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高中作文 高一作文 汉语的传承
汉语的传承
发布时间: 2024-01-30 17:29
阅读:

【篇一:汉语的传承】

从三皇五帝到秦汉帝国,从唐宋盛世到明清伟业。中华民族历经千年风雨,仍自强不息。文化的传承已融入血脉,源远流长,而语言就是文化最伟大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母语是汉语,写出来的字是汉字。唇齿一张一合留下的是一首动听的音乐;笔走龙蛇留下的是一页绝美的篇章。喜欢唐诗,喜欢宋词,喜欢元曲,喜欢明清小说,喜欢一切一切用汉语和汉字表达出的感情。

六岁老师教我背唐诗,便深深爱上了那平仄中的无限韵味。喜欢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喜欢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伤;喜欢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欣喜;喜欢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追忆———唐诗的文化传承千百年,语言的魅力也使我们深深折服。

记得一代文豪苏东坡也有“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哀伤;记得一代爱国诗人陆游那“东风恶,欢情薄”的《钗头凤》的千古绝唱;记得那一代女词人诗风由“惊起一滩鸥鹭”的清丽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哀婉——宋词的艺术在与情感,一直觉得他的存在就是为了拨动心中最隐匿的那封情感的弦,语言使宋词伟大,文化是宋词经典,而宋词则使语言和文化传承千年。

而是喜欢听爷爷讲《赵氏孤儿》,都喜欢跟奶奶一起听《牡丹亭》,看这一个个元曲故事的经典,也是在欣赏一份特殊的语言,在其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传承。

从小看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听易中天先生品《三国》,听刘心武先生讲《红楼》。明清时代的小说给我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乐趣,看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品读故事中人生百味,也给了我不少为人处世方面的建议,字里行间里流露的是人生的智慧,语言的传承。

现在呢?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而我们的文化却一步步的走向没落,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语言传承经典,经典传承文化,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结合!其实,我们能做的远比我们想做的多得多,因此我们拥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我们的语言保护我们的文化。

传承语言,传承文化,演绎经典。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息,自有它独特的魅力与价值。爱护汉语,爱护文化,爱护一切从汉语表达出的感情,一切从汉语中感受的爱。

语言传承文化,文化铸就民族未来。

【篇二:精神贵在传承】

有一个人,做好事不留名;有一种行为,温暖而又感人;有一种精神,平凡中透露着伟大。这个人就是雷锋,这种行为就是助人为乐,这种精神就是雷锋精神。

今天,雷锋精神就如蒲公英的种子一般,随风飘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就如骆驼刺一般深深扎人我们的心房;就如野花一般,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雷锋叔叔用行动体现了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他的精神不知影响了多少人啊!

雷锋叔叔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们要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不错,毛爷爷也曾说过:“为人民服务。”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传承这种美德。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是雷锋叔叔的代言词,他那种精神深深烙印在13亿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亘古不变的永恒。

在当今社会中,有人会觉得这样做不值得,反而有人“把好心当作驴肝肺”,诬陷你,就因为这种社会现状,好心人越来越少,社会风气也越来越污浊,但也不乏那些在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

那颗屹立在路旁的大树,任凭风吹雨打,烈日暴晒,他们都屹然不动,他们就如交警一般,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们都风雨无阻,在那宽阔的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兢兢业业只为人们来往通畅。清洁工们也同样,为了我们共同的家,他们时时刻刻打扫环境,创建美好家园。他们不怕辛苦,不怕脏也不怕累,努力保持环境的清洁,他们这是为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这么做只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母亲,他们这么做也是因为他们身上具备着雷锋的精神——无私奉献。

雷锋精神我们应该传承,作为祖国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具备着这种精神,随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让社会变得更和谐,让国家变得更美好。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吧!让雷锋精神永驻人间!

【篇三:汉灶文化礼堂,传承婺窑文明】

清晨,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现出“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伴着如此美丽的景色,我们哼着小曲,迈着愉快的步伐,一览了汉灶村的婺州窑和文化大礼堂。

我们来到了婺州窑,欣赏了陶瓷的魅力。我们先听了工作人员的讲座,初步了解了婺州窑。之后,我们便开始参观婺州窑的陶瓷,这一些陶瓷可真精致,一个个光滑剔透、造型生动逼真。你看,这个陶瓷如同一只老虎,瞪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仿佛是要把旁边的小泥人吃掉似的。你看,那个陶瓷是关羽的样子,一手持青龙斩月刀,一手抚着长胡子,十分的威风。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参观完了婺州窑,我们又踏着一条路旁满是狗尾巴草的小路,向汉灶文化大礼堂进军。一阵微风拂过,风中含着的露水,一下子全扑在我的脸上,仿佛是给我的见面礼。

到了文化大礼堂,第一个印入眼帘的就是一个黑板报,黑板报上贴了许多老人的微笑,那一张张慈爱的脸微笑着看着我们,像是在给我们的祝福。走进大厅我们便看见了一张标牌,上面写了“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与我们王校长常说的“存暖心,做暖事,说暖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希望我们做一个温暖的好人。接着我便看见了《新二十四孝图》,上面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告诉我们该如何孝顺父母。我现在认为以前和父母发脾气很不应该,现在想起来十分后悔。

看完这些后,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会议室,听了讲解阿姨的介绍,原来别看这里白天那么安静,晚上可十分热闹了!大家在广场上跳舞、看电视、聊天、下棋,样样都有。在文化大礼堂里还会组织一些免费的活动课,让老人们参加丰富的生活,比如:教老人们做西式蛋糕,教老人们认字,学习各种本领等等。听完后,我们又看了墙上的名言,许多都对我们人生有着巨大的意义。其中"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句话对我触动颇深。意思是:有大智大慧的人,遇见有迷惑的事物,不解的地方,他会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勇敢的人,面对强敌,是不会有所畏惧的,他会义无反顾地去迎接挑战。

下午夕阳的余晖给大地染上了一层金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次参观婺州窑和文化大礼堂的旅行快要结束了,我们满载而归,带着学到的知识和快乐的心情,踏上归途。

【篇四:传承经典丰富自我】

在当代社会,流行的读物泛滥,信息过剩,人们的思想都很浮躁。我们青少年更是盲目地跟随潮流,很多读物都不适合我们的心智,读后不但没有益处,反而产生无法摆脱的困惑和焦虑,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静心研究经典诵读就会滋养我们的心灵,打开我们的心智,优化我们的人格,修养我们的身心。

这个寒假,通过观看“山东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走进了国学的殿堂,那是博大精深、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渴望诵读经典,与圣贤对话。那朗朗的声音,那抑扬的韵律,滋润着我的心灵,启迪着我的智慧。于是我打开一本国学经典《弟子规》进行诵读,它使我深受启发,就像一个无声的长者,教会我许多道理。

一、我认为自己做的比较好的是《弟子规》中的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句话是这样理解的:在定某些计划时,不妨宽松一些,这样就会使我们没有太多太大的心里压力。但是功夫要用的紧。每天都要努力,不要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就都迎刃而解了。我在制定学习和读书计划时,都会适当的放宽五到十分钟,这样做并不是偷懒,而是为了在学习中认真仔细,静下心来思考某些问题。我的读书和学习并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平常就非常认真努力,今日事今日毕,不会到临考试前才用功,像这样,学习就会变得主动,效果也很好。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我们: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要马上把问题记录下来,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意,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通过。这是认真学习的态度。我每次学习完以后,都会拿出一个小字条,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问同学,问老师或者自己查资料来寻求正确的答案。

二、我认为自己做的不足的是:“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记得有一年冬天很冷,妈妈叮嘱我一定要带好手套,可是因为有一天太过匆忙,手套落在了学校里。妈妈就责备我说:“这么冷的天,怎么还忘带手套了呢,这么小的事儿还记不住啊!”我有点儿不耐烦了,因为我觉得这并不怪我,不就是手套吗,忘带了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我马上回了一句:“不就是忘了吗,老是唠叨,真烦。”妈妈只是楞了一下,并没有说什么,我也没在意,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这段时间读《弟子规》,我才发现我真的错了。

三、以后要怎样做

以前好的学习经验和习惯还要保持,而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伤心生气。

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精华,文化精华和精神宝库,是我们世世代代的祖先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的经验总结和智慧之渊海。我慢慢地翻开那一页页带着书香的卷宗,仔细品味,深沉思考,我发现我找到了思想深处的根

【篇五:传承红色文化】

周末,至善教育举行了一次以传承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地点是在资兴的百灶居红色教育基地。

一大清早,我和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坐着大巴车来到目的地。下了车,我们纷纷换上了红军服,系上小皮带,个个都神气十足的样子,看起来像极了真正的小红军。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今天的第一个活动项目:毛毛虫赛跑。开始我们组的组员不以为然,老是一次次地输掉比赛,后来终于意识到了比赛的重要性,于是都开始发力。我也在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最后累得满头大汗总算是打平了。比赛结束后,大家开始跟着老师学唱红歌,个个认真地唱着,激情满满,气势如虹。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打鬼子”的环节。游戏开始后,我们高喊着:“冲啊!冲啊!”几颗手榴弹同时飞了出去,在敌军中间炸开了花,战场上硝烟四起,浓烟滚滚,我趁机瞄准目标抬手就是一枪,砰!砰!砰!接二连三地倒下了几个“鬼子”。我们扛上步枪,冲向“鬼子”的营地一起俘虏了剩下的敌人,把他们带到了长官面前,接着便是一片欢呼声“我们胜利了!胜利了!”结束后,长官领导我们举起右手,庄严地开始宣誓:“我宣誓!重走长征路,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切行动听党指挥!”此时我的心中油然而出一种信念: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中餐是体验民族文化---长桌宴。当地老百姓为我们这次参加活动的两百多人准备了好几条长长的桌子,桌上摆满了丰盛至极的美味佳肴,大家吃得可欢了。饭后我们转移到隔壁的大厅进行了才艺展示,我踊跃报名上台表演,并展示了自己最擅长的“朗诵”节目。因为这次准备得不是特别充分,所以感觉不尽人意,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表现得更好。下午还进行了许多特别好玩的项目:滑索道、拔河、齐步走等等。滑索道是我一直很期待的项目,因为通过它让我战胜了恐惧,使我变得更加地勇敢。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就到了返程的时刻,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坐上了回家的大巴。直到现在我还一直沉浸在这次有趣的活动中,久久不能忘怀。

【篇六:还原汉语的甘醇】

我看到书院里的学子摇头晃脑地吟诵着四书五经,我听到酒肆里的词人骚客吐出的绝句佳词,我嗅到泠黄史书里经久不散的墨香……

汉语是我们聪明﹑富有而又伟大的祖先创造并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它维系了华夏儿女的命脉,培养了中国人的品德。随着时代的发展,汉语早已通用,且汉语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汉语在中国起源,沿用至今变化发展许多次,终于形成了以简明﹑大方的方格子——汉字,作为语言基础。现在,汉字在进行由繁到简的简化,汉语早已深入民心,作为普通话推广。似乎我们太熟悉汉语了,以至于用起来越来越随意了。并且网络语也进入了生活中,进入汉语中,汉语似乎越来越现代化,随着人们的需要也越来越简单了。尤其是当代青年学生,汉语水平不高,且语中有语病。难道是因为学习英语吗?汉语是我们精神家园的核心,它必须得正确的载着文明一起传承下去,哪能受经济发展,多元文化所干扰,它是中国的象征。

汉语在国外发展,经过几年的光阴,孔子庙已有数千家落户国外。一阵阵汉语热席卷全世界。如今国外已有数万人非常了解汉语,并且常和外国人合办“汉语桥”﹑“汉语节”,许多外国学生参加,办得很是红火。而中国只是一年一次的“国学”,其中参赛的选手,还是外国留学生。有些人似乎还痴迷于汉语,到中国来发展﹑工作。中国开办汉学教育是否是想吸引人到中国来投资,为中国带来经济效益。随着当代中国经济地位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

照这样下去,外国人越来越精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主要在生活中大部分人使用汉语,也逐渐使用外语﹑网络语言,这样发展下去很可怕。结果可能是“孔子”“老子”等出国讲学了,汉语大赛中,中国人不敌外国人了;在纽约看四大名著了;外语在中国满天飞了……

庆幸的是,汉语博大精深,汉语也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但我们中国人有好的汉语环境,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传承它,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汉语的纯粹和完备。守护母语这一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汉语。这坛传承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越来越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