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愁绪涌出词中的绝唱】
悠悠历史,经历了多少岁月的积淀;漫漫长卷,又记下了多少迁客骚人的苦难。因愁而泣,因愁饮酒,因愁难眠,更因愁涌出了词中的绝唱。
青冢坟前,内心坚强了太久的苏轼终于流下了眼泪。“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曾经的往事难忘,曾经的恩情难断。“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什么才情,什么抱负,在妻子的坟前早已抛之脑后。仕途不顺,一贬再贬,忆起曾经日日说恩情,而今却独留自己与她阴阳两隔,盈满眼眶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愁苦潸然而下。不知从哪年起,不知到哪年止,苏轼心中放不下的永远是曾经陪伴自己的妻子。
由悲而泣,更因愁而写,用泪凝成这首词中的绝唱:“十年生死两茫茫……”
樱桃已红,芭蕉又绿,春光无限,想留却又留不住。小舟轻泛,春意阑珊,却又是怎样的愁绪涌出心头?“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家还远在千里,何时才能归去。一杯两杯浊酒下肚,欲醉愁肠,未曾想借酒消愁愁更愁。河水依旧缓缓流淌,瞥见那热闹非凡的渡头,却无心停留,归家的路还长。愁,因蒋捷得到了完美的升华;蒋捷,更因愁叹出了这篇词中的绝唱:“一片春愁待酒浇……”
家的温暖,让每个在外的游子急切盼望归去,谁愿忍受飘飘的风儿,潇潇的雨。
雨打芭蕉,奏出低沉的声响,小轩窗外,一根情思连得是两处闲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在这黄卷青灯下思念着远方的爱人而陷入这无边的雨中。远方的那里是否也在下雨?远方的雨又有怎样的愁绪绵延?远方的他是否也感觉到了寒冷?远方的他是否也在思念自己?心中离索万千,但她不敢走进睡梦中去,唯恐一觉醒来,青丝已变白发,不再是从前的她。
愁,因爱而愁,因愁而爱。李清照蹙紧了双眉,将心中的愁绪幻化成了这篇词中的绝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夕阳渐渐西落,却不想离去,这一别,又是何年?苏轼的泪未停;小舟还在向远方划去,不曾停留,这一路,还有多远?蒋捷凝望着远方;雨滴终于停落,依然忧虑,哪一天,才能相见?李清照还未入眠。
愁,因愁落泪,因愁叹息,因愁不敢入眠,他们更因愁涌出了词中的绝唱。
【篇二:故乡的风撩起了我的愁绪】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凄迷。故乡的风,不只凌乱了江南的云,也撩起了我的愁绪。
秦人守根,乡土意识重,这大概与饮食习惯相干。陕西人爱吃面,特色面食也丰富,如岐山臊子面、回民牛肉面、陕北羊肉面、户县摆汤面等等。走,寻一家面馆去,以慰思乡的味蕾!
低头走进杨凌面店。忽然记起老家的杨凌蘸水面,杨凌是个地方,听外婆说是隋炀帝的墓穴呢!而这个杨凌面馆的杨凌怕是这家店老板的名字吧!
打量了一番,这家店店面比较大,周围刷着明黄的油漆,桌子也较考究。而老家的那家店刷着白油漆,已现些许沧桑;老旧的木桌椅处处刻着时光的痕迹。看着菜单,特意点了一碗面,静静地等着。周围并没有太多的人,说话的声音也很轻。在老家不管那家店,都是人,几个人一桌不时大声哄笑着。就算不认识的人,也总能攀谈几句。“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这是秦人的自画像,也是秦地风情较直观的写照。
面终于上来了:碗里的面,细细的;汤,淡淡的。看上去闻起来都是十分不错的。可我独独想着西北风中的那一碗杨凌蘸水面。这种面又宽又厚,一根能盛一大老碗,可吃起来特筋道,且越嚼越有味,面香会始终充塞你的鼻息。
爸妈在杭州打拼,我是吃着外婆做的杨凌蘸水面长大的。她先将面揉好,让面“发”上一个多小时。等面发好了,再用那种很长的擀面杖将面团擀成一个大圆,而后将大圆切成一条一条又宽又长像裤带一样的面条。切好后就是把它煮熟的过程了。先在锅里烧上水,等水烧得咕噜咕噜响的时候把面下进去,当面和水一起翻腾时,把准备好的青菜或者芹菜放到水里烫一下,就可以捞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调配料汤了。西安的每家面馆的料汤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而外婆做的是带有私房味的。在碗里放一些香醋、酱油、麻油、花椒等,然后再均匀地搅拌一下就好了。
当面上桌时,还袅袅着乳白的雾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味道也许没有饭店里的好吃,但有一种独特的味道,温馨的,家的味道。
来杭州就读以来,我也尝过许多面,却再也找不出这种感觉了。私房菜的味道是人的第二处胎记,纵使你远走天涯海角,青丝变白发,也许淡忘了是什么饭菜,但永远铭记的是童年飘散的香!
看着碗里细细的面条,浅浅地尝了尝,轻轻放下碗筷,独自走进凄迷的西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