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换车记】
如果祖祖辈辈用过的车没有大批倒卖或者废弃,而是罗列在博物馆中,那也应该是另一副辉煌壮观的场面吧。
在满清三百年统治里,达官贵人们的车名曰轿子,那四平八稳的一个格子,沉重结实的轿栓不知压垮了多少代劳动人民的肩头。在我看来,这轿子就是对大部分人赤裸裸的压迫,沉得让人踹不过气儿,所幸随着时代的发展,万恶的轿子终于湮灭在人们的视野中。
在多数普通人以步当车时,一个轻快的交通工具诞生了。是了,就是在民国时期颇为流行的自行车,它园碌碌的两个轮子在大街小巷趟过,多轻快,而且自力更生,完全靠自己的两个脚瞪着发力前进,十分省事。年轻的学生们骑上自行车飞奔,张扬着他们青春的欢愉。热恋中的小伙子用车载着心爱的姑娘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浪漫与温性。那老式的自行车用它清脆的铃声,欢快的原轮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自由与发展。
再说说时尚之最汽车吧,民国的汽车几乎清一色皆是黑丝的,毫无创意可言。车前部突着,车屁股也如此,就像一个弯腰攀岩附势的小人模样。夜里只瞧得两车灯炯炯亮着,如夜行蛙的两只大眼睛,怪吓人的。车一发动,突突震荡,像是歇斯底里的疯子摇着坐在车里的人。它在大街上,如一只会移动的大甲虫,不过坐在甲虫肚子里的非富即贵,每每下车是必然腰掸掸自己考究的洋西装亦或戴上副圆框墨镜再粉墨登场。汽车硬是被刷成了黑色,见证了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
过去的时代中,出现过牛车马车,黄包车,它们都曾在历史的舞台上风靡一时,像是当红歌手的海报一样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可后来都会黯然消失被改造成新面孔再出现。就想自行车,轮子越来越小,车座越来越低,大有小家碧玉的感觉,从老大憨粗的大横杆到轻盈便捷的单车,再到折叠式………汽车也同样如此,有趣的是,汽车的行驶带来了废气与能源消耗,君不见ofo小黄车出现在魔都的街头成为了另一种新的时尚。
身为看客的我们叹为观止,是否也能察觉出时代逐渐在取其精华推陈出新的智慧呢?
【篇二:妈妈学车记】
最近我的妈妈在驾校学开车,这才练了几天,竟然学上了瘾,一有空就想过把瘾。
这不,今天我们一家和姑姑约好一起去樊村奶奶家,姑姑开车来接我们,妈妈激动地说:“去樊村都是大路,让我试试,看看我的车技!”一听这话,我心里直发怵,心想妈妈行吗?瞧,妈妈发动车上路了。只见她一会儿挂档,一会儿扭动方向盘,忙得不可开交。汽车就像在马路上走S线,又像我刚学会走路的弟弟,左扭一下,右歪一下,爸爸说妈妈在走模特步。到了十字路口,妈妈更是手忙脚乱,看见一辆车开来,妈妈慌了神,不知怎么办,坐在车上的我心里像揣着一只小兔子砰砰直跳,妈妈正要避开这辆车,不料车又灭火了。我们的车停在十字路口,来往的车估计看出妈妈是个“马路杀手”,他们都绕着道走,离我们的车远远的。在姑姑的指导下,妈妈的车又发动了,姑姑坐在一旁指挥,一会儿说左打,一会儿说右打,一会儿说回方向……我的天啊!坐在车上的我身上直冒冷汗。终于,我们过了十字路口,来到了平坦的大路。
我们的车在马路上缓缓地前进,我的心刚轻松下了,又到了一个拐弯处,路比较窄左边是一米来深的沟,右边是一个土堆,土堆旁边是房子,好悬!妈妈能拐过去吗?我身上的汗毛都要竖起来了,生怕妈妈开到沟里去,只见妈妈双手紧紧握住汽车的方向盘。姑姑在一旁指挥;先右打方向……妈妈麻利地打完方向,真没想到妈妈竟然拐了过去,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可谁想,刚拐过去,却忘了回方向,只听“咚”的一声,车撞倒的土堆上了,幸亏姑姑及时拉住手刹,要不然车就撞房子了!
妈妈灰溜溜地走下车说:“不开了!不开了!太危险!”姑姑发动车我们才安全的到达奶奶家。虽然是虚惊一场,也多亏了姑姑,要不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这次妈妈开车,我深有感触: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车祸不是酒驾,就是像妈妈这样的“马路杀手”造成的。我想告诉妈妈及像妈妈一样车技的叔叔阿姨们,开车虽然好玩也很刺激,但千万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