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梅花糕】
早上,我漫步在亭台楼阁,古色古香的山塘街上,一股喷香喷香的味道把我引到了一个挤满人的小摊前。
只见一口炉,二方桌,平平常常,不足为奇。可那炉上一烤却很古怪:铁铸的,黑沉沉的一个磨样盘,伸一根红油滑亮的长木柄;锅上合着一个盖,是老厚老厚的圆铁板,同样伸着一根红油滑亮的长木柄。
“哗”一声拉开铁板盖,便可见那铁锅里有一格一格那么优雅,都是五瓣五棱的梅花形呢。
一位身手矫健的老师傅正在忙碌着:用一把像柳叶,像牛耳,又尖又薄的小刀,把一朵一朵“梅花”分开,卖给顾客。
他的梅花糕卖得可快哩!不一会儿,他又得做下一锅了。因为只有苏州才有这种点心,若来苏州不尝梅花糕,真乃憾事也!
虽说辰光还早,可排在摊前的人已经不少了。我也排在人群的后面,想尝尝好吃的梅花糕。
我一眼不眨,如痴如呆地盯着这位老师傅。只见他双手配合很默契,动作迅速有力,在他做梅花糕的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到他是一位早已年过花甲的老爷爷。他的种种动作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实际上却准确无误。不一会儿,他拉开了大锅上的铁盖,一个棕毛毛刷蘸着金灿灿的油在锅里的格子上轻轻一拂,便听到那格子“吱吱”响了起来。他再拿了把勺子在梅花格上方悠悠地画了一个螺旋型,便见雪白丰腴的烤面糊注入了梅花格,再往里面加上豆沙,随后又浇筑上面糊,盖上锅盖,旋转锅子,拉开盖子,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令人眼花缭乱。
一盏茶的功夫,沁香扑鼻的梅花糕就制作而成!
买了个梅花糕,小心翼翼接过。一朵小小的花,盛开在手心里;一颗大大的心,盛放在静静的岁月里……
【篇二:梅花糕】
冬天到了,世间万物都冻得瑟瑟发抖,人们穿上了棉衣、棉裤、棉鞋,戴上了帽子、耳罩、口罩、手套等一切防寒设备,花草树木也在寒风中四处摇晃。天空中不时飘落一片一片的雪精灵,他们在空中跳着,唱着,扭着舞着。现在,是吃梅花糕的季节了。
卖梅花糕的摊子虽不是那么正规,就在四通八达的小巷子背风靠墙的地方,从人民医院北院的红绿灯往右拐,在第三个巷口远远就能瞧见蓝色的泡沫板子上写着白色的大字“梅花糕”。
走近一看,摊子很简陋,只有一辆三轮脚踏车和一个小火炉做成。三轮车上方撑有2把大广告伞,可以容得下十人左右,拐弯处还蒙了一层透明的塑料,是用来挡风的。
做梅花糕的是一对中年夫妻,老板做,老板娘打包。人们从此路过,闻见袅袅清香,便停下脚步,那老板也不管此人做什么,开口就问:“要什么?”
那人还没反应过来,都被问难堪了:“有什么口味的?”
“野菜、肉的和豆沙”。
“豆沙一个多少钱?”
“一块七毛钱。”
真是个奇葩的价格,或许人们都会这么想。
“5元3个”。老板娘应和道。
“咦,正好!”
“好。”老板娘麻利地装好3个梅花糕,笑咪咪地立着,等待下一个客人到来。
老板又开始做梅花糕了。
他先用一支一头绑着几根粗线的细筷子粘上一些油,在每一个梅花形的容器中沾一下,再涂上油,然后倒上已经发酵了的面粉糊,面粉糊只倒了4成,随后又分别加入了荠菜、豆沙、肉馅,再在馅上倒上面粉糊覆盖住馅。肉馅上撒芝麻,豆沙上撒红绿丝,野菜的什么也不撒,盖上挡风盖,等待梅花糕出锅。中途还经历一次“换位置”。15分钟后,老板娘拉开挡风盖,先用小刀把溢出的多余地方切除,再用细长的铁钩在每块糕上戳出小洞,检查是否熟了。再将它们取出放进铁盘,盖上白布盖。等待客人们到来。
梅花糕刚出炉时皮脆馅香,让人流连忘返。它那诱人的清香味在空中飘散,给冬日的吃货们带来一份温暖,一份满足,我爱梅花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