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忠告
忠告
发布时间: 2024-01-19 09:03
阅读:

【篇一:忠告】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

孔子认为忠告就是遵守正确的道理,不能不去遵守,而朗根尼西却说:“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这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可我却认为忠告与实践同样重要。

著名哲学家马克思认为,认识是实践得来的,只有不断认识实践才能得出真理,也就是忠告。刚出生的小孩子他什么也不怕,你一味的告诉他火很烫不能碰,可他未必听得进去,但如果他自己犯了错误去摸了火,那么他则会明白火的危险而不再去碰它,忠告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去听去做,这时实践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可是伴随着人的长大,这时的我们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了,我们有了世界观,有了自己的思维,这时忠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正如文学家歌德所说:“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的能力。”这时的我们看到了因为吸烟而生病的人们,听到了父母,老师谆谆诱导,我们收起好奇,听了忠告不去碰烟,就免受了烟对人身体的危害。这时的我们听了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彻夜通宵上网打游戏,所以才会拥有健康的身体,充足的睡眠。这时的我们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着忠告带给我们的好处,这时的忠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但是这些忠告又是怎样得来的呢?为什么爱迪生不乖乖听话不去碰电呢? 爱迪生他的好奇心使他与电结缘发明灯泡,可他不是因为没有听忠告才成功的吗?所以忠告固然重要,但没有实践也远远不行,朋友之间如果你一味的告诉你的朋友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个,那么就如罗伯特·林德所说:“友谊绝不会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而忠告也只是自己认为的对的好的,但如果两个人之间有一个人强行改变另一个人的世界观,在将自己的看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即使是良言也不会使两个人和谐相处下去。人总要自己跌倒再自己爬起来,自己失败再自己成长起来,所以同样实践也极为重要。良药苦口可太苦了,人们也不愿意喝。忠告其实就像一个路标,指引着实践,可路标也会有人选择忽视,然后自己闯荡,自己成长。

忠告如果是一片大海,那么实践就像海中的鲨鱼,有时它会在海底遨游,却不会永远不越出海面。忠告是前辈的经验,可不实践、不失败、不成长也永远无法体会到忠告的甘甜。

【篇二:让忠告为我们指明方向】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歌德的话语使我顿悟忠告的益处,它就像我们航行路上的灯塔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因此,我们要积极接受他人给我们的好的忠告。

忠告,即对方说出诚恳的劝告的话语。我们在做事时难免会产生纰漏,而且“当局者迷”的我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妥之处。这时候,在一旁静静注视的旁观者就会好意地向我们提出自己的忠告。这些忠告虽然会包含着对方的个人价值取向,但也都是为我们考虑,旨在为我们的成功助一臂之力。正因为如此,我主张我们要主动接受他人的忠告。

在官渡之战中,面对兵弱粮少的曹军,袁绍没有采纳许攸掩袭许昌的忠告,导致许攸转向曹操献计,并最终导致袁绍被曹操打败,曹操统一了华北。而相比袁绍的无视忠告,刘皇叔则深谙接受忠告之道。刘备在新野屯驻期间,接受了“水镜先生”的批评,并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认真反思。就这样,刘备迎来了“军民皆喜,政治一新”的大好局面。

袁绍官渡之战败北和刘备除旧布新的两件事例,难道不能证明接受他人忠告的重要性吗?

让我们的目光从兵荒马乱的三国时期回到世事沉浮的现代社会。

有多少雄心勃勃的企业家由于没有听取要及时转型的忠告而倾家荡产、流浪街头?又有多少政府官员因为忘记秉公执法的忠告而徇私枉法,最后锒铛入狱?还有多少懵懂少年不理睬父母做人的忠告而误入歧途,粉碎了家庭的希望?由此可见,不接受他人的忠告贻害无穷。

当我们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时,如能积极主动接受他人的忠告,往往能给我们指点迷津,让我们豁然开朗,明白心之所往;当我们在找寻真理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而不得的绝境时,如能积极主动接受他人的忠告,或许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在追寻梦想的路上迷茫而失去方向时,如能积极主动接受他人的忠告,会发现,蓦然回首,梦想往往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然,忠告虽然带给我们的益处不胜枚举,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全盘吸收他人的忠告。美国批评家林德说过:“绝不可忍受长期和频繁的忠告。”面对他人的忠告,我们应该提取出其中适合自己的精华,坚持适度原则。与此同时,还要认真地自我反省,认清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样,他人的忠告和我们自身的认识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就能使我们事半功倍,成功也就触手可及了。

倘若我们能够积极接受忠告,并且有取舍,忠告必将为我们指明成功的方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