画,留下的,是黑白,亦是生活……
生活,似乎就如一张白纸,上面勾勒着笔笔墨迹。黑白,看似简单的颜色,却又勾勒出最纯粹的世界,最平衡的生活。
每个人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最终也将不带走任何物质,可生活这张白纸上,却已留下道道痕迹,亦或欢乐,亦或痛苦,却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细数古今,有多少像苏轼那样的诗人,从政受挫,被贬,可他们于困境中照样写诗,依然能创出不朽之作。因为他们热爱生活,仍保有情趣,也因为他们看透这世界,总是伴随着纷扰,可美好,也总会与我们不期而遇。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平衡的生活,我们不应怨天尤人,而应顺其自然,有得必有失,我们要追求的,不是理想的生活,而是一种平衡。
战乱年代,有人选择挺身而出,有人选择退而让之。两者总要追求一个平衡。
而于东晋时期,便有陶渊明,因深恶官场险恶,而选择归隐,去追求《桃花源记》中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有人说,他不如周敦颐高尚,不去改变阴暗的世界。可在我看来,处于那纷繁复杂的社会,陶渊明是在追求生活的平衡,田园生活,亦是一种充满雅趣而平衡的生活。
种种田,养养花,生活看似平淡,可却充满了雅致,不也是一种平衡吗?
2016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菲律宾导演拉夫·达兹一举成名,拿下金狮奖。他的电影《离开的女人》记叙了一个不幸女人的"奋斗"史。剧中,女主含冤入狱,释放后却已失去一切,她走上了"复仇"之路,可于恨之外,导演却又把些许爱意深埋其中,这或许就是他的创作理念“用最长的电影记下浮生百态”。生活百味,各有一番风韵,无论胜利,亦或挫折,而这百味杂陈,才是平衡。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演进着。黑白,两种似乎相对,却又相互交织的颜色,便是它最好的写照。
也许,平衡的生活就是在受挫后,酌一杯小酒,听一首歌,涂一片光影,于黑白间,忘乎所以。
【篇三:我学会了骑平衡车】
每天看见同学们骑平衡车,我就非常羡慕,我每天求妈妈给我买一辆,终于坚持了几个月,妈妈同意给我买了。
妈妈把平衡车拿回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拿了出来。他是一个浑身黑色,还有一个转弯的东西,那个东西也是黑的,启动平衡车,他就会从平躺到直直的立起来,怎么弄也不倒。它的前面有两个小灯,左右有两个大轮胎,还会发光,看起来漂亮极了。
我看了一遍说明书,心里想:太简单了,我把平衡车把启动,站上去,不知怎么了,刚一站上去,就摔了一个“四脚朝天。”我站起来,把平衡车放在一边,心想:我再也不骑了,平衡车害得我摔了一跤。但是我看见别人骑得那么溜,我心里不服气,就又拿着平衡车来学,有好几次,摔得我浑身疼痛,心想:放弃算了,但又想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于是我坚持了下去,在摔了几次跟头后,终于学会了,我开心极了。
那一次中午奶奶做好饭,叫我去端饭,这时我正在玩平衡车,我就骑着平衡车去端饭,这感觉就像飞上了云端。我把饭端在了桌子上,我就放下平衡车去吃饭了,。
通过这次骑平衡车,磨练了我的意志,也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篇四:挑战平衡车】
有一天我出去玩,看到了有几个同学在那里玩一辆带有两个轮子的车。我问他这是什么车?同学告诉我这是平衡车,只见他那两个大车轮的标志,车上的花纹好看极了,车子前面还有一个充电口和启动它的按钮。怎么看都觉得很霸气。
回到家我向爸爸说:“爸爸我也想要一个平衡车。”爸爸说让我通过努力赢得它。正好期末考试就要到了,于是我便奋发图强努力复习。终于到了考完试那一天,我得到了一个100分,我赢得了这份礼物。爸爸下了单,经过几天的等待,平衡车终于到了,我和爸爸在家门口的小院上练车,一开始我总是磕磕绊绊,掌握不好平衡,经过不断的练习我找到了控制它的规律和技巧,只要身体往前倾它就往前走。身体往后倾,它就往后边儿走,左右也是这样控制的。经过不断磨合我与它合二为一轻松自如的驾驭它,我终于战胜了它!
从此以后我又学会了一个技能,我又多了一个玩伴“平衡车”。
【篇五:平衡思维与情感·未来之匙】
当今社会,智商几乎等同于思维:当你在学校计算快速,干脆利落时,老师夸你聪明;当你进入公司,想出别人想不到的方案时,领导欣赏你;当你坐在棋盘边,出奇招制胜时,对手对你尊敬。每一个人都想要更快,更好的思维,甚至希望像计算机一样智能。
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在迅速发展甚至越来越像人类。从阿尔法狗打败棋王,到如今几乎和人一样思维的搜狗汪仔,我们不禁担心:是否有一天,会发生《我·机器人》中一样,机器人取代人类的事?
对此,苹果总裁库克认为,他不担心人工智能会像人类一样思考,而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我认为,他说的很正确。人工智能再怎么先进,再怎么发达,可机器是没有心,没有感情的。就算能够模仿人类进行计算,进行学习,可对他们而言,一切只是代码,程序,和无限的0和1、并且人的思维和记忆空间是无限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潜能只使用了1%,可机器的内存是有限的,还需要人类来创造更新,更好的部件让其用于储存。
其次,机械的运转无法取代真正的思考。机械的记忆和程序也无法真正学习。知识是靠人去探索,去创新的,而不是百度和必应能发现的。试想一下,假如没有爱因斯坦,而外星生物给了我们科技,我们只需要搜索,那么谁也不会发现传统物理学漏洞百出,谁也不会明白相对论这种真理。如果机器也能像人一样思考,那么我们就只需要每人植入一块芯片,连接上百度,人人都是无所不知的,就算还没有答案,电脑也会思考出来的。
而反观人类本身,就显得可笑了:依赖着“无所不知”的百度,使用着计算器得到他们认为最准确的答案,却从不思考有何问题;玩着手机,刷着平板,却淡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久而久之,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又有一种极端,当着冷漠而快速的“天才机器”,却忘记了什么是情感。讽刺地说,就是个个成了有用亦或是无用的机器,那倒不如让真正的机器替你活着好了。
人类不仅需要思维,也需要心,需要情感,如果失去情感,又与机器有什么区别?思维和情感分别在天平两侧,只有相等,天平上的人才能站的最稳。不要让冷冰冰的机器,把你的心取代。不要忘了,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思维与情感的平衡,就是开启未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