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扼杀社交】
你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地铁,终于到家了。你用五分钟冲了个澡,套上薄薄的睡衣,关了灯,一头扎进床里,美滋滋地看了两个多小时的手机……
注意到上面那段话里的“美滋滋”了吗?那好,我们来做一道赏析题:这个“美滋滋”可以换成“幸福”吗?为什么?
让我们有请倒霉的小明同学来解答一下这道题。
小明一脸纠结的站起来:老师,我觉得可以啊。
为什么?
因为……因为……因为这样让人会觉得很开心,然后,“美滋滋”和“幸福”也都是表示很开心的吧。
你的答案和小明一样吗?不论一样还是不一样,有一个问题依旧等着你去回答:你觉得社交媒体能给人带来幸福吗?
很明显,社交媒体极好地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但并没有真实地给人们带来幸福!你把你的生活给别人看,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评论,你会感到快乐,但你不会感到幸福。众所周知,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都被碎片化了,而互联网机构正应该填补用户碎片化的时间,而不是做一些相反的事。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什么算是“相反的事”?哦,很简单,请仔细想想你一共花掉多长时间在这些机构上。我是说,你本来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用来干一些例如学习啊、工作啊、或是为你节省更多时间的事情,却全用来看手机了。我想这确实很矛盾,但事实摆在眼前:用SusanGreenfield的一句话说就是,网络不是在创造更智能的机器,而是在创造更愚蠢的人类。
这句话真的一针见血啊。我自己感同身受:明明是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一点一点做成的事,却全都用来看手机了!最后不仅事情做不完,而且似乎也并没有从手机那里获取什么:快乐吗?一般般。更不用说幸福了。然而就这样累积下去,我发现泡在社交媒体里真的是再愚蠢不过的一件事了,因为它毕竟不是人与人之间真情实感的交流,并不能帮助人们增进感情,反而有时会惹得你不开心。这样看来,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浪费——请允许我用这个词——在社交媒体中,确实是愚蠢的。
何况,“愚蠢”一词还更加体现在人们本身。就是我前文提到的“虚荣心”,当然还有许多别的类似的词语,这里先只提这一个。很少有人能否认当自己的日志被人点赞之后,虚荣心不会得到哪怕是一点点的满足。用李少加在《后互联网:无聊已死、社交危机、故事崛起》中提到的:“社交网络逐渐演变成了个人虚荣的放大器。”我们将这些仅存在于表面的事物的重要性,提到比真正的情感社交还要高。这是功利性社交,“将是人类变得更以自我为中心、更自私、彼此信任度极低”(李少加)。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请各位读者朋友们把开头的这个故事改动一下:你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地铁,途中背了二十个英语单词,并写完了一张试卷,还顺便读了三章节的名著。你的手机一直安安稳稳揣在裤兜里没动过。你冲完澡后觉得不困,于是一边晾干头发一边写下这篇文字。很好,你的周末作业又少了一项。
【篇二:碎片化的社交】
当你在地铁上或是公交车上时,总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几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在低着头看手机,他们或是在玩游戏、刷朋友圈、看微博,有的是和家人或朋友在发消息、发语音。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这种交流方式进行社交。
很久以前,大家都是用书信进行交流。邮递员就像是移动网络,把家人和朋友的消息带到你的身边。有时候一封信要等上好几天才能收到。但是收到信的时候心里会暖暖的,非常高兴。后来电话出现了,最初的时候是公用电话。每个弄堂里都能听到大妈们的大嗓门。渐渐的家里都装上了固定电话,人们之间的联络就更加的方便了。直到移动电话的出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和家人或者朋友进行联络。听大人们说,最大的手机是叫“大哥大”,一个像板砖一样的大家伙。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也越来越小,但这个时候手机的主要作用就是打电话。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手机不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了,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智能手机”它除了可以用来打电话,它还可以了解全球最新的新闻,用来听音乐,购物……特别是在社交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也更加的便捷。比如你有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虽然不曾通话联络,但是你可以在他的社交账号上了解到他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去了哪些地方……又或者你的家人远在异地出差,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你可以随时随地和他进行视频,知道他的一举一动。这样大人们不会错过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老人们对远在异地的孩子更加放心。现在许多社交APP的出现,让你也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甚至可能这些朋友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人种。虽然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便利,让我们的社交也更加的便捷,但是我总觉得他少了一些温度,少了一些人情味。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新闻,一次朋友之间的聚会,刚开始大家都是各自拿着手机自顾自的玩着,后来一个朋友说,大家很久才聚一次,不要让手机变成大家交流的阻碍,建议把手机都放在一起,聚会的时候都不去看手机。大家都赞同,于是这次聚餐变得非常融洽,大家交流的更加愉快。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少之又少。面对面的交流也被更多的取代。
网络时代的便捷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社交生活,但人与人之间还是更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这样你才能更真实的了解对方,感受对方。这样的社交才能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篇三:碎片社交】
暑假开始了好几天了,但苏还没有碰过手机QQ呢!现在她正处在心情五味杂陈的境地:一方面她害怕打开QQ后铺天盖地的消息,但另一方面,她也害怕这样的事越积越多。一定要克服这样的情绪!终于,她还是鼓起勇气打开了QQ。呵,不错,才五条。苏舒了一口气,看了起来。
第一条是同学吟发来的问题:慕课是选一门自己学吗?这已经是三天前的消息了。苏心里一紧,这下麻烦了,怎么回呢?她定神想了一会,还是先道个歉吧。抱歉,之前没有上QQ,她回复道,是的,只要选一门,开学考试。发完这两条消息,她心口的大石头就放下了。
第二条是志服群的消息,苏发现原来是志服队长发了一张志服安排表,并说那些在同一天做志服的同学需要其他同学代签的事宜。苏忙在名单中搜索了一下,发现见也在其中。她应该是最好说话的了。苏径直在群中点击了见的名字,说明了请求。这边请求刚发出去,志服队长又发话了:我这边做好了调整后的签名表,大家就这上面的进行操作吧!苏就感到啼笑皆非了。她连忙又回到见的对话页面,见她没回复,松了一口气,连忙长按信息,又险些点了删除。在撤回后,她又不放心,连忙添上一句:对不起,发错了。还没等她舒口气呢,见就发了一连串问号过来,两人又是一阵寒暄。
呼,总算是处理到第三条了。这一看不得了,苏是好一阵激动。这不是一年没见的美国好友华吗,她竟然已经回来了。这时苏的心态便放松了许多,语气也比较随意。要不约个饭吧。发完了这条,苏也不直接等她的回复,看向了最后一条。
前面只有几十条,现在已经99+了!看来是正在讨论中的社会调查小组,苏翻了好一会聊天记录才到顶,一看是7:53开始讨论的,现在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也不过定下来时间地点和三个问卷问题,才看到小半,华已经回复了。16号前,你呢?苏是在主页面看的,就下意识的点了第一个进行回复,14、15号吧。一看不得了,发到社会调查小组了。苏连忙又是撤回又是道歉,为表诚意,也加入热烈的讨论中去了。一边回复华一边想着问卷,别提多忙了,见好友的热情也消退了不少。呼总算是完结了两件事。
苏刚想下线,社长又来信了:你在吧?能把上学期的视频发给我吗?苏早已是晕头转向,在照片列表中看到最近的一个视频打包好就马上上传,顺便去洗了个澡。
等她回来视频上传完成了,可社长回复说不是这个。苏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采访的视频吗,竟然发错了!于是又是好一阵忙活,总算是在10:30将一切事宜了结了。
苏躺在床上,心里一阵嘀咕:一周内我决不再碰QQ了。
【篇四:正确的碎片社交】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所处在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小,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使整块空余时间切割成无数的碎片时间,而我们则应该正确的对待碎片生活。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公交车上,地铁站上,马路上随时随地了解到最新资讯,对于铺天盖地的新闻人们开始一贯的毫无原则的接受,人们以为随意的看了一篇心灵鸡汤便可以提升内心的心灵素质,随意的看一篇娱乐新闻便可以和友人泛泛而谈,随意的看一篇知识类文章便可以自认为自己懂的比别人多……面对着这么多的“随意”又有多少真正帮助到了我们?
正确的碎片生活应是人们对于问题的深度思考,而不是盲目听信。
网络上繁复多样的社交软件改变着人们的社交生活,一个软件便可以联系上千人,一个朋友圈就可以了解朋友的最新动态,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社交软件,觉得没有了它们生活便没有了意义。
我们经常被朋友圈里的无意义的碎片信息所淹没,错过真正想看到的东西。
著名主持人汪涵曾在某一综艺节目中自曝自己不使用微信,他认为“这样的生活,非常的轻松,所有的时间都是你的,自在的一塌糊涂,你会突然觉得整个人生都发生变化,我们彼此之间没有微信,但是感情根本不因为没有微信或者长期不联络而变得不好”。
正确的碎片生活是人们拥有自己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身处现代社会,纸质书籍的使用渐渐变少,人们渐渐开始使用网络读书,更加的方便,实用,但我们阅览的时间越来越少,或是地铁上的几十分钟,或是等车时的几分钟,亦或是无聊时随意翻阅的几秒钟,能常翻书已实属不易。曾有调查表明,中国人年均读书最少。
网络时代的发展,致使着人们的专注力下降,缺乏危机意识。
正确的碎片生活是静下心认真的看一本书。
碎片生活想一个毒药,引诱着人们沉溺在暂时的快乐中;碎片生活像一本撕碎了的书,难以构成一本完整的书;碎片生活像一个傀儡师,迫使你没有自己的思想。
正确的碎片生活不需要你为自己的时间做好规划,只需要拥有能够正确鉴别事物对与错的思考,拥有做事情的专注力以及拥有属于自己个人时间的自由。
【篇五:遇上碎片化的社交】
21世纪,中国已经踏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然而,现在我们的生活都被这些而分成了碎片,不仅是从生理上来说,还是从心理上来说,我们都默认了这一种生活的方式。可它对我们有任何好处吗?
现在大家都在通过视频聊天,发送邮件这些简单,便捷的方式交流,尽管这些方式能不用长途奔袭,来到对方身边,但你真的能感到对方的诚意吗。
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人,约好了和他亲朋好友出去吃饭,只可惜,当他整晚上拿着手机,在包厢吃完以后,才发现一屋子生人——走错房间了,可见数字化信息时代是对么得“可怕”,它能够使一个人不知不觉沉迷在里面,对周围毫无意识。
互联网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但它也拉低了人与人之间对于交往重要性的认识,
现在交往简单了,但是当你交往的人多了以后,你才会发现问题所在,就是当你在和一个朋友视频聊天时,另一个朋友打电话给你,当你接完电话后才发现那个朋友已经结束聊天了,这会让你陷入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再比如说,当你的朋友越交越多的时候,你可能会忘了一些曾经的好朋友,铁哥们,而你现在交到的朋友因为朋友太多,很少又可以称为好朋友的,这也就是问题所在。
现在的点赞功能越来越火,可这一个赞和一句评论改变了对一个人的看法。社会碎片化,点赞,评论等等使得感觉自己在被关注,但是一句话或一个赞并不能得出真情感,有时反而会拉大人与人能够交流的距离。
碎片化社交会严重得影响我们的交友习惯和交友观点,当你交友时,可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头像,听到的可能只是处理过的声音,这些东西对我们日常的交友没有任何益处,只有面对面的交友才能够看清你朋友的身份,样貌和他的想法。有时,网络交友不知道对方的身份是非常危险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难去少使用网络或移动互联网进行交流,从事娱乐活动或其他事,可是在另一个世界中藏着你想不到的危险。另外,碎片化的生活会让我们更加不适应我们曾经的生活,所以我希望重新回到社会的轨道,而不是在碎片化的生活中生存。
【篇六:碎片化社交也能编织出好朋友网络】
被中学录取以后,暑假里,妈妈给了我一个她用过的旧手机。虽然不是新的,但也是一个不错的智能手机,有很多功能。我梦寐以求的掌上智能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很快我就坠入了移动互联网当中。尤其是网上的社交功能深深吸引了我,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QQ号码,也有了自己的微信账号,很快就能熟练使用了。
以前,爸爸妈妈不让我用手机,也很少允许我上网,我和同学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一起在小区的儿童乐园玩耍;节假日里,也经常到同学家串串门;同学过生日,我们经常一起聚会,开派对。那时候,社交不需要互联网,简单也很快乐。
有了手机,能上网以后,QQ的吱吱叫声和微信的叮咚响声时常响起,让我赶紧放下手上的事情,看手机上的新消息,有远在外地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发来的旅游见闻、可爱的表弟表妹们的逗乐视频、有同学们作业、学习方面的讨论和对新鲜事件的调侃,也有节假日喜庆和娱乐的红包,个个都让我爱不释手,徜徉在网络中,流连忘返。更加让我惊喜的是,有些失去联系的少年玩伴也似乎一下子冒出来了,互致问候,经常交流。我和朋友们的联系比以前更加紧密了,即便是已经毕业分离的小学同学也能经常联系,交流彼此中学生活的趣闻。可是,我慢慢的发现我和身边好朋友的联系反而变得碎片化了,以前一块相约去社区图书馆看书、户外轮滑、骑自行车现在都变成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了。
不知不觉中每天在手机上逗留的时间也增加了,这时爸爸妈妈有些担心了,担心我流连于网络,花费太多时间而耽误了学业,也担心我总是看手机,视力下降,开始限制我用手机和网络了,这时我觉得好像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总是有点不自在。随着中学生活得开始,我的中学也禁止我们携带手机到学校,要求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在学业上。从几个月来的网上自由冲浪突然又回归到清清静静的校园读书生活,反而那份久违的宁静致远、没有叮咚声打扰的课余时光、心无旁骛的思考统统都回来了,下课后、放学后朋友们热烈的交流,哪怕是叽叽喳喳辩论都是那么的亲切。
回首这几个月的经历,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好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通过网上社交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不可否认它们使我的时间碎片化了,使我的社交方式也碎片化了,但它也有它独特的优点,网上社交很方便,可以无时无刻地保持和朋友们的联系,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换很多信息和文件,还有很多有趣的笑话、图片、视频。但另一方面,我想,我们需要能够管理好时间,不沉迷于网络,网上社交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和朋友们的密切联系,但也会耗费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能有机的与自己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够和同学、朋友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保持友谊,碎片化的网络社交就能为我们编织出一张美丽的好朋友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