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血性】
“衰老的鹰决不会死于窠穴/雄禽的尸体,也不会作鼠辈的食物/鹰之将死,它会跃向深渊,滑翔着寻找向上的劲风/把翎毛和血肉撕成碎片/把自己葬在浩瀚的天空。”每当读完这首诗,我的血液便一点点热起来,不能不对这草原的精灵、高原的猛禽肃然起敬。鹰的性格竟是这般的倔强。
这让我想起了草原上的又一精灵-——草原狼,它们有着相同性格,都是那样的不屈那样的桀骜不驯,这是流淌在骨子里的。几年前曾粗粗的看过《狼图腾》,但至今对草原狼的印象还是那么的深刻,尤其是作者从小养大的那只小狼,那永不屈服的眼神、倔强的动作,深深震撼了我,或许是在那个时候,狼这动物,闯进了我心灵的天空,做为一种精神力量融入到了我血脉的最深处。
现在回忆起那瘦小的狼,和狗一起长大,但在听到一声狼嚎后,竟也不自觉跟着嗥叫,那一声嗥叫肯定激发了一种东西。那种传承于血脉,用语言无法形容出的东西,不是外界环境在一时间所能泯灭的。狼就是狼,即使是狗养大的,它骨子里最本质的东西,依然不会改变。现在看来,那种东西被我称作血性。血性这种神秘而又神奇的东西有着感染人的无穷效果。
血性才是狼与狗最本质的区别,据说狼和狗有共同的祖先,狗被人驯养了,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而狼在大自然中繁衍着,逐渐形成了那流淌于血脉的性格。如果狼失去了血性,与狗就没有太大的分别了。
草原人崇拜狼和鹰,我想绝不是因为他们尚武的风气,而是因为狼和鹰的性格。草原人也在与狼鹰的争斗中形成了骨子里的性格,他们显得粗犷彪悍。那些儒家的大儒,甚至天朝的子民们瞧不起他们,将他们看作是不可教化的蛮夷。可他们不知道,这草原文化最本质的东西,是支撑草原人、草原文化的最大支柱。这是天朝子民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已经淡化的东西。
一旦草原人离开了草原,受到农耕文明的同化,不出几代,这种性格便会消失。不得不佩服农耕文化的同化力,可正是这草原原始血性的注入才让中华民族得以传承五千年。尤其是从唐代以后,农耕和草原文明同时发展到巅峰,这种文化的碰撞现象尤为明显。元朝,将草原铁骑送到了西欧,送到了北冰洋沿岸,将草原人骨子里的性格第一次极致的展现给了世界,让西方因此而敬畏东方几百年。
再到清朝,康熙时尚敢和当时处于巅峰的沙俄抗衡,而到了清末,却不敢和已经同样腐败的俄国开一枪一炮,只能乖乖的固守在黑龙江的一侧,将中国的土地送出。这不是因为血性的丧失吗?在那百年的屈辱历史中,激起的便是已经淡薄的血性。便是靠着这一点血性,才为中国的崛起铺出一条血路。
血性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支柱,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支点。可望着那呆板的天空,已经多少年没有阳刚之气的鸟飞过了,仰望天空已经丝毫没有令人回肠荡气的感觉了。缺少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
想起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想起谭嗣同以身试法,你没有热血沸腾的感觉吗?时常激起你内心的血性吧,不要去做一个连话都不敢说的人。不要让这个支点倒塌,否则将会是一种悲哀。
我想有一天,我会去寻找这草原上将要消失的精灵们,看一看真正的草原野狼,让那种性格,那份血性彻底融入我的血液,融入我的笔间。
【篇二:不失人情血性,方为万物之灵】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自进化开始便向食物链顶端爬去,但如今,因为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潮对人类的万物之灵地位虎视眈眈。在此背景下,现任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却不担心这种情况,唯独担心人类反而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在我看来,人类能被称得上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情和血性,若失去了这些,自然就称不上是人类了。
世间万物,将人类与其它物种区分开的是什么?是人类独立的思考判断力和价值观,我认为这便是人情和血性。这种血性是理性和感性并存的方式,是一种超乎法律与教条的人文情怀,是一种不同于任何生命体的灵气。
正是因为人类拥有人情血性,人间才称得上是复杂的人间。这种人情是无神论者的教条,周国平在他的作品《守望的距离》和《精神家园》中多次体现,不论是不是宗教徒,信仰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了这个生命体的存在方式和地位。举个例子,自古代罗马帝国开始,法律体系和其内容便不断地更迭修订;这不是人工智能的程序修复,是切实地根据人文道德和价值取向而做出的补充和修缮。不仅如此,在日本等国家,法庭上设有陪审团,在判刑时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样的陪审团也是人们血性和价值观的产物,可见法律都因之而改变。人间也正因为这样的人情,使社会在不同价值判断下流露出的世间冷暖与人间百态。
如若失去了这般血性,那人生便像是无声默片,失去了灵气与悲喜。冰冷机器的运转无疑会替代徒有虚名的生命力的跳动。失去血性的一个人,会变成坐拥数套房产却声称没钱在网络上寻求捐款为女儿救命的豺狼虎豹;那么失去血性的一群人会变成引起恐慌和变乱的恐怖分子;那失去血性的社会和世界呢?失去价值观的一个人,会变成身出名校而不心系国家与民族,徒为自己利益而放弃思想的赚钱机器;那么失去价值观的一群人会变成侵蚀国家的贪官污吏,会变成犯罪累累的亡命之徒;那么失去价值观的社会和世界呢?人类社会中,万物之灵的灵气若是消失了,那么科幻电影中的灭亡之日会不会成为现实?
法律视人性为修订条件;诺贝尔奖视人性为颁奖条件;人类更应视人性为存在条件。老舍曾这样看待人类生活“有光有影”、“有悲有喜”;二战后战败国士兵忏悔自己“无人道主义”的杀戮;汉字拼成的句子因为不同的感情而衍生出成千上万种理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难道这些是所谓的人工智能所能替代的吗?我想不是的,这一切正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才拥有的血性和人情,使之变得不可替代、无法替代。
唯有万物之灵,唯有人情血性,才能使人工智能中的黑白剪影,变成带有情感和故事的花地,变成有生命力跃动的草原,变成有温情的极地,变成温柔湿润的森林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