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记忆中的味道】
有一道菜叫“回忆”,你可听过,可尝过,可会做?
“回忆”百态取自人心,做工可繁可简,食材可贵可廉,时间可长可短,但都令人回味无穷。
选小人参——白萝卜洗去泥污,去苦皮,切长方体的条,其厚度全凭有经验的老人掌控,薄则无味,厚则味重失其本味。将萝卜条铺在阳光之下晒足天数以去苦水,接着放入秘制汤水之中密封数天,等待“回忆”之人归来品尝。
孤独的身影望着太阳落山的地方,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天边之时,从学校回来的我终于出现在老人的视野里。昏黄的灯光下,小小的厨房里暖烘烘的,我一脸满足的嚼着奶奶做的咸菜,少了妈妈做的酱油味,少了包装的香精味,少了集市上散装的咸味,多了萝卜本身微微的苦涩,嚼起来脆脆的,那清脆的声音就像一种乐器的独奏曲。
当我的筷子绕过那盘绿莹莹的茼蒿,伸向那碗灰白的萝卜条时,“啪”奶奶的筷子压下我的筷子,“少吃点咸菜,多吃点青菜”。我满脸委屈的盯着奶奶,用眼神求饶,奶奶定力坚强,不上当。“一口咸菜,一口青菜,好不好?”我哀求,开始讨价还价。奶奶表情有些松动,我赶紧夹起一筷子青菜,但转瞬夹起更多的咸萝卜丝,暗笑“奸计”得逞。
奶奶自顾自的念叨:“你总是这么皮,明明一口菜一口咸菜,可总是夹两三根菜,夹一大口咸菜。”我嚼着咸菜,萝卜的苦涩弥漫在舌尖,温暖却在心头蔓延。
回忆的冬天,太阳出来的时间很多,和现在不一样,从奶奶开始做萝卜条就欢喜的蹦蹦跳跳,问这问那。当萝卜条懒洋洋地躺在阳光下时,我也懒洋洋地趴在奶奶腿上听各种听不完的奇怪故事。
当萝卜条被塞进坛子里时,我就开始焦急地等待,不停地问奶奶“可以吃了吗”,直问到奶奶拿出另一种方方正正的美味时,才将他们忘在了脑后。
那时的奶奶与现在不一样,那时的心情与现在不一样,但那熟悉的味道没有变。
当我抱着那沉甸甸的玻璃瓶告别奶奶,看着渐渐远离直至模糊消失的人影时,心里只希望,万物皆变,人在就好。愿我最重要的人,平安健康。
【篇二:以味道为话题的作文】
家的味道是一支我父亲无法戒掉的香烟,烟包在黄色的指尖上--家的味道是我母亲的毛衣,一双熟练的手缝纫和修补我的人生道路。
当我寻找一个舒适又不失自由地作出自己的空间,我的思绪一直停留在某个站,重点是家庭。无论何时何地,地球无论两端,我家的出发点是我的.终点。家是幸福的港湾,闭上你的眼睛,让我慢慢“咀嚼”,并提出了“产品”轻轻地“闻”,家的味道是性温,味甘,是一个舒适,温馨,快乐,安全-家是一个温暖的名字,它既是一个庇护所,也是供人休息的灵魂的真实空间。家里有阳光,温暖,温暖的气味,每个人都走了进去容易不想去的地方了!
当我在异国他乡时,我总是在想家的时候想起我的父母。在我的脑海里,我想起了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妈妈做的饭菜,和爸爸一起看的电影,还有我看的篮球。这些看似微笑的琐事在我心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我最珍贵的记忆。家永远是我们远方学生关心的问题。家的味道是那么特别,那么与众不同,不简单!在我的心里,已经演变成一种习惯,习惯已经演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只要想成家,心里还是有乡村幸福的味道。温馨甜蜜的家的味道就是幸福。幸福是那么简单,有了家,就有了一切,什么钱,什么兴趣都无所谓,有了父母才是最幸福的一面。
【篇三:幸福的味道】
中午,阳光静默地洒下。遍地的金色,像染料涂满了幸福的味道。羊奶奶戴着老花眼镜,面带着微笑,坐在客厅里。她正拿着缝衣针,仔仔细细地给小羊缝补衣服呢。
突然,缝衣针掉到了地上。羊奶奶推推自己的老花眼镜,开始在地上仔细地寻找,可是眼前却是一片模糊。淘气的缝衣针,好像故意躲起了迷藏,消失不见了。羊奶奶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找不到。
正当羊奶奶发愁的时候,孙儿小羊进来了。他灵机一动,找来一块半圆形的磁铁。然后他趴在地上,用磁铁在地上吸来吸去。突然,一样东西被吸到了磁铁上。小羊定睛一看,果然是奶奶的缝衣针啊。他兴高采烈地把缝衣针送到奶奶面前:“奶奶,我帮你把缝衣针找到了。”
羊奶奶笑着说:“孙儿,谢谢你。你真是一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说完,羊奶奶又继续坐下缝起小羊的衣服来。
午后,阳光静默地洒下。幸福在房间里蔓延。
【篇四:家的味道】
“快来,快来救我于水火之中啊!”耳边听到的叫声,不是来自于强悍的老妈吗?这又是在闹哪一出?怀着浓浓的好奇心,我大步迈向卧室。一楞,这刀光剑影的场面,干嘛呢?有听小弟那抱怨的腔调,恍然大悟!牌技太烂了,老妈又不顾他威严的形象耍赖了,小弟自然不依,义正言辞,要求老妈交出赌注,几块小糖。
“快快快快快快你终于来了,快帮我赢回来,都快输光了!”我无奈的叹息,默默吐槽道,“是已经输光了吧!”但身为子女,只得进行劝解工作,“老弟,你应该让着点儿,又不是不知道她的牌技!”看着老妈一脸得意的样子,不知想打击起来,“妈,你也是,自己牙不好不能吃糖,还抢糖干什么?”正当我起劲的时候,这母子二人进联合起来,将我推出了房门,对此深感遗憾,有只得望着房门望洋兴叹。突然,我大叫一声,“老妈!”破门而出。
“菜糊了!”这味道,还挺难闻的。
这假期倒是过的很充实,香味挺多,怪味也不少,可是最难忘的还是家的味道,浓浓的亲情,暖暖的友情,顽强的战友情。可是最难忘的还是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家的味道,早知道。
【篇五:记忆中的味道】
对于小孩子来说,棉花糖应该是一种很常见的零食了,很多人都应该吃过吃棉花糖吧,可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吃棉花糖却是一种奢望。
记得我三岁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三天两头地生病。妈妈为了我的健康着想,便在我吃零食方面下达了许多“命令”。如:不能吃薯片、冰棒、路边的小吃……当然,还有我内心向往以久的棉花糖。这些都被我妈认定为垃圾食品,是绝对不能碰的。妈妈就像是这个家里说一不二的女王,这些命令不光是我要严格遵守,就连爸爸、外婆也不能轻易违反,否则她又会施展起她的“唠叨神功”来。所以,每当有其他小朋友拿着棉花糖神气地看着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的时候,我却只能一边咽口水一边在心里无比羡慕的想: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吃棉花糖该有多好。
终于,在一个深秋的周末,妈妈到单位加班去了,家里就剩下我和老爸。老爸对我说:“今天你妈不在家,我们去爬岳麓山吧,昨天电视上说山上的枫叶红了,可好看了!”“不想去。”我无精打采地说。爸爸见我没兴趣,便卖了个关子说:“不只是那里的景色漂亮哟,可能还会有些小小的惊喜哦,既然你不想去,那就算了吧。”在家里,老爸永远是站在我这边而且会偶尔偷偷放水的人,听到这句话的我当然知道他另有所指,赶忙喊道:“我去!我去!”说着,我飞快地穿好鞋子,乖乖地和老爸一起去岳麓山。
深秋是岳麓山最美的时节,在阳光的映照下,枫叶红得像火,山坡上,山谷里,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就连山脚的池塘里也全是枫树的倒影,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枫叶世界。
不一会我们便来到了爱晚亭下,路边的一排小摊子马上将我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有卖气球的、有卖玩具的、有卖糖画的,在塘边的拐角处,一辆插着棉花糖的小推车进入我的眼帘,车旁有一个和蔼的叔叔,正乐呵呵地做棉花糖呢。棉花糖像天上的云朵,有白的、有黄的、有红的、还有绿的……五颜六色,漂亮极了。“棉花糖!”我欢呼起来,拉着爸爸的手一起跑了过去,挑了一个白色的、大大的棉花糖,迫不及待的用舌头舔起来。棉花糖入口即化,味道甜甜的,我心里也是美美的。不过,那时候,棉花糖相对于我的脸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弄得我鼻子上、腮边、嘴上到处都是,简直就像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那样子,真是太滑稽了。爸爸拿着相机将那一刻拍了下来:一个穿着红衣、脸上沾满着棉花糖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被咬了一个大缺口的棉花糖,站在枫树下,笑靥如花。不过这些照片到后来可都成了妈妈收集的关于我吃垃圾食品的“罪证”了。
现在的周末,我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课外培训班上课,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虽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再喜欢吃棉花糖了,可依然怀念记忆中有关棉花糖的那种味道,甜甜的、美美的……
【篇六:留在记忆深处的除夕味道】
除夕,众所周知的一个属于中国人特有的重要节日。记忆里除夕夜是美好的、温馨的、却又是夹杂着咸辣甜不同的味道。一经唤醒,经久不散。这不,“年味儿”已经开始飘散出特有的味道:咸的、辣的、甜的……
除夕是咸的。我们这里的人们,为了追求幸福,就会做咸菜和腊肉,记得小时候,奶奶做咸菜时,我总无聊的到处跑,一想到有好吃的就高兴的一蹦一跳,奶奶为防止我摔倒,无奈之下,只好让我去搬个椅子,坐在她旁边。奶奶在做咸菜时还总爱炒些肉末在里边,为了激发我的食欲。可奶奶却万万没想到,我虽爱吃这道菜,却只吃里面的小肉末,奶奶见了十分苦恼。
除夕是辣的。年夜饭的时候我家少不了吃“猪血”这道菜,其意味着来年大发,财源广进。猪血要用许多常见的佐料,必不可少的就是辣椒了。奶奶每次炒这道菜的时候,要用铲子不停地翻炒,当然我也不知道她翻炒了多少回。但是当妈妈将它端到餐桌上,那种辣呼呼,热腾腾的味道扑鼻而来。吃到嘴上那更是回味无穷,满香盈溢在我们的口中。
除夕是甜的。蕴含着“幸福甜蜜”。我们这里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会买上一些饮料和酒,老老少少都会喝上一口,纯纯的,甜甜的,让人心旷神怡,很惬意,很舒适。一家人高举酒杯,开怀畅饮,其乐融融。空气中,也蕴含着香甜,它们围绕着我们。
每一种味道都是那样的让我回味无穷。咸的腊肉,辣的猪血,甜的饮料……这种种的除夕味道,更是我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望和憧憬。这种幸福会不知不觉抚上我的心头,留在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