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共揽一世芳华】
在天寒地冻,阳春三月都谱写着它的故事!
冬·蓄
风儿肆虐着,在这个空寂的世界里,万物皆空,天地悠悠。蜡梅恣意地扭着腰肢,踱着步子,蔑视一切。她张扬地弥漫在冬的气息里,傲放枝头。尽力翻折开稚嫩的花瓣,展露着动人的花蕊!花瓣、花蕊以及叱咤枝头的弧度都是一种主宰,一种张扬,为冬染上了颇为浓艳的一笔。
垂首再望看墙角,冬末,一株吊兰竟也悄悄地孕育着花骨朵。从一根根垂蔓上东一朵,西一朵地冒了出来,静静的,不绽开,藏匿在叶下,东瞧瞧,西瞅瞅,饶有兴味地仰视着墙角的一片清机。一丝都没有与怒放的蜡梅斗艳的野心,却有声有色,轻立枝间。比起我眼前大片铺来的悠悠梅韵,它竟能一点一点地托举了我心!
蜡梅的翩翩风度和王者风范黯淡了随之远去的时光,她也在年华最好的时刻悄然诀别,命运对她仿佛残忍些。但花儿的贸然开放必会被无情的寒风零落成泥碾作尘,空惹一身凡俗。吊兰仍静静的,仿佛在储蓄着什么。想必,它是一朵聪明的花儿,一直处于含苞待放的状态,寻找最佳的开放时机!
春·隐
春,吊兰和想象中一样,倾尽所有,努力地开花着,很茂盛。条条枝枝的绿叶间透着星星点点的白色。它如一朵白云,不打一声招呼就映在你的心湖上。有风拂过,它不会顺风而去,却升腾成白色水气。一条玉带般,一弯小溪般,一首山歌般索绕于心头。而此时的世界早已珠翠摇红,花儿们面对新的世界早已野心勃勃:东一串,西一丛,俏立枝头,挤满了春。它们把花香洒得密密麻麻,绊住了人的脚。而吊兰,仍守在那方寂落的天地中,静静地抽枝升花……
待到春末,繁花却被命运肆意地拨弄着。甚至来不及在多舛的命运中多折射出一朵生命的绚烂,便匆匆谢了,续一个冰凉的结局。它们坠落在土里,从心的墙角挖一处伤春的冢,收容孤寂的泪滴以及失落的情绪。而它,仍在开放!不因它们的凋零而彰显自己,仍在墙角看着云卷云舒,不争。每一条枝蔓都蕴着智慧,不抢。一枝,一枝交错地抽着,延续着生命的量。枝上花一朵,一朵交替绽开,展现着生命的光泽……不需诀别,渐渐将花瓣落入土中,却靠着一缕花魂,见证下一次昌盛!
花·悟
比起那些想要怒放的生命,吊兰代表着细水长流的雅静和清机。“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吊兰的质朴形象深刻我心。在万花的华而不实中,它映照着一种真。不庸常,不妖娆。
朝堂上的一块笏板未必比得上江南的一只彩蝶,天子的几句赞美未必比得上乡野牧童的一段短箫。温室的一丛名花,未必比得上墙角的一株吊兰吊兰携手,细水长流,共揽芳华!
与吊兰携手,细水长流,共揽一世芳华!
【篇二:善,润了芳华】
夕阳西下,那位美丽的姐姐总会带着一群残疾儿童在草地上奔跑。他们披着斜阳,自由自在,欢声笑语,满天飞扬。
姐姐年龄不大,20刚出头,脸上总挂着浅浅的微笑,说话柔柔的,很好听。结缘于她是在一次"与残疾儿童手拉手"活动中。那天,我代表我们班应邀参加了这个活动。她站在讲台前,有些害羞地讲道:"他们这些残疾孩子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他们现在凭着自己的意志生活,将于未来的某一天,跟你们一样,美丽绽放!是的,虽然他们现在只是一株株小草,但同样也做着美丽绽放的梦,我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让命运改道,活出另一番景象,谢谢大家!"讲到激动时,她更是慷慨激昂,一发不可收,台下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她脸上的神情伴着她的演讲内容变化着,忽忧虑,忽喜悦,忽悲伤,忽感叹……与其说她是一名演讲者,不如说她是一名述梦人。她的措辞十分干练,丝毫不拖泥带水,就像已经工作多年的女工程师,绝对高水准。细细一打听,果不其然。那女孩是名牌大学毕业,竟然放弃了原本已定好的工程师工作,毅然回到了故乡,去帮助那些快被世人遗忘的残疾儿童。台下掌声雷动,台上人音婉转。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悄然无息地洒在她的脸上,衬得本来就娇小可爱的她更加动人,更充满活力。
演讲后,轮到我们提问了。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走到她的身边,怯怯地问:"请问,哦,你好!大姐姐……""哼,喊我小姐姐,我才毕业的。"她这一句打趣的话,使本来有些紧张的气氛变得柔和起来。相比之前,接下来的采访要顺利得多,说实在的,她不像是在诉说自己的经历,更像是在编织一个五彩的梦……"孩子们需要我,我就来了,我是来聆听他们的心声的。"她的眼里好像有光在闪耀,"放弃职薪,我不是准备啃老,大学里的奖学金够我生活一段时间,在这里我更多的是在享受生活,享受命运所给予我的乐趣!突然一阵脚步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一个女孩跌跌撞撞地跑进来,慌乱地打着手势,似乎叫她出去。她很抱歉地向我点了点头,随即又用手势回应了那个女孩儿,回头笑眯眯地看了我一眼,然后牵着女孩的手向外走去。很快他们就被碧绿的草地和娇艳的花朵包围了。
善,润了芳华。那位姐姐放弃职薪,来呵护一群特殊的孩子,只为让心中的善良之花绽放,用生命中的善意点缀岁月的枝头,让一个个善举催开受伤的花蕾,以一树的善果照亮一群残疾儿童的前程。
【篇三:芳华观后感】
星光璀璨的平安夜,我们如期至影院。一幕《芳华》,不负盛名,催人泪下。
他,是任劳任怨的刘峰,不辞辛劳好比雷锋再世;她,是卑微单纯的何小萍,渴望光明能得赞美呵护。同处于军营的文工团中,他将上大学进修的机会拱手相让,追求爱情却被诬告成猥琐,被调至烽火连天的前线;她亲眼目睹人情冷漠,心寒三尺,拒不演出,同样被罚至野战医院;他浴血奋战动脉贯穿,终成残疾;她,救死扶伤满目疮痍,精神重创。还有萧穗子、郝淑雯等将青春献予了文工团的少男少女们,执着地坚守着一片纯情,大多却在时光的冰冷下消磨殆尽……
这似乎是那个时代的悲歌。政府的有意无意的疏忽,使那些如刘峰、如何小萍般的退伍军人于寒风中流落街头,百受欺凌着相依为命;人情的冷若冰霜的漠然,令那些脱口而出的稚嫩的告白惨遭杀戮,只等时光的烟粒来抚平伤口。我们叹息着,看刘峰与何小萍相依相靠,在逐渐黯淡的荧幕中褪去……
“他们没有结婚,没有子女,却是我们中最满足的人。”电影之末的这句话,令我有些疑惑,可思索片刻后,却是释然。或许,当他们回忆起从前的刀光剑影、鲜血横流、艰难险阻,甚至会有些许怀恋吧!这场芳华悲剧,使他们年纪轻轻便饱经风霜,遍尝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他们的不辞劳苦、救死扶伤,换来的是现实的刻刀下残缺的芳华。但却更令人意识到,正是他们一代代人的飞蛾扑火般的信念,对人性光辉的追求与向往,才磨钝了现实这把残酷无情的刀!他们无畏地踏上的,是锐利的闪着寒光的刀尖;而如今刀已钝了甚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心怀善良,不心怀希望?
记住芳华,是记住他们对光明的向往,是记住他们对真、善、美的渴望,也是将对他们青春芳华的缅怀化为自身向前的勇气。也许现实会将我们磨灭,也许冷漠会将我们凝结。可那又何妨?
“天空不曾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这个平安夜,为我回放着曾经的人们的艰苦卓绝,也令我逐渐明白,青春,本就是一首悲歌,你拼命地努力着飞向蓝天,但现实的小手却将你留下的痕迹拂得一干二净。但你知道,在这片时代的天空中,你曾燃烧着生命之火,奋勇翱翔。
即使满身是伤,这青春芳华,也不会是留白一场。
【篇四:刹那芳华瞬间花火】
是谁,曾经吟诵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是谁,曾经感叹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夙愿;是谁主,曾经吟唱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无奈与思念。即使到头来不过一捧泥土,几粒黄沙掩盖他们的身躯,也终究得以留芳千古,为后人所称颂。
她们绽放了刹那间的芳华,瞬间的花火绚烂了历史的长河。是谁说,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也许独自,但并不孤独。李白尚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温暖,陶潜固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所以,我们并不孤独。
选择了远方,我们便努力飞翔。要始终坚信,留得住初见时心花无涯的惊艳,才耐得住惊变;留得住那最初的梦想,便努力去到达所谓的天堂,去努力飞翔。有的人破茧成蝶,也固有作茧自缚,你要相信不经历挫折,不勇敢努力,便成不了那破茧而出的蝶。而那百鸟之王,也必要经历浴火重生才会拥有璀璨的光芒,让人仰望,它们才称得起凤凰。
世人都道“昙花一现”,留不住的美好,又有谁知那刹那间的芳华,便已是为人津津乐道,愿苦守长夜只为那一现的美好,那便足够。至少它努力绽放了自己的美好。我们总要在为梦想的拼搏中经历一大段不为人知的日子,有汗水,有泪水,有挫折,有无奈,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会活得漂亮。每个人都是会有那么一段不为人知的充满辛酸与孤独的日子,最终实现梦想的人,总会觉得那么一段时光难以忘怀,苦涩又幸福,说不出的感动。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冷冷拍下,那么懂得执著的人就拥有了隐形翅膀,把眼泪装进心中,会开出勇敢的花!
梦想,是注定艰难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即使是刹那芳华,也要是瞬间花火般绚烂整片夜空。
【篇五:乱世中的那一抹芳华】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貌春松。
——曹植
她,是三国战乱时期中的一抹亮丽。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甄宓的芳名,在当时可是家喻户晓。作为袁熙之妻的她,在袁绍战败后被遗弃在故居中,被在院中搜查的曹操发现,虽然当时满面灰尘,头发散乱,却仍给士兵们留下了惊艳的印象。曹操当时也愣住了,连连感叹甄宓的美貌。曹操并未杀她,许是她的容貌使曹操心生怜惜,但我相信,一定是她那“三求不为己”的从容无畏震撼了曹操,当时如此有气节的女子并不多见。随后,她因曹植的才情对他心生欣赏,两人经历的相似、心志的相投使得他们在这个战乱的时代惺惺相惜。可造化弄人,她被许配给了后来当上储君的曹丕,但她没有任何怨言和不满。对经历过背叛、抛弃、洗劫和死亡的甄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保全生命。
曹丕和甄宓相敬如宾,曹丕对她有爱慕之情,可她却冷淡不回应。她抚琴、吟诗作赋、读曹植的诗。她在宫中的日子很寂寞,但她却活的清闲自在。宫中勾心斗角的日子果然不适合她,宫里的妃嫔,自恃出身高贵,见她少言寡语,便有事无事找她麻烦,她也不恼。
有了曹叡之后,她便用心培养她的孩子——宫中的嫡长子。曹叡日渐长大,也十分体恤母亲。但因为曹植和她不太一般的关系使曹丕起了疑心,曹丕对她一天比一天不信任,随后,甄宓被郭照陷害,她自知与俗世不合,没有理会任何曹丕的挽留,毅然决然地饮了鸠酒。临死之前,她托孤于司马懿,要求他扶持曹叡当上太子。这份做母亲的爱子之心被包裹在她坚硬的外壳之下,细腻柔软。
我和曹公子都清清白白,若陛下不信,我便以死证明。大殿诀别之日,她这样对曹丕说。她的背影清瘦坚绝,不留有任何余地。甄宓宁可选择死也不愿被人怀疑,不愿背着不信任度过余生,她清高,她有才情,她就像一朵冰山上的雪莲花,冰冷自洁,让人不敢轻易靠近。只是可怜了甄宓,生错了时代,偏偏身处三国乱世,在战争中颠沛流离,最终也不过被当作挑拨曹氏二兄弟的棋子罢了。
那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女子,清冷孤傲的甄夫人,就是那乱世里的一抹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