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女与野兽】
星期六我在影城看电影《美女与野兽》(和两同学一起)一张大海报里,主人公活了起来,变成了真人,高大的野兽拥着矮着一个头的美女。两对深情脉脉的眼睛让我觉得说的不清不楚的童话多了几分真实。
电影开始了,这里的野兽并不可怕,当他张开嘴想微笑的时候甚至略带喜感,(其实我们笑成这样只是因为没有谁不熟悉这个故事)当贝儿想逃走却遇上狼时,我的手心为出来救她的野兽捏了把汗。紧接着贝儿和野兽你一句我一句的“你不应该!”让我想笑,突然觉得这个场景贴近现实,两个朋友互相指责却谁也没生对方的气。然后众所周知贝儿让野兽懂得了爱,电影在这里说明了贝儿母亲的早逝,野兽在这里说了一句:“我居然说你父亲是个小偷。”野兽明白了他之前不明白的事情,父母对孩子的爱让他们无所畏惧。
野兽放贝儿走了,他已经不在乎能不能变回人了。屏幕上,也会艘站在塔楼上眺望,已能够理解贝儿奋不顾身的身影。我使劲眨眨眼睛,有人在我旁边揩鼻子。
电影到了尾声我才发现一个问题,是错误吗?为什么野兽身上有枪伤,变回王子之后却没有了呢?过了许久我才想起来,这是童话啊,这不再次说明了爱的力量吗。可仔细想想海报上那句“真爱解除魔咒”也是有逻辑可言的,如果贝儿不爱父亲,城堡就永远无人造访,如果贝儿铁石心肠,野兽早已葬身狼腹。贝儿感染了野兽,使他有了人性,既然,有人性,那他就不再是野兽魔咒自然就解了。我突然想起了那个不显眼的细节,茶壶太太说:“其实他心里藏着一个王子。”这就对了,子弹伤害不了王子,因为被爱唤醒的王子是完美的。
【篇二:我的美女老师】
最近,我们五、五班来了一位大美女,她就像我心目中的女神赵丽颖一样美丽又温柔,她就是我们班的副班主任——于老师。
那一次,李老师让我们描写于老师。白小卉读了读她的片段:“这是谁?是实习老师吗?哦,她是我们班的副班主任,我听蒋文君说,老师姓于,蒋文君还说于老师的声音温柔甜美。啊,于老师不仅长得好看,而且声音也是那么的动听。“我觉得白小卉写出了我的心里话。
有一次,我、桐桐和李泽宁有一个小品,里面正好有一个角色是老师,让谁演?陈思齐、白小卉,还是冯冰呢?最后我们决定老师这个角色请于老师来演。
第二天我们写剧本给老师看,邀请老师和我们一起演,没想到于老师那么爽快地答应了!
星期五演出的时候,当我们请于老师上台时,台下面那一阵阵的狂欢声,我情不自禁地感到自豪!
我想这样一位美丽的老师,应该是每位同学都想拥有的吧!
【篇三:观《美女与野兽》有感】
美女是美的象征,野兽则一般与丑陋和凶残相联系,很多人都会闻野兽色变。但是自从看了迪士尼动漫《美女与野兽》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丑陋的外表下有可能是一颗善良温暖的心。美与丑在一起有时候也会发散出独特的光芒。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叫贝儿的女孩还有一只野兽的故事。贝儿的父亲不小心闯进了野兽的领地,被囚禁在野兽的城堡里。为了救出父亲,贝儿只身犯险,答应与野兽同居于古堡并以此换回父亲。然而,贝儿想念着父亲、生活的不愉快。找机会逃走,却遇到了凶狠的狼群,野兽及时出现解救了贝儿,自己却受了伤,贝儿心存感动,细心照顾野兽。此后,加斯顿因为追求贝儿失败,而设计让村民一起杀死野兽。贝儿伤心的亲吻了死去的野兽。而野兽则因为这个吻,解除了自己的诅咒,重新复活并变回了原来的人性。
贝儿也曾经像无知的村民一样,仅仅看到了野兽吓人的外表,不想接近野兽,竭尽全力想要从这个有野兽的城堡逃跑。但是心地善良的她感激野兽舍命相救,并逐渐发现了野兽丑陋外表下有一颗善良爱她的心,最终贝儿还是爱上了野兽。
这样的故事虽然荒谬,但是里面的情感却是很多人崇尚与追求的。真正的爱情不是只看外貌,而是注重对方是不是善良,对方是不是心里是不是处处为自己着想。野兽最终恢复了人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善良的人终会遇到自己的小惊喜。
看一个人是不是善良不能只看外表,如同电影里的加斯顿,虽然英俊却处处狠毒,还好最后他受到了应有的报应。其实,王子又怎样,野兽也不一定差,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一颗真诚的心。
【篇四:古玩与野兽】
“时代”与“未来”?抱歉,听起来太遥远的,我们只能想到“身边“与“然后”。
听起来生疏,实则无比贴切。关于划“时代”性的疫情,我们只能看见身边的一个个口罩和门上的一个个“已消毒”,听着成年人对未来高谈阔论,我们只能想到“我接下来要干什么”,多半是写作业打篮球之类,没有“未来”这个词庄重。
说起来亦有几分亵渎般的意味,对于什么“与时俱进”和“不让老一辈担忧”的问题,我内心给我的答复竟然是“管这破事做甚”,思考这个问题好像我又把大脑的能量耗在了无关紧要的玩意儿上。
这是利己主义吗?不是,这只是一个还有青春和梦可供奋斗的碳基生命体对当下的珍视。
“真是可笑,我们管那大人,那时代干什么……”仿佛还带几份轻蔑。
但这轻蔑随即成了恐惧,当我们成长后,是否注定会为这一个令人厌倦的“时代”而活,是否注定会成为无趣的一个个成年人。
在这个路口,有人选择了相信这“注定”,从此多了几分绝望与自弃,有人选择了不相信,即使没有什么依据,但他至少收获了与命运抗争时的崇高斗志与不屈的勇气。
无论是为当下每一份奋斗拼搏被注定而惋惜的前者,还是愿为自己的青春击碎枷锁的后者,都想为自己争取一个能有自己决定的人生。
说起来,前几天看一篇英语完形填空文章。说那人手被车碾断,从痛苦中走出后,认为所有人都在为“我没有什么”而不悦,而自己满足于当下,引出高尚的主题:“知足常乐”。
但这难道不是一种麻木和片面,消极与自欺吗?因为自己经历过不同的痛苦而轻视别人奋斗时承受的苦,不再去争取任何东西,察觉不了自己所缺失的,蜷缩在舒适区,告诉自己“知足常乐”。
固然不能功利,不能纵欲,但人生需要痛苦与不安于现状的奋力抗争。
我们生来有报复与梦想,想夺回曾经失去的,为自己想要的将来拼搏,收集过去的或遵从现在的内心。
像极了记录曾经之美的古玩,与时刻为了现在与将来竭尽全力,遵从自己所想的野兽。
医者?他们遵从自己救死扶伤的心;老者?他们的过去镌刻于心,不再蓬勃的心力,于是以过去给人教诲;师者?将自己所学所感,过去的发现与现在的新奇,给人们领悟。
眼中没有时代,未来,别人的期望,芸芸众生,不过古玩与野兽。
不必在乎世界,只需专心雕刻你的人生;同时有过去的典雅与内心的狂放,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