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初中作文 初二作文 计算机的恐惧
计算机的恐惧
发布时间: 2024-03-24 08:05
阅读:

【篇一:计算机的恐惧】

人是什么?

在一堂昏昏欲睡的生物课上我第一次想到这个问题,彼时我坐在教室靠窗的一个角落,半开的窗户送进夹杂着雨水、泥土和花粉的暧昧气息,大开的日光灯衬得雨后的天光愈加昏暗,我清晰地记得那个仿佛令一切一瞬间远去的小声音,它在我脑海中低语:人是什么?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止一次想到这个问题——阳光下被烤焦的冗长红色跑道上、举起奖状时起起落落的激动战栗中、泰戈尔的诗带来的平静触动里……我试着想象身体里面疯狂移动的化学分子和表达基因,它们在它们所不知道的程序支配下日复一日地运作,表达出粘稠的蛋白质——多巴胺、肾上腺素或是数以万计我的知识无法企及的物质,造就了我们称作情感,更甚之,思想的东西。

我又想到气氛压抑的计算机室里,闪动的光标拖曳出一行又一行不明所以的漫长程序,或正或误,同样不明所以的冰冷机器依旧毫不怀疑地执行。

我竟找不出任何理由,来说明人的身体中那些细微的化学过程,有任何区别于计算机冰冷表壳、发热的CPU、以及一切里面微小精致的电子电容的改变。

人是什么?

一想到这,仿佛世界又骤然收紧,将小得可怕的我扼在手心。

这只仿佛令一切思考都失去了意义的手,直到一次偶然中我翻开房龙的《宽容》,才豁然松去。

房龙说——恐惧是不宽容的源头。

他说的对。

但我发现了另一种恐惧。正是这种恐惧使我们即使在无忧无虑的婴儿阶段或是一息尚存的迟暮之年仍比智慧看不到边际的AlphaGo更高贵,正是它赋予我们与计算机决定性的区别——通过历史和时间,而非价值和同情。它是代表存在的恐惧。

不必谈价值与同情。此时此刻的我们,仅是在拼搭的铁皮架子上奋笔疾书的灵长类,是用骨头和细胞的复合体敲击键盘的四肢动物,十万亿年前第一个原始细胞的远方后裔——早在那个时候,恐惧就已然刻录在我们祖先单细胞的最深处。恐惧是整个世界趋向存在的宏大精神,被淘汰的淘汰了,而每一个偶然地绝处逢生的存在在世界的恐惧里搅动起隐秘的情感,这份情感在漫长的历史中成长,成长出觅食和逃生、喜悦和悲伤、保护和弃离,再然后,是价值和同情。

这并非说价值和同情没有意义。价值和同情无疑是站在恐惧末端的杰作。凭借着恐惧的衍生物(当然,还有机缘巧合下获得的超常的生理机制),人类站上顶峰,拥有了反观自我,进而怀疑自我的杰出意识。只有我们拥有所谓“存在的焦虑”,不仅担忧生死,更担忧存在本身,担忧以什么形式存在、为什么存在——担忧失去区别我们和计算机的表面形式,价值与同情。

这样的担忧——要我说,没有道理,却是有意义的。这是恐惧介入我们的直接证据。

民众造反君主,教会处决犯人,人传播思想和寻找先驱。

这都是从恐惧的巨大根基中伸出的杰作。

恐惧是不宽容的起源,“恐惧”却是迈向宽容的阶梯。一个害怕受伤的人可能伤害他人,一群害怕受伤的人可能一时会强迫一个哲学家饮毒自尽,但他们不可能永远互相伤害下去。一个社会不会永远以一种利欲熏心或是冷漠至极的状态稳定下去,因为那埋藏在看不见的物质中的恐惧将表达出所谓爱、焦虑和孤独,它通过这虚无的触手发出诸如“价值与同情”的号召。只要我们依然由我们不尽操控的微小机制主导,保留下那原始的、生物性的恐惧,我们的价值与同情便会有一个比理性和感性更长久的基础。

人不会失去自己害怕失去的精神。

计算机的时代初现曙光,立即便有“价值和同情”的质疑之声,于是我知道恐惧未曾远离,于是依旧自信人类科技的未来。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这担忧没有道理,却有意义。就算在这样一番宏大的思考之后,我依旧不时地要回到渺小的自我,依旧在看到惨无人道的凶杀案和肆意妄为的恐怖行动时无法用“对于恐惧的自信”平息自己。我以宏大的眼光相信价值与同情的生命力,但时不时地,忍不住像相信它必然要消逝的人一样激烈地评价世界。但这不要紧,这只是恐惧借由我对世界的一丝掌控罢了。这掌控本身,决定着我们不可能丢弃赖以存留的价值和同情。

“纵然AlphaGo打败了最优秀的围棋选手,他却没有赢棋的理由。”

那么,给它一个理由呢?

我不熟悉编程。但是假象有一天人类能将一段表示原始恐惧的代码编入程序,在赋予它们一套卓越的演化机制:交流的可能、切肤之痛、突变的可能……那么或许这会成为另一支“人类”的伟大开端,在无法想象的未来拥有自己的价值与同情。

据说以温暖的有血有肉的基因程序组成的生物计算器已成设想——撇去恐惧,我们同它们又有何区别?

人……是什么?

人是计算机的恐惧。

我相信恐惧,一如我带着些许目的主义的信仰信赖这个世界追求存在的宏观意志。人类以其卓越的、永续发展而被整个世界庇护着的价值和同情走在了这条漫长道路的前沿,为此我感到骄傲,为此我感到自信。

——也为此,这个渺小的我依旧有走出宏观的虚无,投入生活去心甘情愿地被“恐惧”——这恐惧包涵着爱与悲伤、愤怒与凄恻等的一切情感——引导的意义。

【篇二:区别于计算机,人的珍宝】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热门事件之一无非是阿法狗超越柯洁成为世界第一,因此有人在柯洁的微博之下留言:“阿法狗赢了棋不会笑。”这恰恰说明了一点,区别于机器,人的价值在于情感——即价值观和同情心。

社会上的舆论立刻掀起轩然大波,有人甚至扬言说人工智能将在不久后取代人类。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最可怕的并非是计算机向人类一样思考,而是人机器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我觉得这不无道理。如今的社会趋向于物质、经济利益,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而缺乏了一种道德修养。像是复旦大学的投毒案,高材生马加爵一言不合用榔头砸向室友,或是如今屡见不鲜的高等院校学生因小事杀人,他们不缺乏知识,正等同于机器一样,有些还竟然是未来的高端人才,这样看来,他们缺乏了价值观和同情心,既是阻止他们自身成才的一个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又是全社会的悲哀。

人在向机器一步一步靠拢。

这是非常致命的,这需要人们自发性意识到价值观和同情心的重要性,又需要全社会氛围的改革。

人们自发地意识到价值观和同情心的重要性,是人区别于计算机的根本因素。有一些人受金钱蒙蔽内心,无恶不作,仿佛旧时的和珅,最后也会被重重大罪所定,无处可逃,他们的内心里无时无刻不在做加减乘除的运算,为自己的金钱欲望献出自己宝贵的情感,成为一台“绞肉”的机器。而一些人始终不肯让外物扰乱心智,好比扎克伯格,百分之九十九的

脸书股权都交给了慈善机构,倒也不是金钱真诱惑不了他们,而是他们如同神话中的“太上”,忘情不是真的忘记情感,而是把“情”至于快忘了的地步,这种高尚的人格放于“不以物喜”之人身上类比也正合适。和珅和扎克伯格皆为有才之人,而如此对比下来,也好像是后者更胜一筹。

第二也是要全社会氛围的改革。如今社会上处于人人都想一夜暴富的畸形状态之下,这难免会导致被利欲熏心的社会氛围笼罩。媒体迎合大众的低端需求也整日整日传播这种思想,人们也便紧跟不慢。包括许多的高端人才,凭什么就确定他们不会受此荼毒呢?于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需要进步,高端人才的素质培养亦需要大众的帮助,即使是为了不让自己或是他人围绕金钱或是其他外物成为机器的奴隶,就需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清理这片污浊的空气。

实际上,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人,区别于动物,无非就是“智”,而区别于日益发展的机器,却是“情”,情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所以这才是人类的珍宝,不可缺失。

【篇三:莫让人类被计算机化】

“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如是说。通常地,不少专家会提出是否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的忧虑,曾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展开激烈的探讨。而库克的话,不仅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我们总是宣扬计算机对于人们多大的好处,固然如此,但我们同时有不可忽视的是计算机有可能对人的精神塑造起到阻碍作用。

人本身就是有血有肉的生物,他们拥有鲜活跳动的心脏,有情感的表达,有喜怒哀乐,有对生命的悲悯、同情之心,或是从最初人类的起源猿人到如今的现代人,都有一个个体独立的思考与价值观。这一切都是源于人们最心底的东西,归咎于“人之初,性本善”,有归咎于人们内心根深蒂固的对“真善美”的追求。

而谈及计算机,最先浮现于我脑海之中的,是“冷冰冰”“常规化”让人感到有些冷漠的词语,我们常给计算机贴上快速、精准的标签,这也是人们对于它莫大的赞誉。但是计算机终究只是人类更快捷迅速完成任务的工具,它们也无上帝所赋予人类的人性与温度,又何来可以像人类思考这一说,更谈何计算机可以替代人类这一忧虑?

而我们人又是善于学习的生物,他们羡慕计算机快捷,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优的结果,因此人们开始学习计算机那种处事方式,但似乎又更胜一筹,将其畸化了,而淡化了人性温度。

追求效率,事半功倍本是好事,但过分地寻求速度促使人们形成急功近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失去基本原则的价值观,这违背了人生来就追求“真善美”的初心。试想,若一个人失去了最基本的价值观,与与生俱来的悲悯之心,他的世界将会是灰白而没有色彩的,像计算机被编程那样只会按照人类输进去的编码执行相应的任务,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生存在这个世上的仅仅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冰冷驱壳。

再举个例子,不少电视剧中会出现一个人为了获得利益不惜伤害他人的桥段,我们嗤笑他不切实际,不存在,但现实是,电视剧里的桥段只是将人性的丑恶放大化、夸张化,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存在这种现象,可能只是你不自知罢了,而这恰恰就是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它们为了执行到最后一步,可以强制关闭其他阻碍运行的程序,“撞了南墙还不回头”的思维方式或是导致两败俱伤的乱码局面。

莫让人类为计算机役使,也莫让你自己被计算机化,若是你的思维变得如计算机一样思考,何以来凸显人性的温情?失去你的价值观又何以谱写你生活的精彩篇章?计算机终究不会成人,而认更不能因为计算机式的思维而失去人性冷暖与温度。

【篇四:论人与计算机的本质差别】

人类相比计算机而言,拥有的是其鲜活的感情与灵动的思想。这是人工智能所无法代替的。

人工智能让计算机严格执行程序,以其精确性完美地输出。它是人类的成果,是将人类的理性高标准呈现的作品。然而,人类并不是冷酷的,他们有主观的思想,有感性的一面,也有所追求的价值观。他们也会为利益所动摇,但更多时候,感情往往会束缚着他们,或者说是无时无刻不在警示着他们。

本应如此,但在现代社会出现了极端的人群。有些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他们注重程序性,仿佛一切皆有正确的答案,执着地相信那些非人性化的行为才是真理。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他们无情地走过;看到那些有身体缺陷的特殊人群和力不从心的老年人,他们甚至不屑一顾,认为他们是社会的败类。他们从此失去了同情心,失去了宽容和谅解的品质,冷酷却浑然不觉。他们追名逐利,在充满金钱与利益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欲罢不能。在我看来,他们所谓的物质上的满足都是虚幻缥缈的。当你身处于一个远离世俗的环境,你若没有感情和思想,没有自己内在与精神世界的富裕,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独到的追求,你将一无是处,置身于荒凉萧瑟之地。因为当你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时,你将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你并没有用心思考。计算机完美地执行程序也不会为之欣喜,它出错了也不会为之失落、不甘,它没有跳动的心脏。

计算机是人类所创造的,人类若不及它岂不是讽刺?人类自然不像人工智能的高科技那般完美无瑕,甚至计算机替人类做了很多完美所做不到的事。但是,如果说计算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我们正因为经历了无数困难与挫折,在失败中走向成功,反而更加辉煌,更值得被纪念。计算机是平静的湖水,微微泛起层层涟漪,人类则是波澜壮阔的逆流而上的浪花,倔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地挑战,完成对自我价值的探索。那么,什么才算得上是讽刺呢?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束缚,死板地思考,失去多变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没有创新精神,停留在原地徘徊,甚至向后倒退。时代在进步,我们又怎能一味地滞留而不前进?

计算机目前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人类又怎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呢?前者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后者却企图泯灭自生无穷无尽、世代相传的能力,真是荒唐极了。

【篇五:我不能是计算机】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的时代,也见证了一个先人不曾想象过的惊人变化: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计算机开始像人类一样思考了。从阿尔法GO战胜棋士柯洁,到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可模拟人的反应。对外借刺激自发作出的回应,我们甚至发现人工智能使得计算机在一些领域内的思维判断与人类别无二致。于是有人开始恐慌,幻想着将来人工智能在地球上横行的场面。

而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他并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也有相同的观点。所谓人工智能,就是让程序的核心算法通过对大数据的记忆解析、深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人类的思维结果、作出判断。我们无需担忧人的思考在计算机复现,因为其本质上就是人的思考,人类思考中独有的价值观、同情心在这种深度学习过程中也转移到了计算机之中。若是给予人工智能充分的成长空间,“人工智能危险论”应只是杞人忧天。相反,正是凭借其高超的运算效率与学习能力,人工智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思考的无数极具潜能的可能性。

库克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的同情心,罔顾后果。计算机“思考”的方式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借助数字实现的运算逻辑。在获得了令人惊叹的运算决策效率的同时,人文理性、辩证思维也被扼杀了。因而,若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追求速度和最大利益的工具理性必会将价值观、同情心取而代之。那时,“电车”难题将迎刃而解:五条人命比一条人命数量多,这是三岁孩童就会的数学题。何况是精于计算的披着人类外衣的计算机呢?倘若生命都可以被符合化为一个数字,倘若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价值观的审慎判断、人性深处与生俱来的同情心都可以被视为无物,还有什么后果会被顾及呢?

在打字机取代笔,成为作家宠儿的年代,尝试使用打字机的尼采写信给朋友:“我能感受到它正影响我的写作。”与之类似的,当下,我们的思考与思维方式又何曾没有受到工具的影响而机械化,逐渐丢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人为理性、辩证思维、同情心和价值观。“寓意于物,虽然之微,犹可的其乐,留意于物,虽物之美,犹可受其害。”在科技横行的当下,利用好工具而不反被其役使,在提升思维效率的同时始终对普世价值的理性与生命的柔软敏感,才可以保护好人类赖以立足的价值观与同情心。

这是一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工具理性与计算思维趁机跳上神坛,逐步奴役人类。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在本质上并非机器思维与人类思维、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的矛盾冲突,而是人类本身的对物质的渴求与联系的坚守、对人性的探寻与对假象的屈从的对立。保护好文明发展千百年来孕育的价值观与同情心,这是人类社会继续发展的保证。切莫让计算机蚕食了文明的思想,以至《黑客帝国》中数字化模拟人类统治世界的场景成为现实。

【篇六:人与计算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它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人工智能发展了,那么计算机等机器是否会取代人类“万物之灵长”的地位呢?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曾经说过:“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库克的话指出了一个更加尖锐的问题:人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像计算机那样思考只为利益考虑,那么那时的人还能称为“人”么?那时的人类之间的交往还有人情味和温度么?

细思极恐,为了避免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必须弄清人与计算机之间的本质区别和主次地位。

人脑与机脑之间的话题一直是一个众人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自阿尔法狗击败世界围棋冠军后,人们便认为机脑已经超越了人脑,这是不正确的。人脑是产生我们人类意识的物质器官,而机脑仅仅只是冷冰冰的CPU罢了。阿尔法狗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它的数据库里收藏了上千种棋局而且不会被情绪所干扰。而人呢,在被压制的情况下会产生好胜心、急躁感等多种情绪,会影响他的心境,从而使他一时冲动,犯下一些本不应该有的错误。

有人说,这么看来计算机的思考方式不是更好么,不会被情绪影响,多正确呀!但是,事物不能只因为正确就去做——你的价值观与他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这造成了你眼中的正确极可能在他人严重并非如此。我们不能成为正确的奴隶。更何况若是出现了新的问题,计算机只运用了已有的知识去运算而人会去大胆猜测、亲自实验最后得出新的结论。计算机没有感情,不懂人心,人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绝对是错的。

再说,计算机是人们为了方便计算、资料收集而发明创造的,并不是和人类一样由自然界长期发展而来的,也不是说没了计算机人就不能进行复杂的运算了。人们发明计算机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自己,而不是让计算机控制人的思维和生活。在人与计算机之间,人是占主导地位的,计算机只是客观的一种辅助工具而已。

人之所以是人,正因为人有意识、有喜怒哀乐、有价值观和同情心,会因内心情感翻涌而去做想做的事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利益。

我们人类要去掌控计算机,而不是被计算机控制,成为它的奴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