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孝之风韵】
敬爱的妈妈
您好!
大树感恩土地,因为土地让他扎根;雄鹰感恩天空,因为天空让它翱翔;我们感恩母亲,因为母亲给了我们热血和生命。世界处处都有孝,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那孝之风韵。
小时候在我看来,孝顺就是顺从父母的意愿,于是便完全听他们所说。可是时间长了,我也难免有些我自己的想法,便又少不了分歧。长大后,我却明白,孝顺,不只是顺从,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还是精神和行动上的帮助。
小时候的我无比淘气,也自然少不了您的唠叨。那一次,我和您吵架了,于是赌气跑到另一个卧室,独自坐在地板上发呆。过了一会儿,您因没看见我而有点担心了,于是您就满屋子找我,那是我还没有消气,便没有理您。
又过了一会儿,您终于做不住了,着急忙慌地套上衣服便“破门而出”,在外面您找了几圈都没有看见我的身影。这时,您带着失望和自责回家了,那时您的脚步如坚石般沉重。
看见妈妈回到卧室后,透过门缝,看见您正在用纸巾不停的擦着从脸上划下的泪水。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充满了忏悔和懊恼。我慢慢推开门,当您看到我时,您高兴得向我“扑”过来。您强忍着泪水,想以笑示意原谅我的过错,可是,那无情的泪水冲刷了您的笑容
我们要尽孝的太多太多,选择尽孝,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父母,为自己,为老人,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长大的我也渐渐懂事了。那一个母亲节,我给了您一个礼物——一朵玫瑰花,尽管这一朵玫瑰花是假的,可是,那一次,我看见了您最美的笑容。从那次后,我终于明白,孝,便是我对您的爱。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土地的感恩。
金鱼在水中歌唱,唱出一首感恩的旋律,那是金鱼对海洋的感恩。
雄鹰在天空翱翔,划出一片感恩的文章,那是雄鹰对天空的感恩。
羊有跪乳之恩,它感谢母亲给予它生命的乳汁,可人,就做不到吗?又说鸦有反哺之义,带母亲老后,由它的子女来喂食,直到其临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是啊,动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道理,人怎么就不明白呢?您用尽半生来照顾我,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您……
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您的爱只是滴水之恩吗?您的爱,我与如何才能报完呢?孝,作为中华民族的基本,不应该尽力去发扬吗?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伟人,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呢?
孝,不需要做出太多惊天动地的事;孝,也不用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也许,他们只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只要心里有他们,并爱他们,它们就会感到非常的满足。
《二十四孝》里有一个故事叫“亲尝汤药”。讲的是汉武帝,高祖第三子,生母薄太后,他即位后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长年生病,他经常目不交睫,给母亲所服用的汤药,必须由他亲口尝后才让母亲服用,每天如此。连古代皇帝都明白的感恩之道,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您呢?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重新看待父母,你会发现自己是那么快乐,你会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孝之风韵。
此致
敬礼
您的女儿李贝
【篇二: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个个子曰当中串起来的是孔子儒家的经典学说,是流芳百世的为人处事之道。
自秦始皇时期,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推崇儒家学派,这期间的光阴岁月将儒家学说冲洗得愈发光彩照人。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座,将儒学推入鼎盛,《论语》便在这无数次的锤炼之中如同蚌壳里的珍珠一般诞生。
《论语》全书一共二十篇,字字珠玑,围绕着一个“仁”字展开论述。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等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仁”在其中的深刻内涵。我想,这便是儒家吸引众多学子,拥有众多拥戴者的原因吧。
那么何为“仁”呢?孔子认为,“仁”是自身的一种品质,是君子不可缺的精神,而要称得上是仁德的人,更是在各个方面都要谨言慎行,匡正自己。像“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不器”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只不过是千万品质中的九牛一毛。
现实生活中,我认为称得上君子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君子已经相当于一个完美的存在,而人都是有瑕疵的,就像玉一样,没有人能说这块玉是绝品,只能说为精品,所以我们所谓的君子就像是反比例函数一样,只能无限靠近x,y轴,却永远也不会重合。但是难道永远不重合就干脆连靠都不靠了吗?显然不是的。开口向上和向下的二次函数代表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生。开口向上明明知道永远延伸到不了尽头,但是却拼命的努力上进着,这应该就是我们的人生,开口向下的,却一味地堕落,所以最后连起点也够不到。
除去仁之外,孔子也尤为重视孝道。对父母。“父在”要“观其志”,“父没”要“观其行”,并且“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样就算是孝道了。全书中关于孝道从不同方面做了很多论述,在我看来,“孝”这个字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不简单。一个“子”上面加个“老”的上部分,构成“孝”,如果你认为“孝”就是每个月甩给父母几千块钱,美其名曰是报答父母,还不如说是在还债。而早在几万年前的孔子都知道,“事父母”要“能竭其力”也就是要用心,竭尽自己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子女们缺少的。
《论语》是千年精华的荟萃,它就像天上的太阳,在很久以前就指引照亮着人们,千百年后依然光辉闪耀,不曾被岁月所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