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读朝花夕拾有感】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随手拿起了一本书--《朝花夕拾》。尤安。艾肯曾经说过:“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确实如此,在如痴如醉阅读时,仿佛是在和一位名人聊天,在圣贤的肩膀上吸取文化精髓,感悟人生智慧。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写的。鲁迅,是他的笔名,原名周樟树,后来改名为树人,字豫才。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军,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当我看书名的时候,就很好奇:“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朝花”是指这些散文记述的对象,而“夕拾”是指记述者主体的写作时间与方式。
《朝花夕拾》是由10篇散文主成的。而这10篇散文都有共同点,都是在对美好事物的回忆中闪烁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抒情与讽刺有机结合。这本书没有异常华丽的语言,而是在平淡朴实的笔墨中,体现出了清新,生动与亲切。
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等讲述了鲁迅先生家道中落,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相比对于我们当下少年,学习兴趣大大减少,各种电子设备,各种新奇玩意儿,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生活,心都不能安静下来,更别说像鲁迅那样,在那个兵荒马乱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里,弃医从文心系家国胸怀天下了。
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摘得中国诗词大会桂冠。说明学习不分人群,你把时间花在哪,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永远有人在不停地追赶你,就像龟兔赛跑一样你自以为的遥遥领先不知哪天会被超越,还洋洋得意于过去的辉煌。
梁启超先生写下振奋人心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们少年这一代有理想、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也要像外卖小哥那样“身在井隅,心向璀璨,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那不平凡的光芒。”让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努力奔跑,为心中的太阳勇敢去远航。
【篇二:读《朝花夕拾》有感】
今年寒假,我读完了老师推荐的,由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中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给我的感触极大。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年幼的鲁迅在别人不经意间,钻进了美丽的百草园,去捕鸟,但却一无所获。接着在三味书屋里念书,只要离开一会儿,就会被寿镜吾老先生:“人都到那里去了?”给喊回去。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无穷。同时,也勾起了我的一小段童年回忆……
小时候,在花丛中,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蝴蝶正在跳着美丽动人的舞蹈,我便与小伙伴们蹑手蹑脚地走上前去,就在我们准备捉它时,蝴蝶们已经偏偏起舞飞到了另外一丛花蕊上面,我们都扑了个空,大家面面相觑,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来;在叮咚溪水边,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躲猫猫,我总是躲在自己独有的秘密基地里,看着别的小伙伴一个一个的都被找了出来,而我还“安然无恙”,心中暗自一阵窃喜,其他的小伙伴们都找不到我,便对我佩服不已;在郁郁葱葱的大树林里随风奔跑,把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与烦恼全都抛之脑后,开始尽情的欢笑……
我们的童年时光像一叶扁舟,在湖泊上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有一些散琐的回忆。但倒不如细细阅读一下鲁迅的《朝花夕拾》,同他一起热爱大自然,品味每一天!
【篇三:读《朝花夕拾》有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对早年生活的一种追忆,里面有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也有他对老师和朋友的记忆。很早以前我就读过里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对他描写的那个又黑又瘦,教学严谨的老师印象深刻。
读书的时候就学过鲁讯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里“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对这一段我印象深刻,当时语文老师是要求我们背诵,到现在还能背出来,当时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节选的。
从这篇文章里学习鲁讯先生的写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的野生芦荟运往北京,美其名曰为“龙舌兰”作铺垫,再写他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就水到渠成,从中也可以看出鲁讯先生的谦逊情怀。
这一篇是叙事散文,从文中充分表现出鲁讯先生的爱国精神,因为无法苟同于当时中国人的态度,为了唤醒、拯救当时已经麻木的中国人,他也在此时改变了学医救国的初衷,虽然从此与藤野先生分别,但藤野先生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真挚无私的爱给了鲁讯先生极大的鼓舞。“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又继续写此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讯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奠基人。从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学到高超的文学写作技巧,还可以从中学习,他的高风亮节情操和那无畏的革命精神。
【篇四: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我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时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敬吾老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
小时侯,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和同村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舞蹈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已读九年级,不再出门和其他伙伴们嬉戏了,而是不停的为学业操劳。每逢佳节,也不在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鲜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篇五:读朝花夕拾有感600字初中】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这本书主要记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候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老师每次讲到朝花夕拾的时候都会带着我们慢慢的品味书中更深层的涵义。我也被作者这种对比与讽刺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吸引住了。
要说书中最有趣的莫过于这三篇故事了,它讲述了鲁迅先生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和对不满事物的讽刺之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生动地描述他儿时在百草园中观察菜畦、吃桑葚、听蝉鸣,鲁迅先生用鲜明的文字的追忆了他小的时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后到三味书屋读书写字,虽然那里的老师非常严格,但是课上偷偷画画,偷跑到小园里玩耍,无不体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藤野先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导师,虽然藤野先生穿着不拘小节,有时候甚至忘了带领结,他的学生用“模糊”这个词来形容他。但他是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懂得尊重学生,毫无民族偏见的好老师。鲁迅先生对老师非常敬仰。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好老师,他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对待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好。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阿长就是长妈妈,是鲁迅先生儿时的保姆,她虽然是一个切切察察,没有学问、迷信又有一肚子封建礼仪的粗人,但长妈妈却给鲁迅买了他梦寐以求的《山海经》,于是鲁迅对阿长有了新的认识,其事阿长也是一个善良、可爱、善解人意的好人。
朝花夕拾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刻画了文中各式鲜活的人物形象,充满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封建思想的抨击以及对自己美好童年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