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信息时代,更需“人类式”思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大胆预言了人工智能的出现。然而,人类预想到了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为“人机大战”而恐慌着,却鲜有人意识到,真正值得恐惧的,是人类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变得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人类与计算机彻底调换了位置。
个人的价值观,累成于生活经历中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也正是人们各异的价值观,形成了整个社会思想繁茂的盛景。然而当计算机将人连接成网,不同的价值取向扑面而来,人类便自发地在计算机网络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了网络时代的价值趋同。与地域文化不同,网络的作用是世界性的,这种趋同便在整个世界范围中发生,不同于主流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被迫凋零。人类最终,如量化生产的计算机一样,只拥有量产的思维,失去了个人的价值观。
也正是源于这种价值的同一性,人类的绝对是非观念被无限地放大。与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相同,人类的大脑中也产生了一套“非0即1”的判断模式,因此当女教师危秋洁在日本失踪,网民立即武断地将“去日本”划为“非”的概念之中,以抨击代替哀叹与同情。信息时代的同情匮乏,本质上是这个时代对差异的排斥和是非观念的单一化倾向。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人类对于事件后果思考的淡化。在没有大数据的支撑下,计算机无法实现对后果的预测,只能机械地按照指令完成动作。人的阅历本身便是一种“大数据”,换言之,人类是拥有预测结果的能力的。但在信息化时代,网络交流是匿名的,个人的言论、行为都无需承担责任,不必顾及后果,于是英国脱欧、网络暴力导致少女自裁,时代的列车脱离了预定轨道,向着无法预测的方向驶去。
这样看来,信息时代的种种混乱都是由计算机的出现引发的,我们应当摒斥它、抛弃它。实际上,无论是人类的价值趋同、绝对是非观念,抑或是无责任下的罔顾后果,都是人性中客观存在的,只是恰好在这个时代一齐爆发。时代的发展是必然的,人类的力量无法阻止时代的更迭。我们所能够做的,是将人类自身适应于时代,不被时代潮流裹挟,学会包容差异,学会辩证思考,学会在无纪律的生活中束缚自我。
人类的思考,缔造了长达近万年的不朽文明。只要人类不为计算机所牵引驱使,即便人工智能成为现实,人类也大可不必慌乱——人类将依然能够控制它、利用它,彼时的人工智能,也只不过是计算机更换了一种服务于人类的方式罢了。
【篇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文】
饭可以一日不吃,但书不可一日不读。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书,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队梯。”书读多了,写难不成还有问题?
就在昨天,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大火拼,拼的既不是舞蹈也不是唱歌,而是写。
徐老师宣布这节课我们不上语文了,大家三呼万岁,徐老师紧接着又说:“这节课我们来写现场,50分钟,计时开始、”全班同学晕倒。
我讯速拿出本子,特别兴奋,我心想:“这可是我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呀!”我的血液在沸腾起来,大脑飞速地运转着,教室里传递着紧张的气息,大家不敢出声,认认真真的写着自己的,我认真的思索起来,不一会儿思路就在脑海里构思出来了。我飞速的.写了起来,不断在中添加上好词好句,犹如给黑白画涂上五彩颜色一样,让它变得更完美。不过在进程中有时不会写的字,我就会卡壳了,幸好我早有准备,有真人字典——钱泽凯,有真人字典的帮助,就不成问题了,不过报酬是帮他修改,我爽快的答应了。
有了小钱的帮助,我的顺利的进行了下去,反之钱泽凯同学的并不顺利,几次思路被打断了。我缓缓地将交了上去,忐忐坐等最后的时刻。
教室里闹成一片,我总觉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徐老师拿起了我的,我屏住了呼吸,大脑停止了运转,沸腾的血液凝固了,“小余的进步非常大,过关。”我兴奋极了,一蹦三尺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篇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作文】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只要你仔细、认真的去品读书里面的内容,你一定会感受到——书,就是我们的“朋友”。
六岁那年,我很喜欢到院子捉蝉来玩,每次捉到蝉时,它们会唱出动听的歌声,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问题:蝉是靠什么来发出声音的呢?于是,我灵机一动去找我的好朋友来帮助我。我翻到《昆虫篇》,好朋友是这样给我解释的:蝉是靠胸部发出声音的,它的胸部来回挤压,造成声音发散出来。今天,好朋友又交给我新的知识,又让我在科学知识上有了进步,蝉又发出了叫声,它是在祝贺我吗?
读书不仅能让我们时时刻刻突破自己,而且还能在过程中找到不少乐趣。晚饭后的空闲,偶尔会翻一翻歇后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一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为什么黄盖被他打他是自愿的?为什么周瑜要打黄盖......一连串的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好朋友告诉我,其实在后面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黄盖做了一件亏心事,结果被周瑜看到了,黄盖见事情已被识破,所以周瑜怎么打骂他,他都不会还手,条件是周瑜不把这件事情说出去。
书,是我走向成功了解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我随时都需要这个知心朋友,它是我进步的阶梯。
【篇四:碎片化的时代信息】
在川流不息的城市中,我们上下班,上下学。在马路上,在地铁里可以看到人们都在浏览手机上的微博和微信,关注世界每个角落的事情。
正如我们所见,人们对于电子产品已运用得越来越广泛熟练,上从老,下到小,每一个人对于这样一个电子化的时代所主宰。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客观的现象,这也是一个时代发所无法阻挡的现象。
电子化的时代是快节奏的,每一分每一秒世界都在改变,从而促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订张机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可以从手机的新闻头条中了解时事新闻;我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在“淘宝”上购得我们所需的物品……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们得到许多益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因为有这些益处,人心难免会变得浮躁。碎片化的时代是科学进步的产物,正如科学是没有善恶,只有真假,核能可以造福人类,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能源。但它也可以摧毁人类,“核爆炸”会使千千万万的人失去生命,失去家园,失去幸福,碎片化的生活亦是如此。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
首先,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观,对于碎片化生活,我们应该既不拒绝也不裹胁。常言道“自家主宰长精健,逐外精神徒损伤”。我们应该认识到“信息不是知识”,学会阅读经典,从经典中学会分析事物的利与弊,善与恶。
学会筛选信息,放出眼光。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要学会有规则,有底线,知道什么是我们需要得到的?什么是我们不需要的?我们既不可以将信息拒之门外,做一个桃花源中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的人,盲目而且毫无目的的人。
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生活,拾得这个碎片化信息中的真金。不论时代如何改变,我们都有精神底子,让我们在时代中不断提升自己,选择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学会生活!
学会选择!
【篇五:论人类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古代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千古名句,意思是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可见人类形成自我思考的重要性。
机器只会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去执行,不懂得变通与改变。而人类不同,人类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同情心,知道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懂得随机应变,而不是按预定好的一条道走到黑。这正是人类高于机器的关键之处。而如今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担忧————人类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正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关注的话题。
《晏子使楚》的故事讲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千方百计地使晏子出丑,但都被晏子一一化解,最后楚王自取其辱的故事。晏子的灵活应变令所有人为之深深折服。其中晏子为说明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善盗”,说出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辩证名句,使楚王哑口无言,使读者为之动容。
试想,若晏子只按计划使楚的方式,那么当他面对楚王的百般刁难时,必会困窘不堪,因为晏子失去了当场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可见,人类自我思考是人类取得成功的条件与基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形成独立的思考呢?
首先,人类必须要多读书。腹中有墨,方能从容以待。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别人倾尽一生的心血编著的书籍,我们只需花上几天,便能了解长达一辈子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我们要坚持读书。苏东坡读《阿房宫赋》至四鼓洒然不倦,可见他对于读书的执着与痴迷。我们要读各种领域的书。正如贾平娃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书》中所告诫小妹的那样,每种书都要读,不能只盯着一种读。
另外,人类必须要善学习。思学结合,才知学无止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不行,一定要勤思考,思考后产生了问题,便要去虚心求教别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思考和学习紧密结合,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最后,人类必须要勤实践。实践相伴,而会终出真知。
“光说不练假把式。”意思是只知道理论知识却不实际操作,都是“假大空”的。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与他人交往形成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收获经验,才能获取真知。
人,立足于思考而存在。这也是人类与计算机的最大区别之一。多读书,善学习,勤实践是形成独立的必备条件。人类的自我思考,使科技发展,使生活更美好。
【篇六:人类能像机器一样思考吗?】
在阿尔法狗战胜柯洁之后,大量媒体与百姓发出了惊恐的声音,仿佛人工智能已经攻下了人类自尊的最后堡垒。但是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而非担心计算机成为人类。
这是对于时代问题的清醒认识:机器若为人也无非是人,但人若非人则世上将再无人类。
现在的心灵鸡汤里少不了理性,报纸媒体导向少不了理性,理性已然成为当前时代的朝向,不加上一点“理性”似乎就是大逆不道。这是在人类基本摆脱愚昧,初抵文明时是必要的——以防文明倒退。但是太过强调理性思考的后果是对感性的迷惑乃至丧失感性。而感性才是人类社会的基石,理性只是社会机器的润滑油。
转回人工智能的话题,为什么我们发明出了人工智能?恰恰是因为机器可以比人更加理性——该说是百分百的理性思考。当然我们不能将一切都推到机器的任务表里,但这至少肯定了我们没有必要做到与机器一样无情的绝对理性,机器已经在人类所不能及的理性高度上理性的思考问题了。
那么人类所需的就很简单明了了:保持人心。孔子曾经推崇的君臣阶级制度以“礼”相约束,而“礼”的本质就是感情与爱。这种制度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虚伪的感情与爱使“礼”变成了一纸空谈。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也是如此,我们推崇古中国的文化,外国的社会学家们也为之吸引的原因就是我们重新定义了“礼”,将其从形式主义的代表变成了人性的外在表现。我们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用规则完全约束自己,能约束我们的只有人心中的准则,人类感性的准则。失去了人性的内涵,我们也不过是连机器也不如的行尸走肉罢了。
当然,即使我们应注重维持与完善我们自身的人性,使我们自己的人性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也不可就此完全放弃理性思考的能力。不然无法解决未来所面临的形形色色机器不能解决的新问题,无法在纷杂的信息中找到人类未来的出路。在人类将走上的路上,我们要用感性团结社会的力量,用理性面对发生的问题。这样下去,人类才能走得更远。
机器永远只能是人类的辅助与补充,而人类则必须。永远都是人类,而不是被机器同化,被所谓“效率”与“理性”所迷惑。人类永远不能,也不可以,像机器一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